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可即便是這樣,嚴學士也還是不得不把話接過來:「陛下,太子監國本是不錯,但陛下南巡是要去南直隸祭祖,這是國事亦是家事,太子是儲君也是陛下的長子嫡子,祭祖之事又豈能缺了太子。」
嚴學士給太子當過老師,是正兒八經的太子黨。這兩年陛下的身體明顯不如以前,太醫院院正守在宮中的日子比在自己府里還要多,這說明了什麼不言而喻。
太子是嫡長子,十歲那年被立位太子,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歷朝歷代太子就不是什麼好坐的位置,當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就更是如履薄冰一步都不敢踏錯。
眼下的情況便是這般,皇帝要南巡,真實的意圖當臣子們的還暫時沒能猜透。
但站在皇上這邊的大臣,覺得陛下不該輕易出京,不管是路上遇上什麼事情還是陛下自己的身體情況,稍微出個意外說不定就得改天換日。
站在太子這邊的大臣,也覺得陛下不能自己帶著文武百官走了,把空了的京城留給太子。
太子監國說得好聽,但本質就是把太子豎成了一個靶子。陛下成年的皇子可不少,誰的心思又不會想著自己能不能有機會繼位呢。
人人都有各自的小心思,但大傢伙都一致認為皇上不動比動要好。就這麼穩坐高堂安安靜靜的不好嗎,南什麼巡,花錢費米還不得安生!
自己的大臣心裡到底想的是什麼,便是不說皇帝也能猜著個大概。真的生氣倒是不至於,要是為了這點事也要生氣,他這個當皇帝的恐怕早就被氣死了。
可要說心情舒暢,卻也談不上。身為天子連能不能出京都得被臣子們互相辯駁來去,這日子過得確實也沒什麼意思。
「裴遠舟,你說說。」但在沒意思的日子裡找樂子還是可以的,也不知道皇帝是怎麼注意到已經縮在一旁,幾乎要融入陰影中的裴元,開口竟然問起他的意見。
「回稟陛下,臣沒去過南直隸。」裴元這會兒才明白周既白為何會挨罵,肯定是這個問題皇帝也問他了,而他沒能給個滿意的答案。
「臣離老家已經有三年多了,若是陛下這次南巡能帶上臣,南巡這一路又能路過岳州,臣出宮回府第一件事,就該燙一壺酒好好喝一場。」
「要是不路過岳州呢?」皇帝再沒想到裴元會這麼回答,一時之間還有些好奇。
「要是不路過岳州,天下之事該由陛下做決斷,臣不敢也不能妄言。」
要是不路過岳州,那您回不回老家跟我有什麼關係,您非要回去誰還能真的攔住?您現在就下旨,我現在就擬旨,這倆首輔和大學士還真就沒辦法。
裴元沒說出口的話,暖閣里的人都聽懂,兩個老大人神色各異,只有皇帝頓了一瞬便哈哈大笑起來。
「擬旨!著內閣協同禮部,把出京的路線和時間寫個奏疏遞上來,今年朕要南巡。」
第109章
裴元一句甚至有些驢唇不對馬嘴的回話,讓陛下打定了主意要南巡。從乾清宮的暖閣出來,魯大人和嚴學士的臉色都有些不好看,只有裴元跟在兩人身後神情自若。
「你看看你剛才說的都是些什麼,陛下問你南巡的態度,你說什麼回老家的事。這下好了,南直隸不去也得去了。」
這幾年關寧業又能登嚴學士的門了,裴元也跟著他經常出入嚴府。比起年邁且積威甚重的魯閣老,裴元整個身體和站位還是更加靠近嚴學士一些。
「嚴老這話說得學生心虛,這事哪裡輪得到學生來置喙。學生不過是顧左右而言他,畢竟這個時辰學生要是再被罵出宮去,翰林院還得再找個同僚進宮來。」
裴元才不把這事往自己身上攬,自己一個臨時的起居注郎能有多大的本事,還能左右陛下南巡不南巡?快別逗了。
再說岳州跟南直隸那能在一個方向上?南直隸那是什麼地方,秦淮河畔六朝古都,哪怕遷都到了京城,南直隸依舊還保留了六部的班子,依舊還是那個紅塵萬丈引人流連的銷金窟。
而岳州,不過是緊挨著嶺南的蠻荒南地,走水路從南直隸到岳州最快也得二十多天。聖駕怎麼繞怎麼走,也不可能從南直隸繞到岳州去。
自己只不過是沒有順著魯閣老和嚴學士的某一方站邊,而是遞了個台階給陛下,讓陛下拍板硬生生把這事給定下來。
可這個時候站邊有用嗎,有用的話周既白就不能灰頭土臉的回去。誰不知道周既白的老師是魯閣老的學生,人家門生故吏一脈相承被罵走了,難道自己就得繼續頂上來,幫著嚴學士給太子黨扳回一城?
