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淵在美稷,自然能輕易得到第一手消息,但於他而言,甚是無用。劉淵沒有深入涼州叛亂的意思,他有些無賴。

  回歸美稷的意願愈發強烈,但有些事令他頭疼。征服的羌人倒也不難辦,至不濟盡數遷往西河,但已經占領了的長城南邊的大部土地,他有些捨不得。

  上郡這個地方,尤其是他占領的這份土地,背靠長城,虎視雍涼,距長安並不算遙遠。在前漢時代,此地一向是防備“匈奴”南下的軍事要地。如今作為匈奴大單于,已經控制了難以越過的“長城”領域,怎會輕易放棄。

  此時,令劉淵為難的是,找不到一個適合,能力足夠,又讓他信得過的人來駐守此地。原本,劉淵覺得匈奴在他的發展下,實力不俗,人才不缺。但這個時候才發現,匈奴當真匱乏人才,尤其是治政人才!

  “隆頡,我升你為千夫長,給你一千勇士,替我駐紮上郡,監管羌人!你可願受命!”猶豫了許久,劉淵想到了隆頡這個侍衛軍百夫長,這個多年前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匈奴壯士。

  語氣中帶著些“鼓勵”,隱藏著猶疑。隆頡聞言先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大單于這是要讓自己牧守一方呀。

  這些年,隆頡已經成為侍衛軍中的宿將,再不是當初那個來自小部落,一名不文的普通部民。跟隨劉淵東征西討,屢立功勳,獲賞無數。

  侍衛軍上下,原先以四大統領為首,四個千夫長,換了幾茬,而隆頡如今已成為千夫長的有利競爭者。而所有侍衛軍將士都清楚,劉淵又有擴充侍衛軍的打算,隆頡已經摩拳擦掌想要爭奪新出的千夫長職位。

  如今,劉淵讓他領軍駐守上郡,雖則升任千夫長,但那哪裡能與侍衛親軍相提並論。隆頡心中有些不願,但見著劉淵那篤定的表情,話至喉嚨,硬生生咽了下去。

  “請大單于放心,臣有信心,必不致讓大單于失望!”再不敢有多少猶豫,隆頡趕緊表態道。劉淵見著其反應,輕笑一聲,露出一個滿意的表情。

  淡淡吩咐道:“好了,下去吧,好好干!”

  既然做出了決定,劉淵便雷厲風行,迅速處理好餘事,北歸美稷。

  幾萬羌人,一大半被劉淵強行遷至平衍、谷羅附近安置,於西河邊縣,就近方便控制。

  若是讓隆頡帶著那點人,只怕完全彈壓不住。何況貿然將隆頡提拔鎮守一方已是劉淵的極限,若真將那數萬羌人交之於其手上,那劉淵又要不放心了。

  不管如何,隆頡這顆釘子劉淵是放在了上郡,監控遙望三輔之地。至於這顆釘子最終能起到什麼效果,發展成什麼樣子,只能任其自然。左右其不過是劉淵隨手布子,得失之間並不會讓他有多少在意。

  回程,不似出發之時的迅急,驅趕著羌人,緩緩北遷。劉淵得空遊覽上郡風光,在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上,殘留著太多值得一觀遺蹟故事。

  待回到美稷,足足遷延了半個月的功夫。對於大單于的勝利歸來,王庭的匈奴部眾們並沒有多少驚奇,比起數年前還會齊聚歡呼。除了一些沒能跟著出征的貴族之外,這個時候的部民們都顯得淡定地很,甚至有些“麻木”。

  蘭稚等大臣一如既往地於城外迎接,策馬直往王宮,一直到大殿外,甩鞭躍下,將諸事交與手下人。

  劉淵此時只想沐浴洗淨身上塵埃,出征在外,奔波不止,身體著實疲憊。待休息過後,或可喚一閼氏享受。

  ------------

  第113章 磨劍三載終出鞘

  定襄郡,巡查完治下各縣,趙息領著護衛回到自己的治所駱縣。花了三日時間,親自巡視各聚落,奔波歸來,一身的風塵之色。

  天色已經漸黯淡,清風襲人,駱縣城門的衛卒原本有些百無聊賴,見到趙息歸來都不由得打起了精神。駱縣小城,城中戶民不過千人,顯得冷清極了,只有偶爾發出一些百姓生活的聲響。

  “大人回來了!”見到趙息回府,府內管事微躬著腰出來,將其迎進縣衙。

  洗淨身上疲憊,來到大堂,一個年輕婦人已準備好膳食,懷中抱著一稚童,靜靜等待著自己。婦人不是特別漂亮,但有著胡人女子的剛柔之色。

  “夫君!”見趙息進堂,婦人起身行禮,嫁給趙息,便學會了“三從四德”。彎腰逗了逗還不會說話的兒子,趙息溫和一聲:“夫人,用膳吧!”

  食不言,堂上安靜下來,婦人照顧著孩子,趙息則慢慢咀嚼著食物。一家人的氣氛令他感到些安穩,心中感慨不已。

  頭前被劉淵強留在美稷,被任命為駱縣縣長,受其強勢,稀里糊塗地便上任了。有想過逃離,但初時身邊有一隊劉淵派的“護衛”,讓他脫身不得。

  趙息來歷也算不凡,出身名門,乃京兆長陵趙氏。父趙無忌,有個叔父叫趙岐。二十多年前,趙氏得罪宦官唐衡兄弟,家破人亡,連頗有威望的趙岐也只得逃亡。

  一家老小皆為虎牙都尉唐玹所殺,只得年少的趙息潛逃,流亡涼州。懷中仇恨,蹉跎了這麼多年,對“禍國亂民”的宦官是恨到了骨子裡。

  但僅憑他個人,哪裡能尋權勢煊赫的唐氏兄弟。直到唐衡、唐玹及其家人都死了,趙氏放得平反,趙岐被徵召為并州刺史。仇人逝去,但趙息的心結卻一直未解,對朝堂,對宦官一向心懷怨憤,他也沒有投奔叔父趙岐心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