第3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終,袁紹還是憑藉著袁軍的底蘊,將公孫瓚大敗,公孫瓚最引以為傲的白馬義從再次慘敗於麴義之手,近乎全軍覆沒。

  廣陽一戰,雙方十多萬兵馬決戰,傷亡近兩萬人,以公孫瓚潰敗,袁軍大勝告終。公孫瓚得不到兩萬的殘兵退守薊縣,袁紹則取得了北來最大的突破,趁勢北進圍城。

  只要破了薊縣,擒殺公孫瓚,對袁紹來說,幽州諸郡,可傳檄而定。只是薊縣城池堅固,防禦極強,城中又囤積了諸多糧草,公孫瓚死守之下,袁紹想要破城,依舊不容易。

  ……

  或許是受了劉淵與袁紹的刺激,中原的曹操也動兵了,直指東邊的徐州。兗州四戰之地,屢經戰亂,在曹操的治理下,好不容易恢復了些元氣,但州內破壞嚴重,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恢復過來的。

  年初擊敗來犯的袁術,奪得豫州四郡,但州內,曹操缺糧。收服青州百萬人口,雖然實力大漲,但曹操的糧食壓力卻是一日甚過一日。這個時候,袁紹、劉淵都在進擊之中,曹操自然也加快了自己的發展步伐。

  很快做出決定,以鄰為壑,將州內的壓力轉嫁出去,就糧於徐州。徐州,在陶謙的治理之下,可富庶地很,曹操早就盯上了。

  此次,曹父沒有死,沒有那般“冠冕堂皇”的理由供曹操發揮。但曹操既已下定了決心,自然不怕落人口實,要師出有名,找個理由便是。初平四年夏中,曹操發兵五萬,東進徐州,打著“剿滅徐州黃巾餘孽”的旗號,悍然入侵,在徐州境內掀起一番腥風血雨。

  徐州,兵不強,馬不壯,更缺將。面對曹軍咄咄逼來,陶謙自不會坐以待斃,派曹豹領軍抵擋,哪裡是曹操的對手,陰平一戰,大敗。曹軍趁勢橫掃徐州北部諸縣,各郡無力抵抗,只有臧霸守住了琅琊國,不過態度曖昧與曹軍多有接觸。

  陶謙空據大州,卻無力應對曹軍的侵襲,很快被南向的曹軍圍了下邳。也許是歷史慣性,在青州抵擋不住臧洪與袁軍的進逼,田楷戰歿,劉備率軍南來,派人聯繫陶謙,願助其守衛徐州。陶謙大喜,派人恭迎。

  對劉備這種無名之輩,曹操自然沒怎麼看得上,見其不過三四千殘軍,竟敢想來壞他大事。果斷派夏侯惇與李典、于禁三人北上,一戰破之。劉備只得領著不到兩千麾下,在曹操還未徹底合圍下邳前入了城。

  徐州,暫時陷入拉鋸戰中,曹操大占上風。

  南邊的袁術見徐州事起,也動了心思,親自領軍東寇廣陵,想要占點便宜。大軍方侵入徐州,屁股後邊就著了火。孫堅自廬江動兵三萬北進,橫掃郡縣,攻入九江,直逼壽春。

  袁術自然大動肝火,卻也再顧不得徐州了,回師迎擊孫堅,雙方於淮南一線拉鋸廝殺,不管什麼時候,袁術手中軍兵就沒少過,領著七萬大軍,方與孫堅僵持住。

  ……

  其餘地方熱鬧非凡,關中這邊,劉夏大軍自蒲坂以一渡後,按著劉淵的計劃,穩步推進中,已經到了收尾的階段了。

  須卜赤弇領軍駐臨晉,牢牢從側後方牽制,劉淵自領中軍從東威逼,看著關中大軍。

  李、郭等將十萬之眾,硬是被牽扯在華陰一線,空有大軍,卻因意見相左,難以施加動作。於彼輩而言,竟然只能眼睜睜看著局勢日漸惡化,一日不如一日。

  內部依舊不寧,李、郭失去了決斷力,對外更想不出什麼應對辦法,有力無處使。十萬人的消耗何等巨大,軍中糧食漸盡,卻只枯坐華陰。

  最重要的是,從關中,再難往前線運輸一石一斗的糧草。呂布與檀柘領夏騎,縱橫渭水南北,控制各道,殺傷關中諸將的征糧士卒。再無補充,大軍糧草要斷了。

  派出騎軍對付夏騎,損失了不少,但沒有效果。每日從後方傳來,哪處軍糧被劫了,哪出糧車被燒了。眼見著軍中餘糧將盡,令李傕等人如坐火爐。想要拼死一博,卻總無法達成共識。

  直到,長安傳來消息,夏將烏華黎自上郡統軍南下,夥同東羌,攻破長安!

  ------------

  第268章 進退失據

  “你說什麼!長安被夏軍襲取了?”見著從長安逃出來的小校,李傕驚坐而起,失聲道。

  形勢不妙,一干關中將領再次聚在一起,商議,就如凜冬之中無取暖之物的人抱團取暖,面色難看。

  見著猙目直欲噬人的李傕,小校哭喪著臉稟道:“夏將烏華黎,從上郡南下,直趨長安,夥同上萬東羌人,驟至長安,突襲破城。我們抵擋不住,潰散了。各位將軍與諸多將士的家小,都淪落敵手了!”

  “這烏華黎是從什麼地方冒出來的!”郭汜雙眼通紅,直接越過小案,奔至小校面前,拎起他便怒道。

  “小……小人不知道!”小校有些畏懼。

  烏華黎,這個被劉淵一向器重的胡將,放在上郡,一待就是這諸多年,久得足以讓人忘記他的存在。與之同期的諸將,縱橫沙場,封金賞爵,只有他被安排在上郡,經營地方,招撫東羌人。

  如今一動,便如石破天驚,令關中變了顏色,劉淵還被受阻於弘農,長安已入他手。關中大軍在華陰,諸將的注意力都放在東面,放在弘農與渭河流域的夏軍身上。

  從上郡經左馮翊直撲長安,這條經典路線,被烏華黎利用上了,一擊建功,將李傕等人徹底打入深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