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徐清笑了笑,這個夢,做的真不錯,徐清閉上眼睛仔細體會。就在這時,雷霆大作!

  徐清醒來,仍然在書桌旁邊,他嘆道:“還好,只是一場夢……”如果不是夢,那就真的難以抉擇了。

  徐清記了記,這是他有孩子之後第一次夢見父母了,難道是碎片的原因?

  徐清趕緊把碎片踢到一邊,想了想,又把碎片用布包著撿了起來。天色以晚,手裡那塊碎片閃著微光。

  看了看手中的信,讀了大半,卻還剩下最後幾句話,可這寥寥幾句,卻讓徐清心使勁的顫抖了幾下。

  第八十六章 災民

  第八十六章 災民

  誰知道周全前腳剛走,滄縣縣令秦時後腳便迎了進來道:

  “山東急遞!”

  徐清大驚,難道說來就來?本想睡個覺的,沒想到災情來的這麼快,只好強打精神去見秦時。秦時從防濕的竹筒中掏出公文,雙手遞給他。

  徐清接過來一看,竟是山東道衙門直接寄過來的公函。這種越過總管府直接向州里下令的情形極其罕見,只有在萬分緊急、不容耽擱的時候才會出現。徐清趕緊驗看關防,拆開信封,掏出信瓤一看,是山東道讓滄州四縣準備接受三萬餘名災民,他的目光登時凝重起來。尋思片刻,徐清問秦時道:“山東遭災很厲害麼?”

  秦時親自來送信,自然做了功課,打聽到了了濱州受災情況。他道:“從沒見過那麼大的風潮,淫雨烈風、大風一卷、糧苗全部伏倒,無棣、鄒平兩個縣全淹了,幾日下去,連稻苗也浸得根爛。後來又接報說濱城、陽信縣、博興也都遭災嚴重……”

  “博興?那裡也遭了殃……”徐清輕輕嘆了口氣,那是他初到唐朝時的地方。

  秦時頓一下接著道:“這次風災,大半個山東幾乎都是遭了大殃,最少幾十萬人田廬盡毀,是以山東道命沒遭災的州縣接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吧。容不下的,北南西四面州縣,都派一些……”

  徐清聞言默然,雖然他早就得了提醒,但仍然有所驚訝,良久方道:“你先去吃點東西,我叫府里熬了薑湯,我這就這就寫信給各級官吏。”

  “是。”秦時恭聲應道,跟著長隨下去吃飯了。

  徐清便將州官都找來,斟酌出幾封信,寫成正經工整的公文格式,快馬派送了出去了。一封信回給了山東道,無非就是說本州也遭了災,多麼多麼困難,但同胞有難,多大困難也會克服。如此一來,就免了山東道將災民一派再派,畢竟滄州也只有那一點點家底。

  同時給平級寫信,又說滄州不富裕,無法供養那麼多人,請大家一起調糧草周濟云云。還有寫給其餘三縣的縣令的信,讓他們趕到“市里”開緊急應對和會。

  翌日排衙。

  “諸位,有山東道文移。”徐清目光掃過眾官吏,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疲憊,他們定是在巡視鄉鎮的時候被叫來的。看來這一次風災,滄州處在邊邊上也頂了不少壓力啊。他心裡一嘆,沉聲道:“山東風災,數州縣被淹,良田屋舍被毀,百姓被迫轉移,山東道請我們做好接收工作。”

  此言一出,堂下大嘩,眾官吏哪怕是徐清門生燕苦等人毫不掩飾牴觸之情。讓他們給安置流民還行,可接收災民就難了。

  流民散,災民集,比起流民來說,災民的不安定因素更多一些。再說了,誰願意給別的縣當奶媽?安置了流民,能增加人口,那是政績。可大災一過,災民可還是要被原來州縣召回去的,等於白干。一旦干不好,還要被責問,吃力不討好……

  寧養偷雞犬,不濟窮親戚。

  “這是山東道和總管府的命令,不是商量。”徐清知道救災之時刻不容緩,硬著頭皮沉聲道:“分巡、分守不日便會來視察,若是準備不利,哪怕是本官,也要就地撤職查辦!”

  徐清拿出上司和巡守做擋箭牌,意思是老闆說的,我也沒辦法。在場四個縣令有三個是徐清的門生,還有一個是徐清的鐵桿粉絲,徐清話音一落,四個縣令忙閉嘴不說話,思考對策去了。縣令這等大佬不開口,其餘那些人自然也沒了說話的勁頭,也全都噤聲了。

  “救災如救火啊……”徐清說完,威嚴的目光掃過眾人:“誰若在救災之中推諉塞責,本官自將嚴懲不貸!聽明白了麼?”

  “呃,不知這次會有多少災民前來……”

  “信上說三萬餘人……”徐清再道一聲:“都明白了嗎?”

  “喏……”眾官吏只好齊聲應下。徐清頓時泄了氣,你們不該齊聲喊“明白了”,然後我說“沒聽見,”,你們再大吼“明白了”的嗎,怎麼不按套路來!

  三萬餘人,算他數據作假,實際上有四萬的話,各縣均分也只有一萬災民,也還勉強撐得住。

  “現在大家討論一下接收災民的辦法!”徐清點點頭,心裡通暢道。其實,徐清心裡早就成竹了,只不過為了讓大家更容易接受他的計劃,還是在討論中滲透更好。

  除了兵荒馬亂之外,就是水旱蝗災造成的荒年對百姓生活影響最大了。很容易造成社會動盪,災民盜賊四起,傷國家的元氣。故而有一項政績叫做“荒政”,荒政水平如何,也是檢驗地方官能力的重要標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