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戰爭把不該暴露的暴露出來。

  徐清在潭州遊玩之時,突厥人虛晃一槍,轉至河東道寇略,唐朝軍隊節節敗退。

  撐不住了,李淵讓張瑾撤下來守著石嶺,命秦王李世民出兵,駐紮蒲州,還只是防禦。并州、代州的都督一齊夾攻突厥。當時并州都督是齊王李元吉,代州派出沙場宿將黃君漢。

  十一月,張瑾兵敗,突厥攻破石嶺,繞到了并州背後,獨攻并州。並、代圍攻之勢被打破。戰事急轉直下,李淵終於讓李世民出兵了,這是第三道防線,一旦這道防線被攻破,突厥人就能把李家的天下捅個稀巴爛。

  李世民果然牛皮不是吹的,他一上場 ,突厥人難進一步。可惜李淵只讓李世民駐守,而是讓其他幾個敗兵之將繼續上場,圍攻突厥。另外,李淵動用了一個傳奇人物——軍神李靖。

  李靖駐守幽州,李淵命他繞過太行山,趨於代州,然後堵突厥人的屁股。此時,吉利可汗也察覺到了不對勁,謹慎行事起來。十二月,突厥寇原州遣關中十二軍將軍之一的折威將軍楊毛擊之。楊毛只是拖延時間的,隨後,李淵讓秦王李世民與太子建成共勒兵戰胡。

  兩個皇子出征,一個小軍神,一個皇太子,*士氣大震,突厥人吃勁不起,寇略一陣慌忙退去,就在這時,李靖第一次和大敵吉利可汗遇見,狠狠地要了他一口肉。李世民和李建成乘勝追擊,也讓突厥人留下許多性命,此戰平。

  這場戰爭,在一場喧鬧開場,又在倉促之間結束。至於為什麼開始,誰也說不清楚,明明突厥和唐的關係還過得去啊。你陰我一下,我也撈你一下,以前也這樣,怎麼今年就開戰了?

  幕後之人沒有跳出來負責。

  長安城裡,李淵揉著昏昏欲睡的腦袋,翻看各地送上來的呈報。燈火昏暗,他忽然發現自己老了,標準的宮閣體居然看不清楚了。

  李淵把呈報重重地扔在地上,旁邊的宮女太監唰唰跪了一地。

  李淵揮揮手,讓這些嘈雜遠離自己。深宮大殿,李淵獨坐,英雄暮年的感覺充斥著大殿李淵靠在自己的龍榻上,回想這輩子的風雲際會。

  從太原起兵,含而不露地把李密打敗,打進長安,把楊廣尊為太上皇,立一個小皇帝。楊廣死了,他才坐上這龍榻。

  然後就是統一四分五裂的中原大地,一個個敵人被消滅,要看大一統就要來了,他忽然發現自家鄰居——突厥,也強大如斯了。

  對手一個又一個啊,打不完,斗不盡,而我李淵老了。

  突厥再強大,也不能讓這個大智大勇的開國之君產生一丁點畏懼,真正讓他擔憂的還是長安城內。

  天有二日,必有血災,這是袁天罡告訴他的。還有一句,無命之相,移星換日。

  袁天罡卜算完這一卦,飄然而去,消失不見。

  李淵又想起了徐清,這個無命之相的人,揉了揉眼睛,提筆寫下:

  “命洛南縣伯徐清,立即回京!”

  太極宮內,刀槍林立,關門重重,寂寥無聲。大風裹挾這大雪刮過,過道上,太監宮女過緊了衣物匆匆而過。紅牆白瓦,巍峨宮殿,顯得有些沉悶,讓人喘不過氣來。只不過,生活在這裡的人,似乎早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且悠然自得。

  太極殿,整個大唐帝國的權力中樞,這裡有六省、六部、一台、九寺、五監、十六衛、四軍。唐朝中央機構稱作“三省六部制”,其實這單單只指外朝民政罷了,所謂三省指的是“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管的是執行,真正意義上的宰相,便是尚書令。武德九年,尚書令是李世民,由尚書左僕射裴寂和尚書右僕射簫瑀共同執掌尚書省。

  門下省的首腦,原本叫侍內,又叫做納言,到了武德九年,應稱作侍中。舊制,宰相常在門下省議事,故門下省又稱作政事堂。有侍中二人,現在則是由高士廉、陳叔達、李元吉三人掛名,前二人實際掌控。門下省主要是審議政令是否可行,由於在門下省議事,侍中參與議事,只要門下省議過了的,就都能頒布。故門下省權力極大,實際上卻由皇帝和尚書省各出一個親信掌控。

  高士廉是李世民的親信,陳叔達則有李淵控制。門下省還有諸多侍郎、給事中,侍郎高徐清一品,給事中和徐清平級。徐清是正四品刺史,正四品伯爺,還是正四品的通議大夫,給事中就是正四品,這個大小比較如同紙牌里,三個二和一個二的區別,三個二再牛肯定打不了一個二,可二者選其一,沒人會選一個二。

  中書省設中書令,所謂三省之中,中書省比其他兩省矮了一截,不過是起草詔書的,看起來是水之源,實際上是水之末。別人不把事情討論清楚了,你敢隨便草擬詔書?中書省說到底,不過是高級秘書台。再過一二百年,中書令才升為正二品,緋袍變紫袍,時稱右相。

  現在有房玄齡、杜如晦做中書令,中書令還有一個職責,便是培養尚書令。置內史侍郎,也和徐清平級。

  見到尚書令,應尊稱大宰,侍中為少宰,中書令成為紫薇。鳳閣。御史大夫,稱憲台,比肩徐清,其下屬則矮徐清一頭。另有各部尚書,也稱少宰。秘書省、殿中省、內侍省,還有九寺,則是單單為皇家服務的。還有五監,分別掌管教育、間諜、製作器物、研製新型武器、勘察水利等方面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