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狀元樓本來有說書先生,但瞎老爹是真有本事,春兒沒聽過客人們嘴裡老爹那些厲害極了惟妙惟肖的葷書,可光是隋唐演義春兒就來來回回聽他說了一年多,到現在都還沒聽膩。
靠著這手本事,父女兩個才算在狀元樓安穩下來。現在書聽到一半沒聽完,自己能離開嗎?
一句話的功夫,春兒把狀元樓上上下下,乃至後廚洗碗的大姨都想了一遍。這些人已經都在那裡了,活生生的。昨晚狀元樓打烊得早,大傢伙兒還一起弄了個羊腿煮鍋子吃。
早上要來府里,聞到髮絲間還有昨夜鍋子留下的味道,早上便讓人趕緊燒了一鍋熱水洗頭。丫鬟小芽兒給自己洗頭的時候還小聲地說,春姐姐只有進府的時候才這麼講究。
當然要講究一些,在春兒心裡謝九九跟旁人畢竟不一樣。可再不一樣,春兒也不能漠視除了謝九九之外,自己的人生里已經又多了很多自己無法輕易拋下的人和東西。
「……我。」
這本無可厚非,但這麼多年一路相伴的情誼還是讓春兒有些難堪地側過頭,不敢看謝九九的眼睛。
「本來就要好好考慮,要不是讓你好好考慮,我能這麼早就把這事跟你說了?」
謝九九裝作看不明白春兒的糾結和猶豫,她笑著捏了捏春兒的手,她越是猶豫謝九九就越是高興。
見多了關府和京城各家的形式做派,她自是更加清楚當過奴婢的人,這輩子即便贖回了身契,很多人總也免不了打根子上覺得自己是主子的人,過日子得依附著主人家。
人活著都
是自掃門前雪,對於那些人謝九九沒有精力也沒有心思想太多。但對春兒,她還是有本能的偏愛。
她希望她有自己的人生,即便沒有成親即便沒有孩子,她也有她看重的人和東西,而不是一輩子光圍著自己打轉。
「可是……」
「沒有可是,春兒你好好的想,認真的想。想好了告訴我,我倆總能把事情安排好。可有一點,不許騙我,更不許騙了自己。」
這一走,什麼時候再回京就不好說了,春兒要是哄了自己,不管是選擇留下還是跟自己走,到時候就都沒有回頭路了。
春兒嘴嚴,之後幾天謝九九不管是出城去田莊查帳安排,還是帶著銀屏金釧幾個丫鬟在府里慢慢著手開始收拾東西,都沒人看出來有什麼不對。
直到裴元第一封家信寄回來那天,前後腳跟著來府里的謝有糧,謝九九看著站在書房裡有些焦慮又有些侷促的謝有糧,抬手擺了兩下示意他坐下,有什麼話慢慢說。
「平時說你們沒事往府里來,一個個都說沒功夫,你忙,老潘也忙,大頭更是天不塌下來就不出他那個廚房,今日怎麼有空過來了。」
「表姐這話說得冤枉人了,我哪個月不來府里對帳,我不認。」
「行了行了,你認不認的都一樣。今天怎麼有空過來,慶娘那邊最近怎麼樣啊,家裡缺什麼你別不開口,有些事別老是我不問你就不說。」
謝有糧的爹娘還在鹿鳴村,但是他爹給他在老家相中的媳婦兒,去年已經隨著商隊從老家來了京城。
謝有糧不是多木訥的人,這兩年手裡也存下了些小錢。只是這點銀子還不夠他拿出一筆銀子在京城娶個媳婦,他一個人又離家這麼遠,家裡頭爹娘不放心,便乾脆把親事給他定了下來。
對此,謝有糧談不上滿意還是不滿意。慶娘這個家裡給說定的媳婦來了,他當天就帶到府里來,謝九九留她住了幾天,幾天的功夫就把婚期給說定了。
成了親,謝有糧便在離雲客來不遠的地方買了個小宅院。談不上一進兩進,進門就是一個院子,有正屋有東邊的廂房,西邊拿來做廚房的屋子搭得更簡陋些,但對於謝有糧和慶娘來說,已經是這世上最能令人心滿意足的家。
安穩下來,成親沒多久慶娘那邊就懷上了。謝九九平日隔三差五總要差人送點吃的用的過去,畢竟兩人身邊都沒個長輩大人,那自己這個表姐總得儘儘心才行。
「請了大夫去家裡診脈,說是再有兩個月左右就能生了。接生婆已經找好了,定金我給了雙份,到時候快到日子了她肯定先緊著我這邊。」
「那就好,還有就是家裡還是缺個幹活兒的人。不說買個人回去,這一年半年的總得請個人在家裡幫慶娘帶人幹活吧。」
「已經托人再請了,京城幹活的人工錢比咱們老家要得高,出銀子我不怕,這兩年我手裡多少存了點兒,養老婆孩子夠了。」
但銀子花了人得請個能幹的才行,當帳房的時間長了謝有糧在花銀子這方面手緊得很。講究的就是一個該花的花,不該花的堅決一個銅板都不能花。
有這麼個人守著雲客來的帳房,謝九九放心得很。也正因為如此,其實今天他過來是為了什麼,謝九九也猜著了個大概。
