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為老國公素來謹慎,不願意平生枝節,即便是插手了海上貿易對於國公府來說也只是錦上添花,若是因為走私而引起朝廷的警示,引起了皇帝的不滿,那就得不償失了!

  但是張知節現在奉著皇命走私,不對,出海,魏國公府自然就沒有顧慮了,以自己和魏國公府的交情,魏國公府肯定會攙和的!至於沿海文官,他們和魏國公府也沒什麼關係。作為勛貴,最重要的是和皇上的關係。

  所以,定國公府也很容易忽悠,唯有英國公張知節有些拿不準,主要是魏國公府太超然了,在文官之中口碑也一向很好,所以英國公府願不願趟這渾水還不好說!

  不過也無所謂了,其實算起來組建船隊比張知節預想的花費要少,其實張知節自己都能負擔得起,當然了,張知節不會傻到全都自己出銀子。

  其實到了這個地步,估計很多人都看出來了,雖然這次組建船隊鬧得沸沸揚揚,但是其實跟永樂年間的七下西洋完全不同。雖然正德皇帝下令讓張知節全權督辦,但是並沒有撥銀子,也沒有更多的讓朝廷參與其中,更像是只是獲得一個許可,一個批文!

  就像是當年名聲大噪的玻璃坊,所以,張知節估摸著等消息傳了出去之後,肯定會有人對出海感興趣的!特別是現在張知節直接把龍江船廠握在了手裡。

  北方也許對於出海一事還不太熱衷,但是南方估計有很多人對於對於海上貿易十分眼熱。以前不好插手,現在有了機會,豈能不關注?

  不過,現在的消息可能還沒有流傳到南方,張知節和江南沿海豪族的鬥法也才剛剛開始,就算有人知道了估計也還在觀望風色。不過,只要張知節獲得了正德皇帝和朝廷的准許,能夠光明正大的出海,手裡又握著龍江船廠,這就已經是大籌碼了!

  所以還要等一等,等消息傳到南方發酵之後,張知節才會南下。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正德大婚的事情了。

  正德皇帝要在豹房迎娶劉姬,而且不是用納妃禮儀,而是用民間娶妻的的風俗,這在百官趕來無疑就是胡鬧。消息傳出去之後,楊廷和忍不住又是一陣頭疼,親自來豹房勸說了一通。

  但是正德皇帝早就打算了很久了,也是鐵了心這樣做的,就算張知節自忖都不知道能不能勸動,更何況是楊廷和了。

  正德皇帝對於百官的反應置之不理,反正又用不到他們,也不用禮部攙和,銀子也不用戶部的。所以在正德皇帝看來根本就沒有百官啥事兒。

  但是卻不能沒有張知節啥事兒,劉姬就在張知節的小院兒出嫁,能不管嗎?雖然豹房裡有張永、馬永成他們張羅,但是劉姬呢?

  總不能讓劉姬就這樣嫁到豹房吧?嫁人總是要有嫁妝的!當初徐佳穎成親的時候,正德皇帝曾經賜下了隆重的賞賜給徐佳穎做陪嫁!

  現在輪到張知節了,張知節自然也不能太小氣,所以張知節就忙碌這和管家商量著給劉姬準備嫁妝。雖然劉姬一再的拒絕,但是張知節還是為劉姬準備了一百零八抬結結實實的嫁妝。

  張知節為劉姬準備嫁妝,徐佳穎自然也不會閒著,還時常來劉姬的小院兒,一來二去之下,和常來的紫衣、一葉自然免不了就碰面了!

  雖然剛開始徐佳穎也沒往心裡去,但是女人啊,何其敏感,第二次徐佳穎就覺察了不對。加之徐佳穎雖然對一葉沒有印象,但是對紫衣還是有印象的,當年紫衣曾經在兗州救過張知節的性命!

  (本章完)

  第844章 來自揚州

  因為張知節忙的暈頭轉向,所以也沒有想到過這個問題,徐佳穎雖然已經有所覺察,但是並沒有露出任何聲色,所以張知節還傻乎乎的,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暴露了。

  正德皇帝的婚禮如期的舉行了,完全沒有當年大婚時的隆重,但是正德皇帝卻覺得十分的稱心,終於體驗了一下普通人的婚事是怎麼樣的!

  相比帶著濃重政治色彩的大婚,正德皇帝迎娶劉姬更像是普通人娶媳婦,更讓正德皇帝有種家的感覺。

  正德皇帝新婚燕爾,張知節也終於可以忙自己的事情了,不出張知節的意料,定國公府還是一如既往的支持張知節,但是英國公府婉拒了,表示對出海沒有什麼興趣。

  這讓張知節有些遺憾,另外有幾家皇親國戚也感興趣,但是他們想著不出銀子干拿股子。覺得朝野一片反對之聲,張知節肯定需要支持,所以想著趁火打劫!張知節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就算他們出銀子,張知節都還要想一想,結果他們不出銀子還想拿乾股,天下哪有那麼好的事兒?

  第一次出海要組建船隊,要購買貨物,而且風險還不小,如果只有定國公府、魏國公府加入的話,還真有點緊張。不過,張知節倒也還不著急,因為他堅信,一定還會有人願者上鉤的。

  事實上確實如同他所想的那樣,這天侯府就來了一位自揚州千里迢迢趕來的不速之客。張知節拿著拜帖有些玩味,拜帖來自揚州的吳中承。

  吳中承是揚州出名的鹽商,當時正德皇帝路過揚州的時候就下榻在了吳中承的園林,也算是和張知節有過一分香火之情。

  看來自己要組建船隊出海的消息已經在南方傳的沸沸揚揚了,要不然也不會出現這張拜帖。

  張知節肯定是要見一見的,來人自然不可能是吳中承,而是一位中年文士,名叫楊立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