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淵打開一精緻無比的盒子,拿出一用金圓圈框住了的藥玉交給歐陽元,那正是徐清獻上的放大鏡。李淵握住歐陽元的手,放在一本奏摺上問道:“歐陽先生,這可看得清楚了?”

  歐陽元睜大了眼睛,一臉的不敢相信,激動不已地道:“老臣,老臣看清楚了,看清楚了,這這這,這是何物?”

  “此物名為乾坤鏡!”

  2/11 7:50:45|50466261

  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自伐者無功

  徐清聽見上面李淵和歐陽元在說乾坤鏡,直翻白眼,倒是其他人聽見了卻一頭霧水,這乾坤鏡是什麼東西,竟然敢用乾坤二字為名。還在眾人疑惑之時,歐陽元拿著一個盒子,下來了,扶都不要人扶,那感覺就是年輕了十歲。

  只見歐陽元下來了道:“臣,附裴相之議。”

  臥槽,你個老王八蛋,剛才說得那麼振振有詞,現在李淵給你什麼了,你這牆頭草就倒這麼快?

  只聽見歐陽元道:“在列同僚,沒想到還有墨翟之能,是我方才糊塗,吾皇聖明,只要組織得當,這工舉之事,必能大成。”

  有了歐陽元的倒戈,那些比較古板的儒生便無法可說,剩下的人,基本都在之前就被裴寂和自家集團的領頭人給打點好了的,這朝會,不過是給頒布聖旨,走了一個合法化的流程罷了。堵住了儒生的嘴巴,還有極個別的人,再說出來也是形單影隻。

  此時,便要確定主考官,考官。裴寂提議,這反正是軍隊,不如由德高望重之將軍為主考,新銳之將軍為考官,再行選拔。而工舉的氣派就遠遠不如了,只是工部主考,將作監出考官,

  李淵以為然,於是令大家議定人選。徐世績做主考,徐清、徐震、裴律師、羅通,作為四大武舉考官,另有工部侍郎主考工舉,將作監和徐清做考官,也就是說,徐清參與兩堂考。

  眾人表示無異議,實際上是無奈。徐震徐世績父子上陣,徐清雙肩挑擔,裴律師是裴寂的兒子,羅通是已故將領羅士信的兒子(歷史上無),李淵此舉,是為了再次擴大自己的勢力,穩住自己皇帝的位子。

  徐清等一併出列謝恩,議事至午,不過都是一些用錢用多少錢的問題,只需戶部尚書一個人腦袋漲便可。李淵五品以上的官員去一花園吃飯,剩下的便去旁邊的園子。想這種工作餐式的宴會,吃的是白水煮肉,蔥姜蒜沒有,只有一碟醬,一碟鹽放在一邊,這叫雅餐,士大夫才吃得到。

  但是這些東西都是恩賜,包括桌子地毯,碗筷,吃完了飯,大伙兒可以搬回去。桌子地毯雖然不太值錢,但是這碗筷卻值錢得很呢,銀制的碗,白玉的筷子。徐清一開始不好意思拿,但後來看見裴寂都拿了,程咬金他丫的還去鄰桌拿了,徐清也心一橫,就用肉湯將醬碟洗乾淨,其他的倒在桌子上,然後一把全放懷裡了。

  下午朝會繼續,徐清也走不得脫,不過徐清離得近,先去玄武門把東西放了,才開始上朝午睡的。放在懷裡膈應,不好睡不是?下午的朝會不議事,專門面見各地來述職的官。由於有的地方離得遠,所以導致那些個官吏進京的日子不同。

  另外,就是幾個國使臣來朝貢了,朝貢幾個稀有的動物,然後被賞賜一大堆物品。

  申時,朝退。

  徐清剛準備回玄武門看門去,但見三個小將走了過來,都是對徐清拱手自我介紹起來,原來正是和徐清同為考官的裴、徐、羅三人。徐清先對徐震回了一禮,說對昨天的事抱歉,他笑著道無事,昨天騎的馬還好不是他自己的。

  裴律師無言,羅通卻對徐清有些疑問:“徐將軍,我們四人之中只有你官位最大,可看你的身板,打不了幾個人啊,你哪兒來那麼多軍功?”

  徐清看他稍微有些不服的眼神,想了想回道:“我不勇武,但手下肯用命,我不殺人,但卻能救活數萬百姓,故而有功啊。”

  裴律師眼睛一亮:“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徐將軍實乃不凡之輩,我等佩服。”

  徐清謙虛道:“裴公子七竅玲通,靜水深流,將來之成就必然比徐某要高。”

  這時,裴律師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忙說不敢。四人約定,此次四個考官之中,以徐清為首,還微微討論了一下考試的內容,並說好時間細說。

  暫時說好的,乃是刀槍,弓馬,武略,陣法四篇,另外,羅通領刀槍考官,徐震刀槍,陣法裴律師,武略是徐世績,而徐清呢?

  徐清啥也不會,考啥他也看不出門道,故而自己提出了一個辦法。他問三小將,如果沒有刀槍弓馬,又只有一個人面對敵人時該如何?被敵捕獲了,如何回來?野外受傷如何自救?如果一個將軍能夠會這些,並交給自己的士兵,那對軍隊的自我生存能力,該有多大提升?

  這幾個問題,都是打仗時遇到的,但平日訓練之時還真沒有注意到。三小將能被選來當主考,肯定不全是憑藉他爹的實力,也不是像徐清這樣用的逆天,而是很大程度靠的自己的本事。不然,他們官雖然當得大,但李淵絕對不會講這麼個要做真是的職位交給他們。

  三小將聽了徐清的幾問,紛紛佩服起了徐清,這是愛兵如子的仁將啊,仁者無敵,為何無敵?因為手下士卒為報將軍往日仁愛,故捨去性命不要,也要幫將軍打勝仗啊。徐清此舉,不光是提升了士氣,也從實際上提升了每個士兵的存活率,這個時代,打仗很大程度上便決定於人數,誰的兵經得住打,誰就能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