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攻城戰事,最為血腥,未免我軍傷亡過大,臣願入城勸那逆子投降!”崔烈沉聲稟道。若是万俟槿統軍,崔烈絕不會提此事,但劉淵親至,崔烈心中還有著些許期盼。終究是自己兒子,縱使關係幾近斷絕,他是依舊不願見崔鈞城毀人亡的。

  劉淵盯著崔烈看了會兒,考慮了片刻:“威考公有此意,孤亦不回絕。你盡可入城勸說,崔鈞有才,若能降服,孤必重用之。”

  “謝大王!”

  崔烈得到劉淵,立刻退出帳外,也不帶侍衛,單騎往陰館城而去。

  “万俟槿!傳令三軍,今日傍晚申時便進攻,最遲明日,孤要站在陰館城上!”而帳中,劉淵果斷換了軍令,提前進攻。他親至,就是想要儘快結束雁門戰事。

  “諾!”帳中幾將連忙起身受令。

  ……

  雁門太守府中,崔烈與崔鈞父子二人對坐凝視,這是自夏軍圍城後崔鈞首次下城。從上任雁門後,父子二人,已有數年未見過了。

  對視良久,案上的茶水都已經微涼了,見著老父蒼老的面龐,崔鈞終於出聲道:“阿翁身體可好?”

  沒有了之前戰陣上的“惡言相向”,崔烈看著自己這個最出色的兒子,據守危城,依舊泰然處之,面上“正氣”凜然,勸降之語到嘴裡,硬是不知如何出口。嘆了口氣,方道:“老夫尚好!”

  又是一陣不言語,過了片刻,崔鈞看著崔烈,淡淡一笑:“勸降之語,阿翁就不必說了!”又將正欲開口的崔烈給堵了回去。

  “州平,夏軍兵盛,陰館孤城難守,難道你真要與之玉石俱焚嗎?”良久,崔烈眼中帶著點期盼看向崔鈞。

  “城在人在,城破人亡。人各有志,阿翁就不必勸了!”崔鈞眉宇間沒有一絲動容,依舊淡淡答道。

  崔烈聞言則激動了:“你有想過乃父嗎!有想過崔氏我這一脈的香火傳承嗎?”

  “崔氏還有阿翁,還有大哥。”

  “你!”見著心存死志的崔州平,崔烈有些說不出話了。

  沉默了許久,城外殺聲突起,崔烈當即一驚,崔鈞臉色也是一變。

  “主公!敵軍攻城了!”正待喚人查看,有城門守衛,驚慌來報。

  “哈哈!”崔鈞起身對著崔烈稽首磕幾個頭,洒然一笑:“這怕是夏軍的破城之戰了,吾還要前往指揮抵抗。吾之妻子,在府中別院,會有人帶阿翁前去,還望您護持一二。您乃夏國大司空,這應該無礙吧!”

  說完崔鈞就召集府中所有軍兵,往城樓而去。望著崔鈞背影,崔烈眼眶不禁紅了,他心知,這個兒子,怕是保不住了,邁著沉重的步伐,在僕人的指引下往別院而去。

  陰館南城,夏軍的兇猛一擊,士氣大衰的城頭守軍完全抵擋不住,尤其崔鈞這個主心骨不在。當崔鈞領軍至時,已經有不少夏軍軍士登上城來,守軍被不斷向後逼迫。

  “殺!”直接拔出腰間寶劍,崔鈞親自沖了上去,發起一波反撲,穩住陣腳。而後面臨著夏軍更兇悍的攻擊,韓莒子、楊丑二都尉也登上城來指揮,鏖戰一個多時辰,守軍潰敗,陰館城破。

  ------------

  第199章 郭氏父子

  在天色徹底黯淡下來後,陰館城內外的殺聲已經消去,整座城池已經落入夏軍掌控。北軍已然入城,劉淵與仆固懷荌、万俟槿步上城頭,一隊隊夏兵正在清理城頭堆積的屍體,運輸不變,直接抬著往城下拋,底下亦有士卒忙著裝車,運往山林中掩埋。

  “大王!”踩著斑斑血跡,留下一個個血印子,步至城樓中央,指揮著的士卒清理屍體的韓莒子當即拜道。

  劉淵一個擺手,湊上前去,崔鈞就癱靠在立柱上,頭髮散亂,面有飛灰,脖頸右下側有道觸目驚心的傷痕。動脈被割破,鮮血似已流干,染紅了胸前衣襟,布上凝固了一些血塊。

  “大王,這就是雁門太守崔鈞!破城之時,本想生擒獻與大王,但其剛烈,直接自刎而亡!將士們敬佩其英烈,不敢輕動其屍首!”韓莒子恭敬答道。

  劉淵又打量了會兒崔鈞屍體,過了一會兒方嘆道:“崔州平!可惜了!”

  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傳來,崔烈有些憔悴,面色更顯蒼老,見著劉淵一行人,輕微一禮,越過,腳步蹣跚湊到崔鈞屍身旁跪倒,而後老淚縱橫。

  劉淵見狀,對身邊的仆固懷荌吩咐道:“派幾名軍士幫助威考公安葬崔太守!”

  “諾!”

  在劉淵轉身離開城樓時,突聞崔烈語氣中帶著些哽咽道:“多謝大王!老臣還有一事相求,州平自戕,尚有一三歲孺子,還請大王給他留一血脈!”

  聞言,劉淵腳步頓了一頓,臉上疑色一閃,隨即頗為“豪氣”應道:“孤豈會與一孺子計較!”言罷便離去。

  陰館既下,崔鈞命隕,那雁門算是拿下了,境內諸縣面對夏軍兵鋒再無抵抗之心。劉淵派万俟槿、獨孤盛、達奚伶等將四面出擊,將剩下的縣邑全部拿下。

  雁門境內諸縣,兵少無將,聞陰館城破,最後的抵抗意志被消磨殆盡。夏軍之至,毫無壓力的接收城池,雁門境內的世家勢力,比起太原可弱了不止一籌。而劉淵對太原諸多豪門士族的處置他們亦早有耳聞,縱使心有牴觸,亦不敢正面對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