「東家,這些日子您從帳面上一共支走了五百六十兩銀子,城外的田有三十畝已經賣了,不過那三十畝田的位置和肥力都不夠好,賣了也不稀奇。」
「既然不稀奇,你又來問什麼。」
「前天您還讓老潘最近幫忙打聽著,您手頭有幾個擺件想要出手。狀元府開了三年,除了人情往來和送到我們幾個那裡的,府里的東西向來是只有進沒有出的。」
「嘿,你小子拐著彎的罵我摳門是不是。」
「沒有,您要是不想說這事那我不問了。」
「回來!」看著起身要走的子謝有糧,謝九九把人喊回來,「沒有瞞著你的意思,這不是什麼都沒定下來,鬧大了不好。」
「您真要走啊,去哪兒啊。回南邊還是去北邊?姐夫可是三元及第的狀元,留在京城的狀元從翰林院出來,至少也能在六部做個給事中,這要是出去,怎麼也得是個學政,再不然就該是個知府。」
京官比外任的官兒值錢,多少邊疆大吏想要回京,回來了也得乖乖在六部找個副職的蘿蔔坑待上幾年,才好繼續往上走。想要一回來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是絕無可能的事。
所以裴元這個狀元里的稀罕貨,真放出京城去了官職絕對不會低。
學政全稱提督學政,通常由按察廝副使兼任,主管一方治學,端的是清貴且無錢糧刑名之累,正五品的官職。知府作為一府的父母官,掌管一府財權錢糧科考,總之什麼都管,也什麼都得他來擔著。
這兩條路各有各的好,謝有糧現在這麼問,其實就是在問裴元想走哪條路。
「怎麼?你這拖家帶口的還想跟著我一起走啊。」
「現在不走,慶娘生了孩子也可能奔波,孩子還小也不能跟著跋山涉水。再說雲客來這麼多事,我走了帳目誰來管,眼下我肯定走不了。」
但現在不走不代表以後不能去,要是裴元去做學政,謝有糧就踏踏實實留在京城。要是裴元去做知府,謝有糧便是不去,等過幾年謝九九把新的雲客來開起來,到時候肯定還是得把自己弄過去的。
「行了行了,這八字還沒一撇的事,我現在給不了準話。這事你自己知道就行了,老潘他們也別說。」
「放心,今天出來都沒告訴他們。」
謝有糧把該說的話說完就回雲客來去了,留下謝九九坐在書房把裴元寄回來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
直到天色漸暗,她才點起燈坐到書桌後面給丈夫寫回信。像他一樣,把兩人自分開後的這些天自己幹了什麼吃了什麼做了什麼,瑣碎又事無巨細地全部告訴他。
第114章
裴元是跟著聖駕一直往前走,聖駕駐蹕在何處,停下來之後留幾天,即便是御前伺候的內侍總管們知道的都少,就更不用說像裴元這樣的翰林官。
翰林官侍奉在御前一班兩個,一天六個時辰隨時隨地都得候著,旁人看著他們這些讀書人伴駕風光,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在御前有多心驚膽戰。
尤其出京之後,陛下已經陸陸續續召見了許多不在計劃內的官員。這些官員平日大多連奏疏都很少往京城送,可一開口說話君臣之間那種親近默契,就聽得人心驚。
除了這些人,還有一批人到中年面白無須的人,都身著暗色袍子面色恭敬,乍一看甚至看不出他們是白身還是官吏。但待在御前的時間長了,就多少能猜到他們都是太監。
皇帝喜歡用太監,因為他們無根無後。便是貪酷也出不了大亂子,而在皇帝眼裡的大亂很多時候只指代一件事:皇朝覆滅。至於其他都不過是無傷大雅,大不了苦一苦百姓,忍忍就過去了嘛。
這些大逆不道的話,裴元不過兜在心裡打個滾,誰也不曾知曉。只是看著這些來回進出十二監的內侍們,心就止不住地往下沉。
「你們說,陛下這是想要幹嘛?今天又見了三輪那些人,行宮外面多少本地官員等著召見,硬是一個都沒見。」
說話的是周既白,他本就是南直隸人,周家在南直隸算得上大族,當年遷都有大部分人想盡辦法鑽營著想要跟著來京城,卻也有一小部分人只想守在南直隸,周家便是其中之一。<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9_b/bjZDv.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靠著這手本事,父女兩個才算在狀元樓安穩下來。現在書聽到一半沒聽完,自己能離開嗎?
