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要只是這樣也就罷了,她到底姓金,心裡惦記著爹娘不算錯處,

  「你怎麼回事啊,路上怎麼也不攔著二表哥一點兒,將近一個月的路你們半個月就回來了,這麼拼命萬一路上出點什麼意外,算誰的。」

  「嘶,他跟我不一樣,那是他親祖母。」

  小馮氏攙著關寧業往自家小院那邊走,謝九九也扶著裴元往停雲齋去。回來了就得換孝服,然後馬上就得去靈堂磕頭守靈。關寧業是長房的孫子得給龐氏守孝一年,裴元按血脈算是外孫,也得守孝三個月。

  「回來的路上他跟我說,說小時候大舅舅忙著外面的事,

  他從小就是在老太太跟前長大的。後來他入錦衣衛,也是老太太攔著才沒讓大舅舅把他直接逐出府去。」

  「喲,還有這故事呢,那是不一樣。」

  回停雲齋的路上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直到進了屋謝九九替裴元把騎在馬上磨得血赤糊拉的褲子脫下來,才重新皺緊了眉頭。這一樣不一樣的,也不能這麼玩命啊。

  「好了好了,這都是皮肉傷,晚上敷一層棒瘡藥,兩天就能長好。你就不問問我這次南巡幹了些什麼,咱們合計的那事成沒成。」

  「成不成的我問了就好了?我不問。再說現在老太太一走,這府里要丁憂的爺們可就多了,咱們現在離京能行?」

  「你放心,陛下不會讓關家人全躲了的。二皇子的親娘就是江南望族送進宮去的,這些年二皇子在朝堂上的助力八成都在江南那邊。」

  現在皇帝親自動手把江南和支持二皇子一黨的人收拾得夠嗆,原本夾著尾巴做人的三皇子和四皇子最近這段時間可是活躍起來了。

  反倒是太子,從當上太子的那一天整個東宮就無時無刻都被無數雙眼睛盯著,投靠太子的勢力和官員是最名正言順,卻也是最戰戰兢兢不敢行差踏錯半步的,錯一丁點兒,用不著別的皇子或是御史彈劾,陛下就會親自出手。

  畢竟儲君也是君,太子和東宮對天下的意義不一樣,天家父子是父子,但有時候也是對手。畢竟老皇帝沒了這天下就該是新皇帝的了。

  「陛下忌憚東宮,卻也很想日後是太子繼位登基,畢竟陛下的太子之位也不是一開始就是他的。」

  順位繼承、名正言順這件事對皇帝來說有執念,即便太子已經長成,每次看到那般英武壯年的太子都會莫名失落和焦躁,皇帝依舊希望能是太子來繼承自己的皇位。

  這樣才能告訴天下人,當年先太子病死那是他命不好,那是他德才賢明不夠撐不起這麼大的氣運。而自己,自己才是天命所歸,所以不光自己能穩坐幾十年的皇位,自己的嫡長子也能從自己手裡把皇位接過去,千秋萬代傳下去!

  陛下的這個心思不難琢磨,現在眼看著東宮勢弱,朝廷的局勢又被攪起了一灘渾水,陛下不會把太子身邊得力的人弄走,所以關家一定會有人被奪情留下來,只看到時候留下來的是一個還是兩個。

  「那你呢?」

  「我?那就要看周既白那人能不能給我把差事收個漂亮的點兒的尾巴,走總歸是要走的。」

  龐氏停靈四十九天之後下葬,下葬第三天聖駕回京,一起帶回來的還有大半個江南官場的人。

  外面的人都在傳,說如今的南直隸幾乎是被陛下從上到下血洗了一遍,衙門裡連坐堂的老爺都沒有了,都是佐貳官在支應著。

  傳著傳著流言就變了樣,本來挺好一件事不知道怎麼就成了陛下年邁要替太子提前把江南官場收拾一遍,以防江南的讀書人和官員日後勢力壯大。

  偏生抓人抄家這種事,又不可能說真就一乾二淨清清白白,聖駕回京沒多久,就有個婦人帶著兩個孩子進京敲登聞鼓。

  說是錦衣衛和刑部的人羅織假證據誣告她家老爺,如今她的丈夫和弟弟都已經死在牢里了,家中所有財物能搶的也都被搶了去,她實在是沒活路了,才帶著兩個孩子來京城敲登聞鼓告狀。

