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接下來有不少人,也都向何進出言勸阻,可惜皆被何進一言否決。何進的一意孤行,剛愎自用令許多幕僚都有些無所適從,以往何進雖顯“愚魯”,卻也未像如今這般,聽不得人言。

  此時的大將軍府,海內名士雲集,人才當真不少。包括曹操在內的許多俊傑都感失望,何進聽袁紹之言出如此昏招,對大漢的前途甚感擔憂。

  河東,安邑,董府之中,收起何進傳書,面色稍沉。屏退左右,只留下李儒。

  “主公,大將軍來信,有何事?是否雒陽方便,有甚變故?”李儒問道。

  呼出一口氣,董卓將帛書遞給李儒,李儒接過快速瀏覽起來。看向李儒,董卓語氣中帶著些猶疑問李儒道:“文優,何進召本將入雒誅除宦官,你覺得其此舉何意,是否有詐?”

  李儒放下書信,捋了捋兩下鬍鬚,清瘦的臉上無甚表情。眉頭輕皺,思索了片刻方抬頭看向董卓,眼中精光一閃,稟道:“主公,我軍駐停河東,觀望雒陽局勢已有數月。如今先帝駕崩,新皇登基,雒陽一日三變,亂象橫生。大將軍此信,顯是雒陽又有了我們不知道的變故,正給了我們大張旗鼓進軍雒陽的機會。主公若有心,當果斷進軍!”

  “唔!”董卓沉色稍去,又帶著些猶疑問道:“一幫閹宦之輩而已,殺之輕而易舉,何須勞煩我等邊軍。雒陽那邊可有數萬之眾,之前本將拒交兵權,拖延不上并州赴任,就怕此次是雒陽那邊的計策,賺本將入京呀!”

  “誅殺宦官,不過一由頭罷了!”李儒面上倒是一片淡淡然,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樣,輕笑幾聲道:“此行前途不明,或可魚越龍門,一飛沖天,實現主公志向。或身死志消,就看主公如何抉擇了。”

  “傳令董越、樊稠,領三千鐵騎進駐澠池,本將領軍隨後,先觀望局勢,再行動作!”聽李儒這麼一說,董卓神情反而輕鬆了許多,果斷下令,頗為豪邁。

  隨董卓駐於河東的軍隊都是多年跟隨其馳騁疆場的悍將猛卒,董軍速度很快,受令之後,董越與樊稠二人迅速從安邑南下,進駐澠池。董卓則一面聯繫雍涼之地的部下,一面親領後軍與胡軫、華雄、李蒙、王方等將領一齊向雒陽進軍。

  不止董卓,受何進信者如東郡太守橋瑁、武猛都尉領并州刺史丁原一併向雒陽方向動作。另一邊,又遣將軍府吏椽四出募兵,王匡、張楊,包括張遼。

  董卓這邊剛至澠池,又聞何進來使,原是何進悔了,令董卓北去攻打白波軍。董卓此時哪兒肯聽,何進此舉反而更加堅定了董卓進軍雒陽的決心。親率五千精銳,出河東,入河南,直趨雒陽。

  何進這邊大張旗鼓地要對付宦官,可急壞了張讓等人,求何後,迫於壓力,太后之言也不頂用了。但張讓等人可不是省油的燈,勢力經營多年,哪裡是前番些許打擊便能消除的。耳目遍及內外,何進這邊的動作一點不漏地被其探聽。

  兔子急了還咬人,何況張讓這些心黑手毒的常侍。何進不給活路,他們也敢玩命,何進還在一步步推進他的計劃,妄圖以外軍平衡雒陽軍力時,殊不知張讓等人已有搏命之心。

  ......

  離石,時隔近十年,劉淵再次來到此地,頗有物是人非之感。前次還是當初作亂并州,攻略西河,破城離石。

  踏上離石城樓,輕按女牆,向南張望,劉淵對身旁恭立的蘭黎誇獎道:“你做得不錯!”

  聞言,蘭黎當即回道:“謝大王,這都是臣該做的!”

  西河郡,地域廣闊,從北至南,縱深八百里,之前匈奴在西河郡內的勢力一直處於中北部。經過之前烏華黎與蘭黎兩人的經營,隨著大漢勢力的不斷後縮,逐漸向南蔓延蠶食。

  年初之時,蘭黎拜夏國平南將軍,總領南部數萬之眾。十餘年下來,蘭黎的覺悟提高了何止一籌,老老實實當著劉淵的鷹犬,對劉淵的心思領悟也更深了。果斷帶人進駐離石,修繕城池,訓練部卒,將離石打造成向漢境擴充的橋頭堡。

  劉淵此次南下,著王德領後軍隨行,至離石,對於下一步的動作,他也有些猶豫。是向東攻略太原,亦或是繼續南下,在雒陽之變上摻上一手。

  太原,絕對是劉淵接下來重點攻略目標,只不過時間早晚的問題。反倒是雒陽那邊,劉淵又有些患得患失了,憑此時手中準備的兵力,去雒陽,就怕討不得好。

  直往司隸核心之地,太險,變數太大。且若是真如歷史所演,何進殞命,董卓進京還好,若是發生點什麼變化,那他領大軍入漢境容易,出,可就不輕鬆了。

  “漢朝那邊的局勢是越來越看不懂了,那大將軍明明手握數萬兵力,卻要外招諸多邊軍去脅迫太后殺些閹人,看不懂,看不懂!”須卜赤弇,在劉淵身側很是不解。

  “董卓軍到哪兒了?”劉淵突然問道。

  “董軍數千之眾,此時估計已南下澠池,向河南尹進軍!”蘭黎稟道。

  落霞布滿天際,遠遠望去,層層疊疊滿是亮麗的顏色。涼風拂面吹過,劉淵竟忍不住打了個哆嗦,深吸一口氣,終於下定了決心:“令將士休整一晚,明日隨孤南下,去湊一湊熱鬧!”

  “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