一句話的功夫,春兒把狀元樓上上下下,乃至後廚洗碗的大姨都想了一遍。這些人已經都在那裡了,活生生的。昨晚狀元樓打烊得早,大傢伙兒還一起弄了個羊腿煮鍋子吃。
早上要來府里,聞到髮絲間還有昨夜鍋子留下的味道,早上便讓人趕緊燒了一鍋熱水洗頭。丫鬟小芽兒給自己洗頭的時候還小聲地說,春姐姐只有進府的時候才這麼講究。
當然要講究一些,在春兒心裡謝九九跟旁人畢竟不一樣。可再不一樣,春兒也不能漠視除了謝九九之外,自己的人生里已經又多了很多自己無法輕易拋下的人和東西。
「……我。」
這本無可厚非,但這麼多年一路相伴的情誼還是讓春兒有些難堪地側過頭,不敢看謝九九的眼睛。
「本來就要好好考慮,要不是讓你好好考慮,我能這麼早就把這事跟你說了?」
謝九九裝作看不明白春兒的糾結和猶豫,她笑著捏了捏春兒的手,她越是猶豫謝九九就越是高興。
見多了關府和京城各家的形式做派,她自是更加清楚當過奴婢的人,這輩子即便贖回了身契,很多人總也免不了打根子上覺得自己是主子的人,過日子得依附著主人家。
人活著都
是自掃門前雪,對於那些人謝九九沒有精力也沒有心思想太多。但對春兒,她還是有本能的偏愛。
她希望她有自己的人生,即便沒有成親即便沒有孩子,她也有她看重的人和東西,而不是一輩子光圍著自己打轉。
「可是……」
「沒有可是,春兒你好好的想,認真的想。想好了告訴我,我倆總能把事情安排好。可有一點,不許騙我,更不許騙了自己。」
這一走,什麼時候再回京就不好說了,春兒要是哄了自己,不管是選擇留下還是跟自己走,到時候就都沒有回頭路了。
春兒嘴嚴,之後幾天謝九九不管是出城去田莊查帳安排,還是帶著銀屏金釧幾個丫鬟在府里慢慢著手開始收拾東西,都沒人看出來有什麼不對。
直到裴元第一封家信寄回來那天,前後腳跟著來府里的謝有糧,謝九九看著站在書房裡有些焦慮又有些侷促的謝有糧,抬手擺了兩下示意他坐下,有什麼話慢慢說。
「平時說你們沒事往府里來,一個個都說沒功夫,你忙,老潘也忙,大頭更是天不塌下來就不出他那個廚房,今日怎麼有空過來了。」
「表姐這話說得冤枉人了,我哪個月不來府里對帳,我不認。」
「行了行了,你認不認的都一樣。今天怎麼有空過來,慶娘那邊最近怎麼樣啊,家裡缺什麼你別不開口,有些事別老是我不問你就不說。」
謝有糧的爹娘還在鹿鳴村,但是他爹給他在老家相中的媳婦兒,去年已經隨著商隊從老家來了京城。
謝有糧不是多木訥的人,這兩年手裡也存下了些小錢。只是這點銀子還不夠他拿出一筆銀子在京城娶個媳婦,他一個人又離家這麼遠,家裡頭爹娘不放心,便乾脆把親事給他定了下來。
對此,謝有糧談不上滿意還是不滿意。慶娘這個家裡給說定的媳婦來了,他當天就帶到府里來,謝九九留她住了幾天,幾天的功夫就把婚期給說定了。
成了親,謝有糧便在離雲客來不遠的地方買了個小宅院。談不上一進兩進,進門就是一個院子,有正屋有東邊的廂房,西邊拿來做廚房的屋子搭得更簡陋些,但對於謝有糧和慶娘來說,已經是這世上最能令人心滿意足的家。
安穩下來,成親沒多久慶娘那邊就懷上了。謝九九平日隔三差五總要差人送點吃的用的過去,畢竟兩人身邊都沒個長輩大人,那自己這個表姐總得儘儘心才行。
「請了大夫去家裡診脈,說是再有兩個月左右就能生了。接生婆已經找好了,定金我給了雙份,到時候快到日子了她肯定先緊著我這邊。」
「那就好,還有就是家裡還是缺個幹活兒的人。不說買個人回去,這一年半年的總得請個人在家裡幫慶娘帶人幹活吧。」
「已經托人再請了,京城幹活的人工錢比咱們老家要得高,出銀子我不怕,這兩年我手裡多少存了點兒,養老婆孩子夠了。」
但銀子花了人得請個能幹的才行,當帳房的時間長了謝有糧在花銀子這方面手緊得很。講究的就是一個該花的花,不該花的堅決一個銅板都不能花。
有這麼個人守著雲客來的帳房,謝九九放心得很。也正因為如此,其實今天他過來是為了什麼,謝九九也猜著了個大概。
「東家,這些日子您從帳面上一共支走了五百六十兩銀子,城外的田有三十畝已經賣了,不過那三十畝田的位置和肥力都不夠好,賣了也不稀奇。」