且不說這事真這麼做了有沒有必要,就是自己真的這麼說了難道就有用了?除了讓陛下把自己轟出去再換一個翰林官進宮,裴元想不出還有什麼別的可能。
讀書人講究風骨這本不錯,但這事壓根就談不到風骨不風骨上,說白了兩位大人除了想要遏制對方之外,還想要陛下向他們妥協。
對此,裴元態度一直都是你們要找死千萬別拉上我。本朝重文抑武從開國以來就沒變過,但再重文也絕沒有讓讀書人騎到自己頭上拉屎的可能。
裴元不明白這些個老大人到底是好日子過得太久被慣壞了,還是真的以為朝廷是讀書人說了算,總是要做這些令他覺得匪夷所思的事情。
「裴修撰的意思是,陛下做的決定內閣和翰林都該一昧遵循,這便是你的為臣之道?」
「下官不敢。」
魯閣老是陛下的心腹,除了今天這件事幾乎事事都站在陛下這邊。今天能一直犟著不鬆口南巡的事,可見他是真的反對真的不支持,也是真的怕在路上出事。
但事情要出,並不在於陛下是不是出巡。世人皆說陛下年邁多疑,可裴元卻覺得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年邁之人是沒有衝勁了,卻也不會輕易衝動。就算路上真的發生魯閣老說的那些事情了,一個年邁多疑的陛下,其實比一個年輕氣盛的帝王更好。
陛下會更耐心的看,看清楚底下臣子和百姓呈到他眼前的到底是什麼。而他看見的東西又到底有幾分真幾分假,亦或是即便全是真的,這個『真』又到底是不是真的。
魯閣老要穩妥這是對的,嚴學士想要保東宮國本也沒錯。但眼下不管是魯閣老還是嚴學士,都還沒有弄明白陛下要南巡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就一個勁地想往下壓。
說白了,這兩位老大人就是想要把所有事情都控制在最小的範圍里。別管是天下這裡旱了那裡澇了還是國本太子之爭,最好都圈在皇宮裡折騰,千萬別鬧大了。
可有句老話說得好,罐子裡養王八越養越抽抽。不趁著陛下現在還能穩住大局,讓他出出門,把平日全掩藏在水下的事情往上浮一浮,還想要等到什麼時候去?
等到陛下真的老得走不動道的時候?還是等到新帝登基人事全新的時候?不管什麼時候,都不如現在的時機好。就該把陛下撒出去,看看這海河清宴底下到底有什麼。
裴元什麼都沒說,但只要看看他的表情,魯閣老和嚴學士又什麼都明白了。
嚴學士忍不住哂笑一聲:「當初章世錚寫信給老夫,安慰老夫說沒能把你收入門下不算壞事,還說裴遠舟這個人太圓滑世故,往後的前程用不著旁人操心。」
如今前程不前程的還不好說,光是這圓滑世故恐怕章世錚就看走了眼。人家之前圓滑世故,是在小事上懶得計較。如今真到了較勁兒的時
候,裴修撰的膽子比誰都大。
「行了,今晚上內閣值房裡用不上你,回去睡覺去吧。」
魯閣老看著眼前的年輕人,想說什麼又覺得什麼都沒必要再說。陛下已經擬旨決定南巡,那現在最要緊的事情就是看隨駕的官員和儀仗該如何安排。
還有禁軍和錦衣衛,帶走多少留下多少,這都得小心著來。再有便是南直隸那邊,那邊說是陪都,六部的規制都齊全著。但照比京城還是難免懈怠憊懶,現在陛下要去,總得提前跟那邊幾個尚書通個氣才行。
這些事都是閣老們大學士們該操心的,這麼晚了還能回家安心睡一覺,裴元心裡樂開了花,沖兩個老大人行了個禮,便顛顛兒的走了。
走到宮門口,還沒見著自家的馬車就先見到了站在皇城外的謝九九。方才還穩如泰山的裴修撰拔腿小跑,蹭蹭蹭跑到自家媳婦跟前:「我不是讓曹勇回去跟你說了,今晚我要進宮回不去。」
「你現在不是出來了?」
陪著兩個孩子吃飯,晚上不知不覺就吃得多了些。聽曹勇說裴元晚上不回來,謝九九便轉身回房卸了簪環準備歇下。
但或許是心有靈犀,亦或是真的純粹不想一個人睡。謝九九在把釵環頭面都卸下來之後,挑挑揀揀選了一塊布巾把頭髮包上,又披上一件厚披風,便帶著丫鬟銀屏出了門。
京城外城從十年前就解了宵禁,京城的夜晚通宵達旦夜如白晝,即便內城與皇城周邊有禁軍看守戒嚴,也不乏有挑擔子的小攤販等在路邊。<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9_b/bjZDv.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嚴學士給太子當過老師,是正兒八經的太子黨。這兩年陛下的身體明顯不如以前,太醫院院正守在宮中的日子比在自己府里還要多,這說明了什麼不言而喻。
太子是嫡長子,十歲那年被立位太子,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歷朝歷代太子就不是什麼好坐的位置,當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就更是如履薄冰一步都不敢踏錯。
眼下的情況便是這般,皇帝要南巡,真實的意圖當臣子們的還暫時沒能猜透。
但站在皇上這邊的大臣,覺得陛下不該輕易出京,不管是路上遇上什麼事情還是陛下自己的身體情況,稍微出個意外說不定就得改天換日。
站在太子這邊的大臣,也覺得陛下不能自己帶著文武百官走了,把空了的京城留給太子。
太子監國說得好聽,但本質就是把太子豎成了一個靶子。陛下成年的皇子可不少,誰的心思又不會想著自己能不能有機會繼位呢。
人人都有各自的小心思,但大傢伙都一致認為皇上不動比動要好。就這麼穩坐高堂安安靜靜的不好嗎,南什麼巡,花錢費米還不得安生!
