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謝大王!”二人拜倒,算是正式加入夏國陣營了。

  當夜,於驛館之中,劉淵又接見了高順,所幸,高順在呂布“勸導”之下,表達了臣服之意,讓劉淵倒不是“一無所得”,心情好了些。

  其後,王令傳出,加太陽的徐晃為裨將軍。這是李儒輕描淡寫提了一句,北上之時,他可允諾過:必有厚報。加上劉淵本就想重用徐晃,提前擢拔之,以收將心。

  南邊的徐晃得到升職令,倒未表現出多少激動,沉著應命謝恩。其後便吩咐道:“將呂布的幾百騎送還安邑吧!”

  “將軍,這可是數百百戰精騎啊!”屬下軍官有些不舍道。

  “夏國,還缺精騎嗎?”徐晃呵呵笑道。

  ------------

  第238章 暫且耐心等待

  李儒與呂布二人的投效,著實令劉淵開心了幾日。比起當初亦是主動來投的閔純與李歷,反應截然不同。畢竟二人雖為名士,也是有才之人,但比起李、呂二人,在劉淵這兒“名聲”弱了不止一籌,如此也是下意識的反應。

  劉淵雖然很少以演義視角看漢末人物,但心中依舊不免有些期盼,二人真如演義所言那般,但演義終究不是事實。呂布,膂力驚人、長於騎射,然依舊不是百人之敵,劉淵欣賞的還是其突出的統軍作戰之能。

  李儒,這個正史上,只得寥寥幾語記載的“名人”,終究沒讓劉淵失望,與之深入交流一番,確實才能卓著,見識不凡。對理政、戰略、軍謀,各方面都有不俗的見解,算是如今劉淵麾下最全才的謀臣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劉淵與李儒幾乎形影不離,每日天方蒙蒙亮便召其入府,議論國事,參贊軍事,一直到入夜才放其回府。一時間,二人之間頗有種“君為水,我為魚;如魚得水”的感覺。

  而劉淵,終於在夏國之內,能找到一個為之出謀劃策,參贊天下大事之人。以往,一切的戰略國策都得由他劉淵親自提出、把關、推動,還要順帶察查。太過辛苦,每日消耗太多精力。

  “文優,有此萬軍,能攻下關中否?”安邑大營中,劉淵指著已經操練許久的大軍問身邊的李儒。

  “夏軍士卒之精銳,軍勢之強大,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李儒誇讚一句,而後反口輕道:“只是想要籍此軍攻略關中,打進去,不成問題,但想要拿下,怕是不容易啊!”

  劉淵聞言嘴角輕微一咧,慢慢沿著將台的台階步下,餘光瞥向李儒,見其緊跟著自己,食指朝後一抬:“你繼續將講!”

  “諾!”李儒將兩手伸到袖中,秋末將過,天氣漸涼,亦步亦趨地跟隨劉淵腳步,稟道:“李傕、郭汜等人,擁軍近十萬,雖然良莠不齊,但亦有不少百戰精銳。且三秦之地,局勢複雜,僅以兵力來看,大王想要憑藉這點兵馬,想要攻略甚至掌控關中,並不現實!”

  “十萬兵馬,憑李、郭幾人,憑關中之力,他養得起?”劉淵面露哂笑。

  “大王英明!”李儒表情很是篤定:“李、郭幾人原先不過牛輔帳下校尉,因緣際會,得以占據長安,號令天下。然此輩,一介武夫,無深謀,無遠略,無理政之才。想要供養軍隊,以其作風,只怕得盡三輔百姓之餘糧。在這幫人的統治之下,用不了多久,關中將會遭受自新莽大亂之後,最巨大的破壞!”

  “時不我待,孤想進關中,已經許久了,如今就在其側,心裡實在癢得緊,有些迫不及待啊!”一路走入校場中央,周邊全是夏軍步卒,在將領們的統率下習練兵陣,劉淵嘆道。

  “大王,恕臣直言!”李儒頭微微埋下。

  “講!”

  “若不是董太師之死,以河東夏軍之力,莫說攻略三輔,怕是能否全占河東都是未知之數!”李儒瞄了劉淵一眼,但見其面上並無慍色,方繼續道:“以太師之權威,壓服西軍諸將,外人想要攻進關中,那是千難萬難。”

  “此言不假,自入雒之後,天下只怕沒有人敢小瞧董仲穎,只可惜,為王允等人所算計,死得憋屈!”劉淵語氣中對董卓倒未有多少貶低。

  聽劉淵這麼一說,李儒心中也嘆了口氣:“關中實乃霸業之基,當初臣勸太師用心經營,內安黎庶,外並涼州,南取巴蜀,成強秦之勢……”

  說到這兒,李儒止聲了,趕緊拜道:“臣濫言了!”

  “若董卓真按照文優之言,這大漢天下必有他董氏一席之地,孤西進關中,怕是也要碰個頭破血流了!”

  “唔!”沉吟一聲,劉淵對李儒示意道:“文優有未竟之言,道來即可!”

  “大王,李傕郭汜等人,前番求生,方萬眾一心,攻破長安。然彼輩多乃桀驁不馴,又無人有如董太師之威望,壓服諸將。其輩,共患難都不易,而況同富貴乎?依臣之料,李郭等人離心乃定然之事,關中養不了那麼兵馬,財富、糧食都可能成為其互斗之因。若再加以挑撥,那彼輩兵戎相見,也不是不可能!”

  “還請大王耐心等待一段時間!寒冬將至,不宜動兵。”李儒拱手總結道:“長安必不安寧,留給我們的機會不會少。待來年,大軍整肅,再行西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