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他們心裡還是十分期待的,軍器局是提督大人掌管,這種火繩槍又是提督大人鼓搗出來的,提督大人怎麼也不能虧待了他們不是。

  畢竟他們都算是提督大人嫡系,跟著提督大人南征北戰過的,提督大人怎麼也不可能不照顧自己弟兄。第一批火繩槍給了船隊,他們能理解,提督大人對船隊很重視。第二批火繩槍給了邊軍,他們也能理解,誰讓楊一清在京里上躥下跳了一通呢!

  (本章完)

  第1041章 聯名奏請

  神機營的將士們就是這樣想的,但是這些火繩槍不僅僅是征服了神機營的將士。隨著楊一清將這批火繩槍帶到了邊軍,這批火繩槍也徹底征服所有見過用過火繩槍的邊軍將士。

  這批火繩槍相比先前的火銃是實在好太多了,不但威力大,裝填簡單快速,射的遠,能兩手持槍瞄準,而且還十分穩定,質量好!

  軍器局的火銃一直都處是粗製濫造,只管造出來就行了,我管你能不能用,再加上內府剋扣,工匠自己都吃不飽肚子,材料也弄虛作假,能製作出好的火銃才怪呢!

  如果不是張知節掌控了軍器局,這種情況會愈演愈烈,哪怕是最後火繩槍傳入了大明,也沒能掀起什麼波瀾,反正造出來和以前的火銃一個德行!

  但是張知節親自掌管軍器局,將自己的心思花在了軍器局上,徹底改變了這一切!哪怕是張知節督造原來的火銃也會受到將士們的歡迎的,更不用說這是新式的火繩槍。

  這兩千支火繩槍很快成為了邊軍的寶貝,而適逢其會的一場戰鬥,讓這火繩槍名聲大振!射的遠,打得准,威力大,裝填快,而且十分穩定!

  這種火繩槍迅速在邊軍中走紅,有火繩槍的自然拿著當寶貝,更多的沒火繩槍的將士自然十分眼熱,紛紛找到了楊一清,沒別的意思,就是一句話,要槍,要火繩槍!

  楊一清又是驚喜又是頭疼,驚喜的是自己果然沒看錯這火繩槍,頭疼的是自己從京裡帶走這兩千支火繩槍都費勁,這將士們都來要槍,他上哪裡弄去?

  楊一清只能苦口婆心的解釋,這火繩槍製作不易,火器局也拿不出多少來,總共就只有兩千支,都給了邊軍了。

  這些將士們也不傻,既然是出自火器局,那就是火器局能製作火繩槍,那就向朝廷請調火繩槍唄!這朝廷總不能不給吧?總不能讓他們赤手空拳打韃靼吧?

  楊一清一聽,覺得也對,這也合了他的心思,他知道了火繩槍立了功之後,也萌生了繼續向朝廷請調火繩槍的念頭。於是這些將領們就毫不客氣的開口了,你兩千,他三千,他四千。。。。。。

  聽到最後楊一清已經瞠目結舌,無力擺手道:「你們別費勁了,這加起來得十萬支火繩槍,你們自己覺得可能嗎?」

  然後大廳里就七嘴八舌的嚷嚷起來了,每個將領都開始說自己鎮守的地方是多麼重要,多麼險要,現在軍中的軍械是多麼缺乏。。。。。

  楊一清十分的頭疼,揮了揮手道:「行了,那就報上去一萬,到時候再分下去!」

  「一萬?大人,一萬是不是太少了?這不夠弟兄們分啊!」「就是啊,大人,這一萬太少了!」

  楊一清一瞪眼道:「你以為這是塞北的沙子啊,一抓一大把!本官告訴你們,這兩千支火繩槍還是本官在京里求爺爺告奶奶才求來的!」

  「如今火器局為什麼能造出火繩槍來?為什麼火繩槍能這麼穩定?那是因為如今火器局歸張知節提督!」

  周圍一片安靜,即便是這些將士們在北邊吃沙子,但是並不代表他們就不知道張知節的名聲!張知節已經成為了大明的一個傳奇!

  楊一清接著道:「所以說,這火繩槍到底給不給,給多少,不是兵部說了算,也不是內閣說了算,而是張提督說了算!」

  「這次這兩千支火繩槍,張提督也理解咱們邊軍的苦楚,所以連神機營都沒有,就先給了咱們邊軍!」

  「所以說,這次報上一萬支火繩槍,到底能來多少還不好說呢!」說道最後楊一清也有些嘆息,對他來說當然是火繩槍優先給邊軍最好,但是對於朝廷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況且,對於張知節來說,神機營可以算是他的嫡系了。正德皇帝登基前張知節就已經接手了神機營,這幾年神機營隨著張知節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張知節豈會不顧及神機營?

  這些將士們也想到了這些,不過到底他們對火繩槍還是十分眼熱,紛紛叫道:「咱們聯名上書吧?朝廷總不會不顧及吧!」

  於是一封由邊軍將士聯合署名的奏章快馬加鞭被送到了京里,先是在通政司轉了一圈,然後被送到了內閣!

  內閣楊廷和看了這封奏摺之後也十分震驚,竟然是邊軍將士聯合請調一萬支火繩槍。對於上次楊一清在京里上躥下跳的事他也記憶猶新,也知道最後是張知節給了楊一清兩千支火繩槍打發了!

  至於火繩槍到底是什麼樣子他也不關心,但是沒想到這火繩槍初到邊軍就在一次戰鬥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受到了邊軍將士的青睞和追捧,於是就有了這封奏章。

  這事終歸到底還是和張知節有關,又算是張知節折騰出來的,這才楊廷和也不頭疼了,他學乖了。只見他直接提筆票擬道:送至提督軍器局張知節處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