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伴隨著大規模的賜金賞爵過後,盛大的登基典禮宣告結束。

  蘭稚,仆固懷荌,賀蘭當阜,万俟槿,烏樾,烏華黎,都仇等匈奴的風雲人物,皆得以封侯,上限乃二等侯。給所有人留足了繼續上升的空間,草原並不是劉淵的終點,未來多的是立功升爵的機會。

  王柔作為劉淵最信任的漢臣,得賜一等伯。其餘如王德,王智等漢臣劉淵也未忘記,皆賞以伯爵之位。軻比能,達奚伶,檀柘等人也得賜二等伯。連姜合這個神棍,也跟著得了個三等伯爵之位。

  侯、伯之爵,都由劉淵親自拍板定下。伯爵之下,劉淵可沒有那麼多精力一一定下,交由蘭稚,王柔等人商量著評定。

  至於最受看重的封地食邑,皆以功勳定論,如仆固懷荌與賀蘭當阜,從劉淵發跡起便跟隨之,獲封三千戶,實封一千五百戶,乃少數的千戶侯。

  一番封賞下去,劉淵統治下,新生了十餘位侯爵,數十名伯爵,上百子爵與數百男爵。基本跟著劉淵東奔西討的將士,只要還活著,功勳足夠,至少都得了個男爵之位。功勞不足以進階貴族著,也少不了劉淵的其餘賞賜。

  一時間匈奴上下,喜氣洋洋,新貴無數。而劉淵的夏國,今後的統治基礎就又變成了這些新夏貴族。

  美稷的上層貴族們基本都滿意而歸,只有少部分人失望極了。尤其是獨孤氏族長,竟然只得了個子爵,食邑不過百戶。最讓他氣憤地是,他獨孤氏內,得子爵者有好幾人,其侄子獨孤盛竟然被劉淵欽定為二等伯。

  劉淵如此安排,可是赤裸裸地打臉,幾乎要打腫。氣憤不已,回府之後便是一通怒罵,對劉淵多加不忿之言。“巧”的是,不知怎麼地就流傳了出去,鬧得滿城皆知。

  很快,宮內便有詔下,獨孤氏族長,不敬王上,多有不忿之詞,奪爵罷官,貶為奴隸。連子爵都還未捂熱乎,便輕易地被劉淵罷去,最可怕地是竟被貶為奴隸,這對一族之長的他來說,羞辱到了極點。

  獨孤族長的下場很悽慘,一把老骨了,作為劉淵的重點“打擊對象”,很快便被拋棄,死於一次“意外”,曝屍荒野。而作為獨孤氏內爵位食邑最高的獨孤盛,則順勢成為了新的族長,成為最大的獲益者。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不少新封貴族,都被劉淵以各種由頭罷職削爵,泯然眾人。下場都不怎麼好,或“意外”身亡,或氏族內鬥致死,能活下來的也不過苟延殘喘罷了。

  慢慢地,聰明人都回過味來了,被劉淵打擊的都是龍城提議“分封”的活躍分子,這讓其餘參與其中的人心生恐慌,生怕哪天也被來上這麼一遭。開始謹言慎行,只望劉淵沒有注意到自己,此風波儘快過去。

  同時,劉淵的無情打擊,也讓不少夏國新貴們意識到。大王能賞賜爵位食邑,自然也能收回,如今的草原貴族地位,與過去當真不同。對劉淵,更加敬畏。

  而劉淵見幾番手段之下,已經達到了敲打的效果,也就收手了。夏國初建,還有諸多事情等著劉淵去解決,諸多計劃等著他去推進。他可沒更多精力放在這“狡兔死,走狗烹”上。

  新的體制,新夏貴族、百姓們需要去適應,劉淵這個夏王也需要去適應。一切制度規矩,也只是起了個開頭,勾勒出一個大概框架,然要落實下來,則需要劉淵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畢竟將草原民族,打造成為封建帝國,實非一日之功。急不得,慌不得,其過程中的諸多問題矛盾,都要靠劉淵去把控調解。匈奴的改造計劃,依舊任重而道遠。

  夏國建立,劉淵第一道政令,便是下令,舉國上下,皆說漢話,習漢禮。凡夏國官員公文、書信之往來,皆以漢字書寫。全面漢化改革開啟,對劉淵對草原的漢化進入快車道。

  ......

  雒陽,大將軍府,寬敞華麗的將軍府堂上,名士雲集,“嗡嗡”之聲不斷,不少人面露憤慨之色。

  何進高坐銅案之後,打量著在座諸人,嘴角露出一點得意之色。年初,何進秉政,徵召海內名士二十餘人,是以何府之中,人聲鼎沸。堂上“人才濟濟”,讓何進有種“天下歸心”的感覺。

  坐在何進左首位的一中年士人,面貌英俊,氣度恢宏,正是袁紹。何進目光時而瞥到他身上,心下自得,四世三公又如何,在他大將軍面前,還不是得老老實實地做人。

  “咳咳!”輕微咳嗽一聲,堂上瞬間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目光集中到何進身上。

  何進很享受這種感覺,捋了捋鬍鬚,緩緩道:“諸君,并州刺史丁原上報,匈奴單于劉淵於美稷仿我漢家稱王建制,立夏國,不知諸位對此事有何想法!”

  “胡族蠻夷之輩,狼子野心,竟敢妄稱夏王!”何進話音剛落,便有一人,起身高聲應答,語氣激憤。正是侍郎鄭泰,聽其言語,極似“憤青”。

  ------------

  第135章

  “大將軍,匈奴劉淵如今吞併鮮卑,再次一統草原諸胡,成為草原霸主,對我大漢的威脅不可同日而語。劉淵成夏王,建漢制,對我漢家天下的野心昭然若揭,不得不防啊。懇請大將軍出兵北伐,殺劉淵,將草原胡族統一之勢再次打破,消除對我大漢的威脅!”沒等何進反應,鄭泰又激動諫言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