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丁老一嘆,搖頭道:“國教之心,都用在如何穩固地位之上,對於道學,實在是……”

  不服太平道的人比比皆是,但信仰他們的人卻更多,在董策看來,寧朝的太平道,是拿著半部經典走天下,傳揚的不過是最為粗淺的道理,但正因為粗淺,易懂,才深得人心,也沒讓你去研究什麼天地自然,只要知道,以德服人便是好的,對的,知德,懂德,便是有德之士,反之,無德皆為小人,這便足夠了。

  可若你再問這些太平道的信徒,何為德?德又何來?別說他們說不出,就算太平弟子也要去翻書。

  當然,他們不會正面回答,只會說,連德也不知,又何以論德?

  不是他們不學,實在是把心思用在了如何蠱惑富戶,斂財千兩,再出錢一半用來修橋鋪路,亦或者,怎麼往上爬,到中都道觀去謀事,最好能讓自己的後人進入官場等等。

  當然他們這樣做,也是得到太平道高層的默許,因為他們如果不這樣,地位早就不保了!

  曾經便有人與他們論德,有些知道的太平弟子便會說,德乃忠孝仁義,溫良、恭敬、謙讓等,皆為美德。

  可剛好,那人是位儒士,便和他們開始往忠孝仁義深入挖掘,但提問過後,卻無人能回答。

  不論是太平經,道德經,易經,這些裡面都有德的記載與理解,然而書本上的東西,看過的人誰不知道,你照本宣科有何意思?難道不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到底是德治好,還是法治好?德治有何缺點,又要如何彌補?

  難就難在這裡了,做學問的和撈錢的畢竟不是一路人,偏偏太平道又是被歸納在做學問里,如果那時候他們不動用力量,滅了這幫眼紅他們的三八,還有今日的地位嗎?

  好在寧太祖沒能把他們趕盡殺絕便死了,讓他們得已休養生息,更肆無忌憚的打壓其它教派。

  而今,問題再次回歸到這個點上,而這十幾年來,他們還是沒有長進,畢竟心思都花在了其它地方,想要在拾起,談何容易?

  更別提,撰寫什麼傳世之作了。

  丁老此刻才明白,要想將國師拉到陛下這邊,談何容易啊!就算國師想,他有這能力嗎!

  鬱悶的丁老走投無路下,便再次到了天香學院。

  才過了一夜,董策便再次看到丁老,不免皺皺眉頭,只能把風杯的知識簡單的交給學生,然後讓他們出去實驗。

  等將學生打發走後,董策才帶丁老到了教師室,問道:“不是說三天嗎?丁老如此焦急作甚?”

  “不,計劃書再且放下,董議郎昨夜的提議,老夫今天才發現弊端,或許董議郎不清楚,但此時也不得不說了,國教它……拿不出什麼題目啊!”

  董策一愣,既而竟哈哈一笑,笑過之後,連和丁老說了幾句“抱歉”,這才道:“丁老您何須把這個問題丟給自己啊,應該苦惱的是國師啊!如今科舉的聲浪越翻越高,連我這裡的學生都天天議論,想要阻止雖然不可能了,更沒阻止的理由,想他國師大人,不過是在垂死掙扎罷了。”

  “你……”丁老不是惱怒董策膽敢大言不慚,而是真的不懂這傢伙,難道不怕這些話給別人聽去了?

  屆時,就算太后有心幫你,你也難逃一死啊!

  董策看著焦急的丁老,苦笑道:“丁常侍何須顧慮什麼,所謂吃一智長一智,國教不會向上次那般不堪的!”

  丁老一愣,細細一想便明白了。

  今時不同往日,太平道在國教的地位上已經無法動搖,他們不會,難道不能找會的人?

  以前別人的確眼紅太平道,憑什麼你們半桶水能成為國教?而正統道派卻要屈居其下?論道藏經典,我們比你們知道的多到海里去了,憑什麼我們不能得到朝廷支持?

  在這樣的思想下,自然全部對反太平道,都想趁著在大寧建國之處,晉升為國教的理想,於是才激起了太平道瘋狂的回擊。

  而今,別的教派雖然多對太平道不屑,卻也是羨慕嫉妒恨啊,他們想要從這些派系裡挖人的確不難了。

  明白了這一點,丁老覺得是時候讓陛下和國師密談一次了!

  送走了丁老,董策又被學生纏上。

  風杯的構造看似簡簡單單,卻的確能測量風速,這讓學生們看到了新的一片曠闊天地。

  “先生真乃多才之士,如此簡單的三個碗和一塊銅片,便能測量風速與風向,較之複雜的相風銅烏更為便利與精確啊!”許光烽興奮道。

  董策一笑,雖然風杯和相風銅烏兩者優劣根本不用解釋什麼,但作為教學,董策還是說道:“相風銅烏結構複雜,並要大風才能吹動,即便是木烏,雖也能測量風向,卻遠遠不夠,而風杯則不同了,一來風向能更準確的測出,二來最重要的是能記錄風速,當然,此物並非完善了,並且,要能精準一致,批量產出,還有些難度,這是目前你們不許克服的問題,另外,克服此點後,則開始記錄風速,然後如一息一響,為一級風,一息二響為二級,以此類推的測量單位也要寫好。”

  “啊?”一眾學生傻眼了,他們本以為,這就完事了,卻沒想到,只是一個開始,後面還有一大堆的問題要等著他們處理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