自己的大臣心裡到底想的是什麼,便是不說皇帝也能猜著個大概。真的生氣倒是不至於,要是為了這點事也要生氣,他這個當皇帝的恐怕早就被氣死了。
可要說心情舒暢,卻也談不上。身為天子連能不能出京都得被臣子們互相辯駁來去,這日子過得確實也沒什麼意思。
「裴遠舟,你說說。」但在沒意思的日子裡找樂子還是可以的,也不知道皇帝是怎麼注意到已經縮在一旁,幾乎要融入陰影中的裴元,開口竟然問起他的意見。
「回稟陛下,臣沒去過南直隸。」裴元這會兒才明白周既白為何會挨罵,肯定是這個問題皇帝也問他了,而他沒能給個滿意的答案。
「臣離老家已經有三年多了,若是陛下這次南巡能帶上臣,南巡這一路又能路過岳州,臣出宮回府第一件事,就該燙一壺酒好好喝一場。」
「要是不路過岳州呢?」皇帝再沒想到裴元會這麼回答,一時之間還有些好奇。
「要是不路過岳州,天下之事該由陛下做決斷,臣不敢也不能妄言。」
要是不路過岳州,那您回不回老家跟我有什麼關係,您非要回去誰還能真的攔住?您現在就下旨,我現在就擬旨,這倆首輔和大學士還真就沒辦法。
裴元沒說出口的話,暖閣里的人都聽懂,兩個老大人神色各異,只有皇帝頓了一瞬便哈哈大笑起來。
「擬旨!著內閣協同禮部,把出京的路線和時間寫個奏疏遞上來,今年朕要南巡。」
第109章
裴元一句甚至有些驢唇不對馬嘴的回話,讓陛下打定了主意要南巡。從乾清宮的暖閣出來,魯大人和嚴學士的臉色都有些不好看,只有裴元跟在兩人身後神情自若。
「你看看你剛才說的都是些什麼,陛下問你南巡的態度,你說什麼回老家的事。這下好了,南直隸不去也得去了。」
這幾年關寧業又能登嚴學士的門了,裴元也跟著他經常出入嚴府。比起年邁且積威甚重的魯閣老,裴元整個身體和站位還是更加靠近嚴學士一些。
「嚴老這話說得學生心虛,這事哪裡輪得到學生來置喙。學生不過是顧左右而言他,畢竟這個時辰學生要是再被罵出宮去,翰林院還得再找個同僚進宮來。」
裴元才不把這事往自己身上攬,自己一個臨時的起居注郎能有多大的本事,還能左右陛下南巡不南巡?快別逗了。
再說岳州跟南直隸那能在一個方向上?南直隸那是什麼地方,秦淮河畔六朝古都,哪怕遷都到了京城,南直隸依舊還保留了六部的班子,依舊還是那個紅塵萬丈引人流連的銷金窟。
而岳州,不過是緊挨著嶺南的蠻荒南地,走水路從南直隸到岳州最快也得二十多天。聖駕怎麼繞怎麼走,也不可能從南直隸繞到岳州去。
自己只不過是沒有順著魯閣老和嚴學士的某一方站邊,而是遞了個台階給陛下,讓陛下拍板硬生生把這事給定下來。
可這個時候站邊有用嗎,有用的話周既白就不能灰頭土臉的回去。誰不知道周既白的老師是魯閣老的學生,人家門生故吏一脈相承被罵走了,難道自己就得繼續頂上來,幫著嚴學士給太子黨扳回一城?
