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徐大人,我們能得到什麼?”

  “噗……”徐清一口老血沒噴出來,嘆了一口氣,心道我這種好官還是少之又少啊,他道:“每人在找一塊鹽鹼地改造,要鹽少,地平,水足,肥多,改造出來的鹽鹼地你們本鄉優先承包,不在本鄉的,你們鄉白得半成租子,連得十年。”

  里長們低著頭計算,不一會兒,又有人問:“徐大人,這鹽鹼地就沒有上限?”

  “圈地沒有上限,但誰能得到多少,就按照最後改造成功的實數為準。”

  “我明白了,我鄉里有好幾百畝地,只算斥鹵,放在平時是下等田,沒人種,可是那地方水好地平,改造出來少說也是中上的田哩。”

  “俺也懂了,唔,刺史大人,小人先行告退了……”一個老里長精明的說到,隨便拱拱手匆匆離開,跟沖食堂一般。

  後面的人忙喊:“哎哎哎,你這老倌,吃相太不雅!”

  也追了出去。

  徐清搖搖頭,華夏農民最實在,有奔頭的事,幹得比誰都起勁。一個村,要是能白白多幾百畝地,簡直就是暴富一次。官府不管買賣田地,但黑市會買賣,一畝中等田二到四兩錢,三百畝就是一千兩啊。一個村多少戶人家,十戶一保,十保一里,那就是一百戶,每戶十兩銀子的入帳,三年的收入!

  而這一切,只不過是去查看土地成色,畫個圈圈,讓災民去改造罷了。災民的工錢,還是官府出!忽然,滄州百姓有一個想法,災民太有用了,不是累贅,不是包袱,是致富的希望!他們甚至覺得,官府給災民的工錢太低了。

  於是,滄州百姓一個個自發的“公益”團體起來了,給災民送吃的喝的,雖然只是簡單的慰問,但就是這簡單的一碗渾酒,一個白面蒸餅,讓災民們頓時感到不是寄人籬下,而是家裡遇到難過了,在親戚家裡住一段時間!

  過路的商販,暗訪的監察和巡御史,看到滄州這一幕幕,全都感動得不行。

  商人們走南闖北,提到滄州,那都是先豎一個大拇哥,然後道:“滄州人都是這個,仗義!我是滄州收貨,不砍價,賣貨,打八折!徐大人,滄州刺史,天下最好的官!”

  巡御史感動得立即寫下奏摺快馬加鞭送到長安,他這樣道:“臣苟活六十餘年,今日竟見盛世之啟……滄州百姓教化醇厚,安居樂業,友善待人……與接收災民一事中了可見矣!此皆滄州刺史之功也……臣以為,朝聞道,夕死可矣,今日臣之所見,具表以聞,若有偏差,臣可赴死。”

  巡御史並非諂媚之徒,而且還是朝廷上公認的較為剛直的人,好幾年不說讚美的話,而這次大加溢美之詞,不由得引起了朝堂鬨動。又加上陸續進入長安的旅人,遊客,商人,士子傳來的消息一整合,得出一個結論——徐清把滄州打造成了一個古賢之境。

  李淵從他特有的情報機構得到了不少別人得不到的信息,會心的笑了笑,自顧自道:“徐清那小子,什麼時候才肯用我的聖旨呢?”

  旁邊的袁天罡拂塵一掃:“皇上,徐清此子名望以泰,可召還長安了。”

  “唔,我也怕他不懂守拙,被人嫉恨啊。”李淵從一堆情報中抽出來一份遞給袁天罡:“你看……”

  袁天罡取來一瞧,即便是如他這種修為高深的老道也不由一驚,不過馬上又鎮定下來道:“聖上英明,以看破此信中的詭計。”

  “哈哈哈……”李淵大笑,取回信,點燃了,付之一炬。

  原來那信上寫著:“徐清取民心,建軍隊,意欲謀反。”真是誅心之言。

  沉吟一下,李淵道:“那就讓他明年春試之前回來吧?”

  “春試?”

  “對,我要再開一次科舉,再給他徐清種下一次門生種子!”

  一封詔書從長安發出,與平時不同的是,這次送詔書的人似乎不急著送達,而是慢悠悠的在走。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而徐清呢,忙著派人告訴那些里長們,不允許打架鬥毆,不允許私吞田產,不允許藉機收受錢財。

  還要忙著養好身子,再展一次雄風。這些天來,他都被動過好幾次了,雖然爽但是不“爽”。更有一件事情讓徐清上了心,那就是第一個州學的學期結束了,滄州的學生迎來了第一次期末考試,也就是徐清所說的“季考”。

  季考之時,徐清需要出一道題目,看一些優秀的卷子,最終評定分數,發給獎勵。

  出一個什麼題目好呢?州學的學生都是小學生,是寫“難忘的一天”,還是“我的第一次”,還是“我的爸爸”?

  不行,還是寫“我心目中的徐大人”比較好!

  2017/11/14 10:56:38|45231784

  第九十八章 季考

  第九十八章 季考

  既是季考在即,徐清說什麼也不躺在床上了,藉口,活動活動,就悄悄竄到了白露書屋。荀小二就在白露書屋讀書,上一次被劫了之後,心有餘悸,過了好久都不敢出門,最近才重新回到了學校。當然,徐清也給他配了護衛。

  到了白露書屋,徐清“視察”一番,聽學生們背《弟子規》,還寫了對聯。然後他心想:既然是我出題,那我得看一看學生的水平,出的題目才恰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