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今一來,可提起了劉淵興趣,一擺袖:“快請!”說完便急步往偏殿而去。在左豐引路下,至殿中,蔡邕正站在其中。

  劉淵理了理袍服,立刻伸手一指道:“蔡大家快請坐!”以目示意,張讓會意,親自奉茶。

  跪坐於案,劉淵打量了會兒蔡邕,老先生顏色紅潤,身體看起來依舊硬朗。帶著點好奇問道:“蔡大家可是稀客呀,如今突然拜訪,不知有何事,可令孤受寵若驚呀!”

  蔡邕沒有回答劉淵所問,反而看了侍立在側的張讓一言,帶著些嘲諷道:“老夫未曾想到,夏王竟用禍國亂政的閹宦,就不怕夏宮生大漢之患?”

  蔡邕這麼一說,旁邊的張讓臉皮輕微跳動了幾下,心中自然不愉,但見劉淵對其十分禮遇,不敢怒,只能繼續陪著笑臉。

  劉淵聞言呵呵一笑,轉向張讓:“你說,孤該擔心後宮生禍嗎?”

  張讓當即跪下拜倒:“奴臣如今只知侍候大王,不敢有任何異心!”

  “晏子春秋有言,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張讓幾人於漢宮生閹患,於夏宮可為孤之忠犬,先生豈不聞前漢中行悅之故事乎?”劉淵不疾不徐道。

  “大王英明,雅量寬宏!”蔡邕還未說話,張讓便接口了,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

  “哼!”蔡邕何人,自然能明白劉淵的意思。

  劉淵收起臉上的一點自得,笑問道:“先生還是說說有何事吧?孤可是好奇地很!”

  說到目的,劉淵觀察到蔡邕老臉上有些輕微的變化,那是一種“羞澀”。眼中帶著點期待,蔡邕問道:“老夫聽聞,夏王歸來時,帶回了十車藏書典籍,不知夏王能否……”

  劉淵聞言樂了,原是那些典籍勾起了蔡邕興趣,帶著點調笑:“蔡先生當真是愛書之人吶!”

  見蔡邕就一直盯著自己,劉淵神情一肅,腦中稍一思索,下了決定,有些狡黠道:“孤欲於宮城東側新築一崇文閣,收天下藏書。蔡先生不願為孤之司空,做那崇文閣博士,教授學生,何如?”

  “老夫答應了!”猶豫了片刻,蔡邕終還是同意了。

  望著蔡邕退去的背影,劉淵若有所思。其人博學就不必說了,看起來頑固不化,卻又通達世事,劉淵漢化,令其於美稷行教化之事,這麼多年來實則幫了劉淵不少忙。

  經過這麼多年,蔡邕也知曉,劉淵是不可能放其歸鄉了,故待在美稷,著書立說教學,慢慢地也就習慣了。

  讓種拂、種邵父子與蔡邕一道,二人無奈受命。劉淵放了話,要麼到崇文閣當博士教習,要麼就待在美稷最髒亂的監獄之中。飯食是不會短他們,至於其他,體驗了幾日後,父子二人就受不了了,那可必斬了他們還痛苦難熬。

  博士也是官,其二人在蔡邕手底下,就是變相地出仕於夏。於劉淵而言,開了口子,總有讓其臣服的時候。

  崔烈在美稷待了一段時間後,便被劉淵任命為大夏司空,這下劉淵的三公終於齊全了。不過邊觀美稷朝堂,三公之下,大貓小貓幾隻,細化了些許職位,卻無人可用。自己的夏國,還依舊是個草台班子,每慮至此,劉淵心情怎麼也好不了。

  草原上諸部氏族貴族湧現了不少人才,但大多想往軍隊裡邊鑽,真要讓他們舞文弄墨,確也難為了。稍稍寬心的是,十年時間,劉淵還是積累了一些人才的,此時夏國境內諸郡縣、邑落官員,摻雜了其中不少人。

  ……

  年後,大漢改元初平,上元節後,劉淵又有動作了。他尋思著,對軍隊軍制再行梳理改革。

  吞併鮮卑,統一草原之前,匈奴轄域不廣,以劉淵的侍衛親軍外加美稷周邊兵力便可彈壓四方。

  夏國建立後,劉淵於內設五軍,集草原精銳,以鎮天下。為免外鎮草原貴族造反,對其軍力、調動之權大加限制。坐鎮上郡的烏華黎,手下不過兩千騎,北邊草原的賀蘭當阜,所統之兵亦不過五千。妄圖以此衛戍地方,太過想當然了。

  如今後遺症來了,其餘地方尚可,唯獨漠南草原出問題了,其部落戶民多以降服的鮮卑為主,兵力薄弱之下,漸生騷亂。

  原先有動亂,賀蘭當阜還上報美稷鎮壓,如今卻已演變為鎮壓過後再細細匯報。劉淵所做軍隊調動之限制,成了笑話,又不能責備賀蘭當阜,畢竟其為他鎮守草疆也是殫精竭慮了。

  賀蘭當阜方來報,東邊的烏桓人甚至是高句麗都有些不安分了,接壤地域,衝突不斷,賀蘭當阜如今實在顧及不了太多地盤。

  ------------

  第156章 討董大幕拉開

  漠南的軍力得加強,還得放權,默默權衡了許久,劉淵終是下定了決心。與幾個親信大臣商量過後,劉淵命蘭稚擬詔,將王令傳之四方。

  劉淵新設漠東都督府,以賀蘭當阜為都督,麾下兵力擴充至萬騎,坐鎮之。幽州之北的東部草原,地域廣闊,匈奴同化程度方始,動亂頻生,形勢複雜。劉淵授其征伐權力,但有騷動叛亂,敵人侵犯,可度勢而動。

  彈汗山以西至稽落山的廣袤草域,劉淵設置漠中都督府,遷烏樾為都督,亦以萬騎允之,治所就放在受降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