  事情是事實,但也不完全是事實。這母子三人就是江南那邊推出來的一個引子,很快南邊的豪富們又往京城送了萬民傘和助餉銀,替這次被抓的那些官員求情。

  萬民傘是要告訴陛下,江南的民心不能動搖,而南北距離這麼遠,誰來替朝廷安撫老百姓的民心,還不是他們這些本地的官員和富商鄉紳。

  貪沒貪?肯定貪了。有沒有作惡鄉里?肯定不會幹淨到哪裡去。但再不乾淨老百姓眼下還有口飯吃,每年從江南收上來的賦稅錢糧也還有那麼多,真要是把整個江南給弄亂了,到時候吃苦的還是老百姓。

  助餉銀更直接,明明白白告訴陛下,整個天下的軍餉糧餉有多少是從江南出的,朝廷和陛下心裡得有個數。

  抄家抄得再狠不是本事,銀子和買賣都是活的,都是需要人去做才能把銀子賺回來的。真把江南這些官員和豪富都趕盡殺絕,邊關的糧餉恐怕也要跟著告急了。

  看著朝廷和江南你來我往的鬥爭拉扯,謝九九在家忍不住跟裴元咋舌。都說整個天下都是陛下的,如今一看哪兒就他一個人的了,還不是處處都要受人制衡掣肘。

  查個官場貪污都弄得虎頭蛇尾的,如今詔獄裡還關滿了的犯人,要想一個個的定罪,還不知道要扯皮扯到什麼時候去。

  不過好在這事跟裴元關係不大,裴元的調令已經下來了,鎮江府知府,正四品,一府之長實打實的高升。

  鎮江府離南京不遠,更重要的是所轄之地是漕運十分要緊的地方,長江和運河交匯處,不管是漕運還是商人往來都非常繁雜。

  裴元這一路跟著處理漕運上的事了解了不少,本身又是從下面一步一步考上來的,身為三元及第的狀元郎,把他擺在這個位置上不算委屈了他。

  離京那天是個大晴天,謝九九這邊來送行的人除了老潘、謝有糧、大頭這些人還有春兒,春兒最終還是決定留在京城,因為她明白謝九九沒有自己,還是會有辦法在新的地方把新的雲客來開起來,而自己心中更加放不下的,是狀元樓和在狀元樓里討生活的這些人。

  「大娘子,到了地方千萬記得給我們寫信,要是缺人手也要跟我們說,有糧已經帶了徒弟,等把徒弟帶得差不多了,他就跟過去幫您。」

  「知道了,你們就踏實守著鋪子,要是有什麼棘手麻煩的事就去找關大人,兩個關大人都能找,別怕麻煩。能用人情解決的麻煩,都不算麻煩。」

  裴元那邊則顯得更冷清些,關如璋已經帶著關令儀和丁憂的關平業和整個大房回老家去了,留下來的只有關如琅和關寧業,甚至連楊氏都帶著關繼業和小女兒回了老家。

  今天來送行的就只有關寧業和小馮氏,關如琅在東宮走不開,好在舅甥倆也把該說的都說了,這一次不見面也不妨礙什麼。

  「到了任上一切小心,有什麼事可以去找錦衣衛千戶所,鎮江的漕運要緊,我們在那裡有人。」

  「知道了,你留在京城也要小心,小舅舅為了東宮什麼都能豁得出去,你在後面能拉就拉著點兒。」

  兩邊都不放心對方,可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絮絮叨叨說了一籮筐話,等船老大在船上發出動靜提醒,也就到了必須要分別的時候。

  不過心生感慨的謝九九回頭看看兩個在船上看什麼都新鮮的孩子,站在自己身側穿著男裝梳著髮髻的妹妹,和另外一邊還算意氣風發還沒蓄鬚,顏色模樣還依舊好看的丈夫,又覺得往後的日子,應該還是挺有滋味的。

  小貼士:找看好看得小說,就來呀~<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9_b/bjZDv.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