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不過,那個教化之文,徐清卻有了眉目。太監教徐清的話里,有最關鍵的四個字——君臣父子。李淵現在最頭痛的,恐怕不是突厥,也不是各地按下又起來的割據勢力,而是朝中太子和秦王兩黨的內鬥,故而李淵需要一篇教化之文來敲打一下,朝中其他大臣,警告他們該做的做,不管的不管。

  徐清甚至猜到了,朝中那些博士,寫的文章肯定是什麼“周文王和商紂王之間不可不談的十大秘辛”,“春秋五霸成功經驗”之類的,李淵肯定不喜歡啊。李淵想要的,徐清手裡正好有,也就是那一本《弟子規》了。

  《弟子規》中有語:“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便是勸誡兄弟之間要恭敬守禮,相親相愛的,這才是李淵想要的止痛藥。

  徐清稍一思考,便決定了就拿《弟子規》交差算了。上次印出來七十本,送出去六十多本,還餘下幾本,正好送去長安。只是單有這些文章是不夠的,最關鍵的,要一位能夠全解此文的人才,替徐清傳達意思。

  “徐郎,怎麼我聽說有聖旨來了?”荀雪兒在後院等著,一看見徐清便問。聖旨沒說是全家接旨,女眷是不能靠近的。

  “好事,好事……”徐清道:“也不知一秋出生的消息什麼時候傳到了皇上耳邊,這不,我這乖兒子,百日不到,就有了官身。”

  荀雪兒問:“他能當什麼官?還沒名字呢……”

  徐清笑著說:“一個從九品文林郎,芝麻兒大小的散官,當不得什麼,當不得什麼……”

  “啊?”眾下人聽了,驚了一下,從九品,那可不得了,對徐清來說,那是芝麻兒大小不錯,但是他們一輩子也掙不下這麼個官身啊。一邊羨慕的看著徐清一家子富貴榮華,一邊連忙向徐清道賀。徐清也不吝嗇,掏出錢來發了一圈。

  “唉,也罷,我卻不想他從小這般順暢,要吃些苦才好。”荀雪兒患得患失,嚴慈兼有。

  “對了,皇上還給他賜了名,單名一個‘文’字……”徐清道:“這也好,省的我給他取名字了。”

  “噗~”荀雪兒笑了道:“哪有你這樣當父親的?”

  “嘿嘿,他以後要是嫌棄自己的名字,就只能找皇帝去了……”徐清說完,逗弄徐小清片刻,這才起身讓小廝去找來魏冼,準備講課。

  這幾天,徐清早就發現了刺史府周圍有許多“暗哨”在盯著,故他也知道那些學子並無惡意,只不過是想蹭一堂課聽聽罷了,只是徐清不樂意在那麼多人面前演講。

  刺史府裡頭有一處密道,還是上次徐琪失蹤的時候發現的,徐清也沒把他堵塞,只是派人守住了,並且再外面加了封鎖。如今看來,正好有用。穿著平民裝束,徐清從密道里穿行到外,悄悄於六十個新選上來的教師一起出城踏青去也。

  一處小溪旁邊,春水嘩啦啦的流淌,溪邊野花爛漫,青草萋萋,兼又蜻蜓蝴蝶飛來飛去。不久,此處一陣喧鬧,正是徐清等人來了。不一會兒,這六十多人,排班論坐,徐清坐在一塊大石頭上,其餘人都站立在徐清面前,低頭束手,作恭敬狀。

  “大家無需多禮,坐吧……”徐清“和藹”的笑了笑。

  “謝徐公。”

  眾人就坐,徐清拿起書,眾人也迅速就地鋪開紙筆,拿出發給他們的《弟子規》,做聆聽裝。徐清不再賣關子,便道:

  “《弟子規》總 序,《弟子規》, 聖人訓,首孝弟, 次謹信,泛愛眾, 而親仁,有餘力, 則學文。有人 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咦?這不是要傳課嗎,怎麼反而問起問題了。眾人心裡見疑,都看向魏冼,魏冼拱手起身,對其餘人道:

  “諸位不讀論語?聖賢們講大道,便是如此……”

  論語記載孔子教導學生,便是採取的一問一答,共同討論的方式。

  哦,原來這是模仿聖人的教學方法,難怪有人說徐公乃董公之後儒家第一人,此言的確不虛。眾人皆是明白的點頭,不過只有一名年輕書生反應過來道:

  “學生可解,徐公此言乃是說,做人啊,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對己謹慎約束,對人誠實可信。處事要博愛民眾,並親近有德行的人。做好了這些如果還有餘力,就去學習文化知識。”

  徐清點點頭,眾人都道可惜,這第一句最簡單,在坐之人無人不知,可獨讓那年輕書生在徐公面前露了臉,好不可惜。

  再之後,徐清也是如此,先念一句,再問在場之人,是否有能解答的。如果沒有人,徐清就稍作提示,如果有好幾個人回答,徐清就都點評一下,然後選取其中滿意的,或折中一下。徐清每點一次頭,別人唰唰寫下筆記。

  一本《弟子規》講解完畢,天色尤明。

  第六十章 牛皮任我吹

  第六十章 牛皮任我吹

  天高任鳥飛,牛皮任我吹,徐清或微言大義,或故作禪深,反正不主動說出個所以然,不多時,手中一本《弟子規》嗶嗶完了。結果,眾位教師,也就是現在的徐清面前這些“弟子”,都說老師高深莫測。所謂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徐公此為便是典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