且不說這事真這麼做了有沒有必要,就是自己真的這麼說了難道就有用了?除了讓陛下把自己轟出去再換一個翰林官進宮,裴元想不出還有什麼別的可能。
讀書人講究風骨這本不錯,但這事壓根就談不到風骨不風骨上,說白了兩位大人除了想要遏制對方之外,還想要陛下向他們妥協。
對此,裴元態度一直都是你們要找死千萬別拉上我。本朝重文抑武從開國以來就沒變過,但再重文也絕沒有讓讀書人騎到自己頭上拉屎的可能。
裴元不明白這些個老大人到底是好日子過得太久被慣壞了,還是真的以為朝廷是讀書人說了算,總是要做這些令他覺得匪夷所思的事情。
「裴修撰的意思是,陛下做的決定內閣和翰林都該一昧遵循,這便是你的為臣之道?」
「下官不敢。」
魯閣老是陛下的心腹,除了今天這件事幾乎事事都站在陛下這邊。今天能一直犟著不鬆口南巡的事,可見他是真的反對真的不支持,也是真的怕在路上出事。
但事情要出,並不在於陛下是不是出巡。世人皆說陛下年邁多疑,可裴元卻覺得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年邁之人是沒有衝勁了,卻也不會輕易衝動。就算路上真的發生魯閣老說的那些事情了,一個年邁多疑的陛下,其實比一個年輕氣盛的帝王更好。
陛下會更耐心的看,看清楚底下臣子和百姓呈到他眼前的到底是什麼。而他看見的東西又到底有幾分真幾分假,亦或是即便全是真的,這個『真』又到底是不是真的。
魯閣老要穩妥這是對的,嚴學士想要保東宮國本也沒錯。但眼下不管是魯閣老還是嚴學士,都還沒有弄明白陛下要南巡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就一個勁地想往下壓。
說白了,這兩位老大人就是想要把所有事情都控制在最小的範圍里。別管是天下這裡旱了那裡澇了還是國本太子之爭,最好都圈在皇宮裡折騰,千萬別鬧大了。
可有句老話說得好,罐子裡養王八越養越抽抽。不趁著陛下現在還能穩住大局,讓他出出門,把平日全掩藏在水下的事情往上浮一浮,還想要等到什麼時候去?
等到陛下真的老得走不動道的時候?還是等到新帝登基人事全新的時候?不管什麼時候,都不如現在的時機好。就該把陛下撒出去,看看這海河清宴底下到底有什麼。
裴元什麼都沒說,但只要看看他的表情,魯閣老和嚴學士又什麼都明白了。
嚴學士忍不住哂笑一聲:「當初章世錚寫信給老夫,安慰老夫說沒能把你收入門下不算壞事,還說裴遠舟這個人太圓滑世故,往後的前程用不著旁人操心。」
如今前程不前程的還不好說,光是這圓滑世故恐怕章世錚就看走了眼。人家之前圓滑世故,是在小事上懶得計較。如今真到了較勁兒的時
候,裴修撰的膽子比誰都大。
「行了,今晚上內閣值房裡用不上你,回去睡覺去吧。」
魯閣老看著眼前的年輕人,想說什麼又覺得什麼都沒必要再說。陛下已經擬旨決定南巡,那現在最要緊的事情就是看隨駕的官員和儀仗該如何安排。
還有禁軍和錦衣衛,帶走多少留下多少,這都得小心著來。再有便是南直隸那邊,那邊說是陪都,六部的規制都齊全著。但照比京城還是難免懈怠憊懶,現在陛下要去,總得提前跟那邊幾個尚書通個氣才行。
這些事都是閣老們大學士們該操心的,這麼晚了還能回家安心睡一覺,裴元心裡樂開了花,沖兩個老大人行了個禮,便顛顛兒的走了。
走到宮門口,還沒見著自家的馬車就先見到了站在皇城外的謝九九。方才還穩如泰山的裴修撰拔腿小跑,蹭蹭蹭跑到自家媳婦跟前:「我不是讓曹勇回去跟你說了,今晚我要進宮回不去。」
「你現在不是出來了?」
陪著兩個孩子吃飯,晚上不知不覺就吃得多了些。聽曹勇說裴元晚上不回來,謝九九便轉身回房卸了簪環準備歇下。
但或許是心有靈犀,亦或是真的純粹不想一個人睡。謝九九在把釵環頭面都卸下來之後,挑挑揀揀選了一塊布巾把頭髮包上,又披上一件厚披風,便帶著丫鬟銀屏出了門。
京城外城從十年前就解了宵禁,京城的夜晚通宵達旦夜如白晝,即便內城與皇城周邊有禁軍看守戒嚴,也不乏有挑擔子的小攤販等在路邊。<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9_b/bjZDv.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