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董策其實已經有應對了,只不過建設的資金也要提高,左右都是要花費一筆巨資,馬場能火也就罷了,但如果冷冷清清怎麼辦?畢竟月牙坡離洛陽有些距離,不像藝苑想去就去。

  當然,董策最近也調查過很多,知道洛陽的士族多,有錢人一大把,閒著蛋疼的更是多如牛毛,而喜歡馬的傢伙也是數之不盡,還不缺乏賭徒,客源是沒問題,怕,就怕馬場火了後,有人搶生意!

  如果有人在洛陽城外開個馬場,你說客人是跑二十里到他的馬場,還是出了城就能看賽馬?賭馬?

  最大的問題便在於此,這也影響了投資問題,投資少了,回本就快,若投資多了,還沒回本,洛陽城外就有一間新的馬場建好了,屆時你咋辦?

  “除非,讓朝廷給禁制了!”董策想到這,不由詭異一笑!

  黃中欽不明白咋回事,但看著董策的臉色,就知道,這傢伙鐵定在打什麼壞心思了!

  “我說,董掌教不會不想幹了吧?”黃中欽可是掙扎了好幾天,才答應和董策合股開馬場的,如果現在董策說不幹了,那他可要虧大了啊,畢竟他已經開始籌備了,而且還讓人從蘇州運錢過來,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開銷,真要不做,他瞬間就要虧損好幾百貫啊!

  第三百八十二章 投資

  為了籌備馬場,董策沒少花費心思,自然不可能放棄。[$>>>_._.小_._.說_._.網$a?n??e n `o?rg

  故此,他很慎重的想黃中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當黃中欽明白了董策的遠見後,也是有些揪心啊!

  如果這事情,由賢王出面自然不難,可是他不過是皇家的遠房親戚,可以說脫離五代,而且,當年寧太祖起義之時,他們這一脈並沒有立即加入,反而要撇清關係,直到寧太祖開始北伐後,他們才意識到,崛起的機會來了,故此才厚著臉皮來認親!

  所以黃中欽沒有什麼話語權,他的權力都是賢王給的,不可能要求希望幫他太多。

  等黃中欽尷尬的說出自己也沒辦法後,董策有些鬱悶,只能提議道:“那只能多拉一些人入伙了,這樣能減少投資風險,只是以後賺的不多。”

  “能賺即可。”黃中欽要求真不高,其實他也是頂著很大壓力與董策合作,跟家裡面說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若是虧了,他連家都不敢回了。

  “那行,事情就這樣定下,我去尋找的適合投資人,黃莊主開始準備材料,召集人手動工吧。”

  黃中欽沒有什麼想法,也不問董策打算找誰,這讓董策不由哭笑不得,和這種人合作,真是太爽了!

  其實董策根本就不需要找合作者,他只是想拉低黃中欽的股份而已!

  只要他讓人冒充投資者,占了三十成的股份,自己再拿三十,馬場的話語權便到了他的手中。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啊,可同時,董策的風險也更大了!

  離開了黃中欽的院子,董策回到學子廟,便開始寫寫畫畫,打算等會兒派九流堂的人送往西南,交給秦麒。

  想要讓洛陽周邊的地不變成馬場,對董策來說的確不難,只是需要秦麒的幫忙,若是他不幫,那自己真沒辦法了,不過董策料定,秦麒絕對會答應了,畢竟他也沒有理由拒絕賺政績的機會!

  “只要周邊的地都變成了實驗田,我看誰敢動!”

  秦麒其實也是很無奈,他本來想在江南做督州,可是朝廷早有人選,故此便把他派到了西南,雖然他也能在那裡大展手腳,推廣耕種新法,可這畢竟是遠離中原啊,你在那裡表現的越好,朝廷越不會將你調回來,畢竟你讓當地糧產漲了,定會深得當地百姓愛戴,邊疆民心穩固是朝廷最喜歡看到的,只要民心穩,便能克服許多,比如當地的少數民族和山民,還有吐蕃這些勢力的威脅。

  這也是秦麒自己抬高自己後的結果,對朝廷而言,你秦麒不是懂得運用水利嗎,知道增加糧產嗎,即如此,你不去西南還有誰去?

  至於秦麒心裡如何想,董策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他想讓秦麒上奏,在洛陽周邊研究高產農田,把每一塊地都儘量用上,秦麒絕不會拒絕,至於朝廷會不會拒絕,董策猜想應該不會。

  因為寧州的水稻的確有了很大的成效,水車的便利不僅能用在田地灌溉上,更能用在菜地上,為了讓秦麒得到朝廷重視,董策還繪製了一些儲水桶,灑水桶,以及他印象中一些不需要機械動力的農具。

  只要這份資料由秦麒轉交給朝廷,那麼洛陽的士族必然會重視,畢竟這裡和江南一樣,地都是他們的,沒有一個是小地主,只要他們不蠢,自然會樂意接受秦麒的建議,而洛陽周邊的田地菜地也會迎來新潮,這才是根本!

  在董策的認知了,九成華夏古人有一種很執拗的思維,他們有了錢,不是想著做生意,錢滾錢,而是買房安家樂業,買地耕種租田,如此,世世代代都不用愁了。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只要不遇到天災**,他們世代都是安詳的生存下去,只是人性這東西太複雜了,多少紈絝子為了享樂,把祖宗留下來的家業田產變賣。

  這也算有風險,但遠不比生意的風險大,由此可見,多數人是喜歡安逸的。

  方淑蔚給董策泡了一壺茶,好奇的看著他繪製的圖紙,忍不住便詢問道:“董大哥畫這些,有何用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