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故此,科舉一旦展開,對太平道的威脅才是最大的,畢竟自幼被宗教洗腦的人,再去學儒,你跟得上儒家後輩的腳步嗎?可若自幼培養學儒的心腹,你就算不怕他跳槽,也要想想這需要多少年?

  一年便能改變很多事情,更別提十幾二十年了!

  如果在這段時間裡,太平道無法往官場注入他們的新鮮血液,等那些位高權重的心腹接連致仕,以他們現在的所作所為,就算皇帝不在乎,可新的一批儒學大臣會再次容忍他們插足進來,騎在自己頭上嗎?

  這也是朝中現在為何分為兩派的原因!

  董策提出的科舉,可不是隨便一個進士,或者舉人就能當官的,而是只能入翰林院,從天子門生變成天子近臣,這樣說來,其實短時間內並不會妨礙到士族利益,更別提地方上了。

  而這段時間裡,他們也能將自己的子嗣培養成儒士,就算學識不是最好,可以他們的權能,走走後門什麼的難道還不行?

  可是對太平道不一樣,且不說他們會不會培養儒士,就說科舉一旦開啟,難保不會有心腹生出疑心,畢竟他們是人,是人就會有私慾,不為他們自己,也要考慮後輩,讓後人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太平道那粗糙的典籍中,而是投身進儒學的汪洋。

  如此一代傳一代,太平道焉能不被人拋到腦後?

  所以他們動用了所有的力量,就是為了阻止科舉的推行!

  但是太后卻動心了,而且天下儒士無不以其馬首是瞻,太平道總不能讓幾百萬的教徒和他們對抗吧,正把人都當傻子了,科舉對儒士有利,同時更對寒門和百姓有利,只要學好儒學,人人皆可為官,有什麼比這更誘人的?

  既然太平道不遺餘力的打擊科舉,為何董策卻說他們沒有站隊呢!這全是因為,他們只能在暗中進行,表面上是與太平道絲毫沒有關係,能看破這一點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連丁老第一時間也沒想破,直到被董策點醒後,他才知道這其中的重要性!

  “陛下,國師是明著不理,暗著打壓,所圖不過是想在朝廷里說上話而已,可是科舉之熱越演越烈,如今不僅整個太學院上萬師生為此奔波,連民間儒士也參與其中,特別是寒門走出來的地方官員,他們已經開始宣揚了,如此下去,用不到一年,天下皆知科舉,到時,不是朝廷自己要開科舉,而是天下逼著朝廷開啊!”

  丁老深吸一口氣,既而又道:“如今情況緊急,誰先能把科舉落實,誰便能得到天下萬民支持,得萬民之心,則為聖賢,這個榮譽誰也不想放過,就算是國師同樣如此,可是他出師無名,無法明著插手,即如此,陛下何不給他一個機會,如能得到國師支持,朝中,必有近半臣子為陛下效力!”

  黃瑾聽得心中火熱,可是他也不蠢,很快就冷靜下來,蹙眉道:“可科舉考的是儒學,國師要如何參與啊?”

  “陛下,考什麼學,難道不是您說的算嗎!當然,如今儒學深入人心,若不取之,定被天下所唾棄,但若主要考儒,外加一些別的科目,如太平經!”

  黃瑾一聽更鬱悶了,道:“朕曾閱過太平經,對其中有諸多不解,可詢問了明道人,他卻把朕說得越加糊塗了,有些地方更是不如朕理解的深,讓他們參與科舉,真的好嗎?”

  丁老心中大汗,他畢竟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焉能不知太平道什麼情況。

  不過是幾個被天師道逐出師門的傢伙,傳言,還是因為以天師道術蠱惑人心,騙良家女子上床的事情敗露才是趕出門的,正逢天下大亂,寧太祖崛起,他們便去投奔,然後到北方開始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傳教大業。

  連這些如今當了掌教,當了師父的傢伙,都只不過學了個半桶水,更別提他們的弟子了,那乾明又是什麼貨色,三天兩頭往長陽侯府跑的傢伙,能好到哪去?陛下問他,簡直是侮辱了自己!

  但也正因為太平道很清楚,論道經學說,他們拍馬不及天師道,出了從天師道挖人還能幹什麼?

  可如今天師道完全從五斗米轉型了,靠傳播信仰獲利,如此不僅可以撫慰人心,又不擔心被朝廷開罪,反而會得到朝廷支持,故此,天師道不僅沒有人跳槽到太平道,反而是要和太平道論一論道學問題,這讓太平道感到了巨大的危機,事實也證明,隨著兩個道派的辯論,太平道迅速的落了下風,眼看就要成為了別人眼中道貌岸然的小人了,他們震怒焦急之下,便動用官府中的信徒,開始了全力打壓天師道,連帶著許多教派,乃至佛教都被他們逼得苦不堪言。

  也正因此,寧太祖發話了!

  誰讓太平道突然展現了恐怖的實力,讓寧太祖都心驚不已,暗想號令百官的唯有君王,你一個教派也能如此,那這天下算誰的?

  第三百三十四章 往日今時

  黃瑾和丁老實在是不清楚,國教有什麼是能拿得出手的,可別到時候,讓天下其它教派再次嘲笑還好。,x.

  丁老想了許久,道:“如今太平雖落俗,然,太平經卻為道藏經典,其中以德為主養,與那道德經倒是一脈相承,咱們不如從這裡入手?”

  “可這未免也太少了,丁常侍可知,最近國教可有新撰寫的道經嗎?”黃瑾問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