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淵無日不在思索,心中一直權衡著,猶豫著。劉淵頭一次有了力有不逮的感覺,經過那麼多年的經營,成功成為了匈奴中一言九鼎的存在。

  以往,匈奴的一貫流程就是劉淵提議、權衡、決策、下令,貴族大臣們只需聽命便可。遇事雖有大議,但臣子們無論有何想法,最終還得以劉淵的意志為轉移。

  匈奴的人才有不少,但能在戰略大方向上給劉淵以幫助的人,幾乎沒有。劉淵已然意識到了,自己的能力終有極限,他需要一個謀主,為他出謀劃策。

  劉淵這邊大張旗鼓地討論北攻鮮卑,沒有怎麼保密,消息擴散出去,傳到激戰日烈的和連、蒲頭耳中。沒有多少猶豫,兩方默契地罷兵休戰。雖然遠隔千里,也不得不妨。

  空穴來風,其必有因,對劉淵是否真北上,他們可不會賭。不願再給匈奴人機會,西部鮮卑的破滅讓他們警醒不已。

  這下,劉淵徹底息了出兵的心思。腦海中不由得湧現曹操平定河北之故事,讓蒲頭與和連再打打,自己且耐著心等待。

  入冬之後,南方的大漢傳來了最新消息。十月,張角死,廣宗城破,張梁亡。十一月,隨著皇甫嵩於下曲陽擊破張寶,梟其首而還,歷時半年多,給大漢王朝造成不可挽回破壞的黃巾起義,宣告平定。

  然漢庭卻再難想安寧,靈帝自覺蟻賊覆滅,天下太平,快速恢復了往態,縱情享樂。得一夕安穩,朝堂之上便黨爭復起,宦官集團氣焰滔天,與士族集團斗得不亦樂乎。

  涼州的羌亂正如火如荼,北宮伯玉、李文侯、宋揚等人合軍之後便成了氣候,待邊章、韓遂等漢人加入後,更是聲勢滔天。

  刺史換了兩茬,局勢完全未得到改善,朝廷復用夏育為護羌校尉,也不奏效。整個涼州,迅速淪陷,局勢糜爛,加入叛亂的羌人越來越多,叛軍實力不斷強大。

  對於涼州之亂,劉淵可是關注著,抱著看戲的心態。讓他有些意外的是,邊章等人竟然派人前來美稷,想要聯合匈奴起兵,一同攻略大漢。

  劉淵對此有些訝異,叛軍竟然將主意打自己這兒來了,滿心的好奇,召見來使。

  就在偏殿上,劉淵饒有興趣地打量著涼州叛軍來使,一個羌人,一個漢人文士。見到劉淵,那羌人當即拜道:“參見大單于,小人乃虔人羌使者,受諸位首領之命,與趙先生一起前來聯絡大單于,一齊起兵,響應涼州義軍,攻打漢朝。”

  “虔人羌?”劉淵更是訝異了,冷聲問道:“怎麼,你們東羌全都準備加入涼州叛軍了?”

  上郡境內生活著幾支東羌部落,虔人羌就是其中一支,且比鄰西河。看來邊章等人聯絡了不少勢力啊,聽其意思,上郡之內的羌人似乎也都動了心思。

  “漢人?!何故參與叛亂,背棄大漢?”劉淵更感興趣的是那個進殿後一直未發言的文士,看得出來,其冷靜地很。中年人,目光平淡,眼神犀利,有點不凡之處。

  “朝廷不公,百姓生存維艱;天子昏庸,寵幸閹宦,我等起義軍,不過順應民心罷了!”中年文士迎著劉淵眼睛淡淡道。

  “呵呵,本單于可是聽說,涼州亂軍,可是戕害百姓無數,你們順應的又是哪家的民心?”劉淵“輕蔑”一笑。

  劉淵清晰地留意到了其眉宇間閃過的一絲掙扎,但很快平息。深吸一口氣,文士迴避過劉淵這個問題,大聲道:“在下趙息,受邊、韓二位將軍之命前來,欲與匈奴約定起兵。如今我涼州義軍已經席捲州郡,聚眾數萬,只待來年開春,便可直攻三輔。若是大單于在并州起軍,攻太原、河東,我們兩面夾擊,打到雒陽,也不是不可能!”

  聽其激昂之言,劉淵似有意動,微微頷首。但心頭則是冷笑不已,太原、河東是那麼好攻的,至於雒陽,那更是痴心妄想。邊、韓二人的圖謀,劉淵心思一轉便明白了,匈奴在并州起兵南攻,牽制漢庭軍力財力,那對西邊的支持便小了,正好方便其攻略雍、涼。

  “我匈奴如今與大漢交好,本單于對大漢又一向抱有好感,又娶了公主,絕不會參與作亂,背叛大漢!”劉淵突然厲色道,擲地有聲,雙眼緊逼趙息。

  旁邊的羌人使者見狀將頭埋下,趙息也是心頭一跳,但是硬著頭皮侃侃而談:“若是大單于無心,又怎會接見我們。多年前大單于攻屠各,亂并州,近年來有大肆攻伐鮮卑,提升實力。於河套之地,築堅城,修宮室,當真對大漢沒有野心嗎?”

  被其反問,劉淵笑了:“知道的還不少!”

  而後收聲,看向羌人使者,吩咐道:“你回去告訴東羌首領們,本單于答應了,來年舉兵攻伐大漢!”

  趙息與羌使聞言一喜,未料到劉淵就這麼突兀地答應了。正想說些什麼客套話,便被劉淵止住:“你先下去吧,我與趙先生有話要說!”

  看了趙息一眼,羌使轉身離去。剩下趙息一人,有些疑惑,不知劉淵有何事。

  見著依舊安穩站在殿中,靜等自己發話的趙息,劉淵和聲道:“我觀趙先生冷靜、睿智,見識不淺,心生愛才之心。匈奴正缺人才,你也不必再回涼州跟隨那幫叛賊了,留在并州為本單于效力,本單于許你縣長之職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