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人看徐清手書判詞,眼睛不停,口中發落,耳邊聽判,斷案無有任何失當之處。任何疑難的案子,到了徐清口中,三言兩語立解。

  就算被告人是已經消失的盜匪,還是出走的世族,徐清也能安撫一下原告,判一個原告能接受的結果。

  恩威並施,張弛有度。但見徐清每審一案後,聽判的老百姓無不心悅誠服,連連叩頭而去。

  詹增等人唯有驚奇,徐刺史真乃奇才!三國演義中龐統決案,也不過如此吧……

  不消多久,但見徐清公案旁如山高的卷宗,如冰融雪化般消解,最後餘下幾卷,徐清抬頭一看,天色尚早。門外的百姓們早已經看得目瞪口呆,雙腿都已經站的麻木,也不肯稍移一步。

  最後一個案子審完,眾百姓齊齊跪下,呼道:

  “萬歲,青天大老爺!”

  徐清微笑一下,搖搖頭心道還好唐朝時候,“萬歲”一詞不算皇帝專用,不然就真要出大事了。

  案子審完了,可審案子的影響還在繼續傳播。隨著從滄州一隊隊出去的商隊,“滄州刺史日審百案”的故事被繪聲繪色的散播到河北各地。而且,傳得越遠,就越傳奇,都說徐清是星宿下凡,能上問天庭,下尋地府,手下三千鬼差察人間,八百仙巡導清明。

  不然,怎麼能一斷一個準,一判一個服呢?

  百姓們把徐清捧得高高的,自然就有人不高興了。劉墨聽了手下一人的稟報之後,重重的將手中的筆拍在桌子上:

  “哼,一個黃毛小兒,也敢玩弄刑法,簡直是擾亂地方教化!”

  劉墨是貳佐官代屬正印事,所謂名不正言不順,他也是憋著委屈的。本想趁著開張三把火,賺一些名氣,證明自己的,卻沒想到這風頭都被徐清搶了去,根本就沒百姓想到他的功勞。

  沒賺到風頭也就罷了,他這一個“挖墳”行為還得罪了不少下屬,可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這讓他惱火得不行……

  主子不爽,狗子自然要出歪主意給主子消氣了:“劉大人,要不要發文去……”

  他的意思是要發文責難徐清。一文責難,若是放在一般人身上,可能就升官難望了,政治污點嘛……

  “唉~他總歸做了實事的,還是我先提出來的,要是我責他不周,未免讓冀南同僚笑話。”劉墨也是官場老人,貪名好利卻也頭腦清醒,知道不好憑此事朝徐清發難,徐清現在在百姓心中可大有聲望啊。

  狗子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幽北局勢緊張起來,兵員增加,食鹽已是不足,上麵攤派下來的份額不少,既然徐刺史這麼能幹……”

  劉墨微微眯眼,思考道:“你是說……”

  狗子接著上面的話,繼續道:“可以讓徐刺史去辦這件事,上面只要五千斤,咱們可以問他要一萬斤,如此一來……”

  劉墨聽了眼前一亮,要一萬斤,交五千斤,還有五千落在他手裡,五千斤鹽,那可是寶貝啊,劉墨又問道:“可他能湊出難麼多鹽嗎?”

  “大人有所不知,滄州地界有一處鹽山!若是湊不齊,不正好讓大人你……”

  “有個鹽山?!那正好……他能學龐統審案,我看他能不能再學諸葛亮借箭!”劉墨惡狠狠地道。五千斤鹽的份額,擱在劉墨手裡也的確很難完成,滄州有鹽山,如此一事,不推卸給徐清,還能推卸給誰?

  一萬斤白鹽!五天時間!看徐清怎麼借的來!

  以前鹽山的產量,一天也不過百斤,加上銷量展開不了,滄州的存量也就三千斤。按照這個數據,五天時間四千斤都湊不齊!

  湊不齊就是瀆職,瀆職就得被罰,如此一來,劉墨就有了機會借徐清上位了。官大一級壓死人,劉墨的命令有理有據,合情合理,徐清也無力拒絕。

  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這話放在同是徐清的身上,竟然也同樣印驗。當然,前提是徐清真的像劉墨心中所想的那般普通。

  可這天難的鹽供任務,放在徐清身上,不和湊齊一萬斤泥巴一樣簡單?

  海鹽的生產早已進入了量產階段,日產五百斤,一直在攢著呢。為什麼攢著?一則不想和黃家爭利,二則欠李淵的鹽,總要想辦法攢起來還了不是?

  滄州商隊有所增加之後,徐清才放出一部分以穩定鹽價,如今還有六千多斤放在庫房裡頭。加上鹽山的產量,徐清白得了三成,一萬斤的數,只消一天時間運籌,就能湊得齊。

  問題是,徐清這一次送的鹽,算不算在李淵的帳上呢?

  恰如此,徐清接到了劉墨發來的文書時,就是如此想的。糾結了半天之後,那送信之人要徐清給個回信,說是徐清若有難處,可讓他回報副總管大人。

  徐清暗笑,一萬斤鹽,放在別的地方簡直就是下了死手,回報有用的話,就根本不會全部攤派在他頭上了。

  也不知道,這個素未蒙面的副總管大人為何對徐清如此。

  總之,這件事徐清想接也得接,不想接也得接。徐清沉吟一下,對那求回信的人道:

  “你回稟劉大人,就說一萬斤鹽沒問題,我三天之內必送到……”

  “什麼?三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