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百名後嘛,就無甚作用了……”

  徐清看著杜如晦悠然自得的神情,暗暗咂舌:想不到這第一次的科考,就能將各種利益均衡到如此地步。說道:“小弟受教了……”

  杜如晦老奸巨猾的一笑,拿起煮好的茶湯自飲起來。

  作為主考,自然不會親自去監考,放題。徐清坐在貢院屋子裡面,安心的烤火,拿著一本架上的書讀起來了,是《論語》。

  話說他到了唐朝之後,還真沒怎麼好好看書,現在一讀起來,許多繁體字都要好好想起才能知道意思,又是斷句,又是從左讀到右的,不一會就頭昏眼花,腦袋直點桌子。

  杜如晦見此,不由得笑了笑。他不知道這個負有盛名的大才子,怎麼讀起書來這般不認真,可能大才之人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看起來無聊?看清楚徐清拿的是論語,他倒是有幾個讀書的疑問,想要和徐清相互印證一番,於是道:

  “徐大人,你是長安第一才子,我倒是有幾個讀《論語》疑問要請教你,不知可否?”

  第九十一章 民可,使由之

  第九十一章 民可,使由之

  徐清猛然坐起,不好意思起來,他連句子都沒讀通順,哪裡還能幫人解答疑惑?此時徐清手中的《論語》正好翻到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那一頁,徐清靈機一動,說道:“杜大人說笑了,這讀書要結合自身的生活去理解才有用,也能將讀的書運用出來,我是沒法解答杜大人的疑惑的……”

  “嘶,徐大人所言甚是啊,不過……”

  “不過嘛,小弟倒是從《論語》裡面讀出了一個小趣味,可以 與年兄分享一番……”徐清攤開《論語》給杜如晦看。

  “徐老弟既是有心得,快快與我說說看……”

  “你看這一句,該如何讀?”徐清指著書上那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哦?這是平常的一句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此讀,不然如何?”杜如晦疑惑的問到。

  徐清見此,大笑一聲:“錯了錯了……聖人重教化怎麼會說‘不可使知之’呢?”

  “對啊,這麼一說,卻是不對……”杜如晦不愧是飽讀詩書的士人:“難道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徐清搖搖頭道:“此一句,能有六種斷句之法!”

  “六種!?願聞其詳……”杜如晦顯得很是驚訝,《論語》對於士族來說,最多是開蒙就已經學了的,他沒想到居然能這麼多彎彎道道。徐清緩緩將六種斷句說了出來: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六種斷句說完,徐清又將六種斷句的意思也說了出來,然後看著一臉不可思議的杜如晦問道:“論語上一句話,就能斷出如此多不同的句子,杜大人,你是戶部尚書,每日定是要看無數公文的,要是下面來的公文,也是這樣一番,不知……”

  “徐老弟啊,別說了,我已然明白……”杜如晦聽了徐清的話,後怕一陣,又道:“盛名之下無虛士啊,徐大人大才,隨意拈出一點,也讓朝廷百姓受益無窮!”

  “不敢不敢……”徐清連忙擺手。

  中午時候,徐清拿了一個鐵壺,就著炭火煮點茶喝,只不過不是杜如晦和的那種。前些日子,徐莊的人送過來些乾貨,干紅棗,酸棗糕什麼的。

  炭盆里的水壺燒的咕嚕咕嚕響,徐清往裡面丟了些干紅棗,又抓了一把枸杞,好茶都要煮一會兒。

  泡好這紅棗茶後,冷了一下,直接對著壺嘴喝,暖暖的,一絲絲清甜,紅棗的香味頓時滲透進五臟六腑里。

  紅棗茶可補脾胃,在這寒冬臘月喝一壺熱騰騰地香茶,倒也是難得享受。沒想到監考還這麼輕鬆,不錯不錯……

  “徐老弟,我們出去巡視一圈吧,總得露露面不是?”杜如晦說著,戴著帽子邀徐清往外走。

  “也好……”

  考場上靜悄悄,芸芸學子手不停筆,聽來都是筆尖摩紙,乍聽來如春蠶食桑,沙沙有聲。徐清巡視考場,也不由得 屏住了氣,那些監考的官員見了主考,也只是遠遠行禮。再看考生們,一個個蹙眉運筆,殫精竭慮,將半生所學盡訴於紙上。

  孫伏伽巡視了半場,重新走到正前之時,一名學子遞上了考卷,三篇策論已經寫完,而此人徐清看了一眼,正是孫伏伽!孫伏伽拿了第一篇遞給徐清,兩個人就地將卷看起來,

  第一篇策論的題目是:“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此語於今何用……

  這其實算是一篇高考常見材料作文,材料的意思是子貢想不在使用揚來舉行告朔,孔子說:阿賜,你愛這羊,所以 可憐它,我卻愛惜禮法,不能壞了禮法啊。然後請你認為這句話在“當代”的現實中有什麼作用,字數不少於多少字云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