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羯族在劉淵治下諸族中是最特殊地一支,他們兇狠殘暴,或是前世“凶名”太盛,劉淵一直心存忌憚,一直嚴格控制著。這些年,雖然歸化於夏國,但依舊比一般的胡族要野性地多。隨著時間的逝去,“羯族”已然被劉淵施以手段淡化,但出身其部的男人壯丁,都被劉淵充入軍中。

  前軍中有一支純由羯人組建的軍隊,合兩千人。隨著劉淵一聲令下,被剝離出來,與那四千多野人組成新立一軍,號乞活軍。顧名思義,為了生存而戰鬥之軍。

  檀柘、禿瑰來等羯族出身的軍官也被一併調入,為乞活軍將領,按照劉淵的想法,日後但有最艱苦、最血腥、消耗最大的作戰任務,頂在最前方的,一定是乞活軍!

  ------------

  第169章 劉備初亮相

  青州平原郡西南高唐縣,一日的激戰過後,城樓之上,劉備身著縣令服飾,臉色陰沉地望著城外的黃巾余寇。神情鬱郁,心情明顯不是很好。

  要說劉備,自中平元年黃巾亂起募集鄉勇征戰始,到如今七八年過去了,混得實在不怎樣。討伐黃巾有功,朝廷賞了個安喜縣尉,還被一督郵敲詐地丟了官。

  當初,他劉備亦非不識時務者,暗地裡已經將自己能所有能出的資財獻與督郵,其猶不滿足。其後忍無可忍,怒笞督郵,氣是出了,卻也棄官而逃。

  這些年,從下密縣丞,到高密縣尉,遷縣令,輾轉流連多地,仍然只夠主政一縣百里之地。對於一向心懷大志的劉備來說,著實難熬。

  去歲諸侯討董,青州刺史焦和舉義,劉備見機亦於高唐樹起討董大旗,招募兵丁。加上這些年忠心跟隨於他的士卒,得精銳甲兵千餘人。

  劉備此舉,在平原周邊諸郡,引得一通嘲笑。起兵討董者,莫不是名門世家、州郡刺史、將軍太守,他劉備何人,不過一小小縣令,竟敢如此不自量力。不過劉備的名聲,卻也藉此有了一定範圍的傳播。

  對於其他的人嘲諷,劉備早已習以為常,只是默默於高唐訓練士卒,只待焦和領軍西進,加入其軍。誰料,焦和方西行,青州便爆發了大規模的黃巾餘孽動亂。

  黃巾亂起,平原亦不能倖免,黃巾戰力雖低,然其人眾,僅平原郡內便有兩萬以上的黃巾蟻賊。高唐在劉備的治理下,富庶安寧,自然成為了平原黃巾的目標,合眾來攻。

  劉備的“討董大業”就由此,還未開始,就已結束,他得應對黃巾的進攻。去歲秋時,來攻者不過三四千人,劉備據縣城而守,有甲兵上千,又募得城中精壯數百,守起來毫無壓力。麾下又有關、張二勇將,擊敗亂軍不止,還有出城反擊,繳獲不小。

  但如今,冬去春來,望著城外茫茫多的黃巾蟻賊,只怕平原境內半數以上的亂賊,都在這兒了。劉備此時,對於守住高唐的信心,已經不足了。

  “主公,賊軍勢眾,三面而攻,我軍人少,守起城來,捉襟見肘,再拖下去,破城之日不遠了!”關羽在劉備身側,沉聲道。

  劉備回過神來,轉頭看向關羽,高大偉岸的身軀,腰背筆直,只是眉宇間有不少疲憊之色。連日的作戰,他與張飛都是親歷一線廝殺,也是藉其二人武勇,劉備於後調度,高唐方能在黃巾猛攻下堅持半月之久。

  劉備非無智之人,對於高唐此時的局勢,心裡也清楚,再守下去,必是城毀人亡。關張雖有統兵之才,奈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雖然劉備平日常贊其乃萬人敵,但人力終有窮盡,百人尚且抵擋不及,況千人、萬人乎!

  沉重地嘆了口氣,劉備問道:“雲長,城中可用之卒,還有多少?”

  “甲兵損失近半,青壯幾乎傷亡殆盡,算上衙役,可戰之卒,不過八百!”關羽地回答令劉備心中的巨石又向下沉了沉。

  沒有思考多久,劉備果斷下令道:“你與益德立刻將城中所有軍士集中於起來,將所有的粟米肉食都拿出來,讓士卒們飽餐一頓,今夜我們便突圍,從北邊走!”

  高唐西臨大河,而黃巾雖三面圍攻,但依舊以東門為主攻方向,於南北兵力相對薄弱一些。至夜稍深,劉備領軍從高唐北門突圍,黃巾應對不急,為其輕易突破。

  劉備此去,高唐再無抵抗能力,被黃巾肆意蹂躪。而劉備,突圍之後,沿著河水往東投焦和而去。至於高唐,他已盡力,實在顧不得了,大丈夫當保留有用之身,以待將來。

  初平二年春,在中原,剛入正月,袁紹等人就進行了一項大動作。以劉協年幼,遠在長安,不能當國,又受董卓控制,欲迎立幽州牧劉虞為帝。袁紹的心思,大部分人都懂,劉虞自然也清楚,果斷拒絕。又加內外反對者甚,袁紹方罷了這心思,只是對劉虞心存不滿。

  二月,董卓任太師,位在諸侯王之上。關東諸侯之亂,看似並無影響到董卓權傾朝野的現狀。

  值此之時,南邊的孫堅有動作了。先前被袁術表為破虜將軍,一併討董。於魯陽待了數月,孫堅發現袁術並無攻董之心。到此時,主動請命北上,放著這麼一頭猛虎於身邊,袁術慢慢地也不放心了,資之以糧草,助其北進。

  孫堅領精兵七千走走汝水進入司隸境內,於梁縣與南下的中郎將徐榮相遇,兩強相爭,孫堅苦戰兩日,不敵敗走,士卒盡潰。董卓大悅,愈加欣賞徐榮,付之以重權,鎮守河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