「既然不稀奇,你又來問什麼。」
「前天您還讓老潘最近幫忙打聽著,您手頭有幾個擺件想要出手。狀元府開了三年,除了人情往來和送到我們幾個那裡的,府里的東西向來是只有進沒有出的。」
「嘿,你小子拐著彎的罵我摳門是不是。」
「沒有,您要是不想說這事那我不問了。」
「回來!」看著起身要走的子謝有糧,謝九九把人喊回來,「沒有瞞著你的意思,這不是什麼都沒定下來,鬧大了不好。」
「您真要走啊,去哪兒啊。回南邊還是去北邊?姐夫可是三元及第的狀元,留在京城的狀元從翰林院出來,至少也能在六部做個給事中,這要是出去,怎麼也得是個學政,再不然就該是個知府。」
京官比外任的官兒值錢,多少邊疆大吏想要回京,回來了也得乖乖在六部找個副職的蘿蔔坑待上幾年,才好繼續往上走。想要一回來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是絕無可能的事。
所以裴元這個狀元里的稀罕貨,真放出京城去了官職絕對不會低。
學政全稱提督學政,通常由按察廝副使兼任,主管一方治學,端的是清貴且無錢糧刑名之累,正五品的官職。知府作為一府的父母官,掌管一府財權錢糧科考,總之什麼都管,也什麼都得他來擔著。
這兩條路各有各的好,謝有糧現在這麼問,其實就是在問裴元想走哪條路。
「怎麼?你這拖家帶口的還想跟著我一起走啊。」
「現在不走,慶娘生了孩子也可能奔波,孩子還小也不能跟著跋山涉水。再說雲客來這麼多事,我走了帳目誰來管,眼下我肯定走不了。」
但現在不走不代表以後不能去,要是裴元去做學政,謝有糧就踏踏實實留在京城。要是裴元去做知府,謝有糧便是不去,等過幾年謝九九把新的雲客來開起來,到時候肯定還是得把自己弄過去的。
「行了行了,這八字還沒一撇的事,我現在給不了準話。這事你自己知道就行了,老潘他們也別說。」
「放心,今天出來都沒告訴他們。」
謝有糧把該說的話說完就回雲客來去了,留下謝九九坐在書房把裴元寄回來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
直到天色漸暗,她才點起燈坐到書桌後面給丈夫寫回信。像他一樣,把兩人自分開後的這些天自己幹了什麼吃了什麼做了什麼,瑣碎又事無巨細地全部告訴他。
第114章
裴元是跟著聖駕一直往前走,聖駕駐蹕在何處,停下來之後留幾天,即便是御前伺候的內侍總管們知道的都少,就更不用說像裴元這樣的翰林官。
翰林官侍奉在御前一班兩個,一天六個時辰隨時隨地都得候著,旁人看著他們這些讀書人伴駕風光,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在御前有多心驚膽戰。
尤其出京之後,陛下已經陸陸續續召見了許多不在計劃內的官員。這些官員平日大多連奏疏都很少往京城送,可一開口說話君臣之間那種親近默契,就聽得人心驚。
除了這些人,還有一批人到中年面白無須的人,都身著暗色袍子面色恭敬,乍一看甚至看不出他們是白身還是官吏。但待在御前的時間長了,就多少能猜到他們都是太監。
皇帝喜歡用太監,因為他們無根無後。便是貪酷也出不了大亂子,而在皇帝眼裡的大亂很多時候只指代一件事:皇朝覆滅。至於其他都不過是無傷大雅,大不了苦一苦百姓,忍忍就過去了嘛。
這些大逆不道的話,裴元不過兜在心裡打個滾,誰也不曾知曉。只是看著這些來回進出十二監的內侍們,心就止不住地往下沉。
「你們說,陛下這是想要幹嘛?今天又見了三輪那些人,行宮外面多少本地官員等著召見,硬是一個都沒見。」
說話的是周既白,他本就是南直隸人,周家在南直隸算得上大族,當年遷都有大部分人想盡辦法鑽營著想要跟著來京城,卻也有一小部分人只想守在南直隸,周家便是其中之一。<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9_b/bjZDv.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