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是因為那些醫官身後站著的,原本就不是皇后。
是他們默契地以為是皇帝想要重複先前的手段,所以才假裝不知?
李汝螢不敢繼續向下想了。
她將申鶴余緊抱。
「申鶴余,我好怕…」
第94章 可擁九鼎做臣子的,總要學會察言觀色……
她怕阿兄真是被御座之上的人所殺,更怕她明知事實如此,卻又沒有辦法替阿兄報仇。
在入宮的八年中,阿兄於她如兄如父。
從前她一直被庇護於阿兄寬厚的翅羽之下,凡事都有阿兄為她撐腰。
而御座上的那位——
她恨他辜負了阿娘,恨他多年來對她不聞不問,甚至連她的名字都不知曉。
這份怨恨在如今得知他殘忍殺害了阿兄之後,到達了頂峰。
什麼父女親情、人倫綱常,她通通不在乎。
她想要他為阿兄與阿娘償命!
她恨自己,為什麼俞皇后要殺他時她要前去阻攔,差一點他就要去地獄遭受刑罰為阿兄賠罪了。
可她卻為了當初阿兄曾屢屢教導她的「家國天下」四字,救下了殺害阿兄的兇手。
可是阿兄啊,你不在的天下,如何還有家?
申鶴余感覺懷中人不再顫抖了。
她站起身,月光映得眸底透亮。
他的影子罩護在她的身影之上。
「你想如何做,我定全力助你。」
她回望向他,彼此眼神交碰,如同結契。
「在此之前,我想去阿兄的陵寢最後確認一眼。」
「好。」
-
自古帝王下葬以後,若無制詔想要進入地宮簡直難如登天。
但進入地宮見到孝明遺體,本就關乎當年孝明是否是被毒害的真相,李汝螢又
怎能真的去請旨引起皇帝的警覺。
因此,在申鶴余的幫助下,二人耗費了些時日暗中找到了當初營造孝明帝陵寢的工匠。
工匠對地宮機關熟知於心,在其帶領下,李汝螢最終得以進入地宮,並在孝明的屍身上確認了她想要找的答案。
孝明的確是因中毒而亡。
李汝螢心中殘存的一絲希望就此湮滅。
但旋即卻又升騰起前所未有的堅定。
-
自金至簡及俞皇后先後政變失敗後,皇帝對於身邊之人更加猜忌。
為防止在太子與皇后相繼身死之後,儲君之位再度引起餘下皇子們及其背後勢力的紛爭。
在俞皇后死訊昭告天下的同時,皇帝力排眾議,冊立了淑妃姜賢貞為後。
姜賢貞是新羅婢出身,母國新羅更是因金至簡的叛亂而被皇帝發兵征討,如今岌岌可危,已不能再成為其依仗。
且姜賢貞年僅十九,尚無子息,在這之後,皇帝亦不會允其身懷龍嗣,便沒有為其子奪位的可能。
皇后之位被其占據,後宮其餘嬪妃心中因對後位覬覦所萌生的歹念也便會由皇帝轉移到對姜賢貞的嫉妒之上。
與此同時,皇帝又令太子之位則暫時空置,宣布日後憑几名皇子的才幹擇賢而取。
幾名皇子分別被皇帝下放至州縣為官,令他們如同普通官吏一般參與考課,最後憑其個人轄地的政績民聲擇選為儲君。
皇帝諸子皆被分派各地,只掌民政而無財政、軍隊之權,身邊亦派有皇帝親信予以監視。
一時間,朔安城中除卻幾名閒散的叔伯王爺,天潢貴胄竟只餘下幾任皇帝的公主們。
而李汝螢因兩次救駕,且又刻意在皇帝面前裝作父慈女孝,備得皇帝信賴。
在朝中官員的諫議之下,皇帝更是出於考量,以申鶴余為神霖軍護軍中尉,企圖制約薛家,防止薛家軍功膨脹,受人蠱惑,意圖背主。
含象殿御案前,皇帝看著站在身側研磨的李汝螢,半是玩笑。
「阿滿,你有膽識謀略,兩次救朕於危難,且又是朕這些子女中除你阿兄以外,對朕最為孝誠的孩子。
「若你不是個女子,朕倒也可退於別宮,安心去做個逍遙的太上皇了。便不必受這一國繁雜政事的勞累嘍。」
李汝螢原本按耐住的心緒因著他的那一聲「阿兄」而波濤驟起。
原來他也知道,阿兄待他最為孝誠。
她將有些發顫的手按藏於衣袖之下,抬手為皇帝斟了杯茶。
語氣輕淺。
「阿兄睿智明斷、選賢任能,更有遠征浮黎的魄力,您當初為何不肯禪位於阿兄呢?」
皇帝的笑容在唇角僵了一瞬,眨了眨眼,目光似有躲閃。
「禎兒自是朕最屬意的儲君,只是卻英年早逝。朕每每思及禎兒,總是心中憂痛以致夜難安寢,肝腸寸斷。」
此時皇帝的臉色已經很是悲痛,儼然痛失愛子的慈父。
李汝螢視若未見。
「您究竟是為阿兄英年早逝而夜難安寢,還是為阿兄死不瞑目而難以安寢呢?」
皇帝面色一變。
若說她先前那句他還聽不出什麼,後面這句他卻聽出了十分的不尋常。
「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李汝螢從袖中取出一隻瓷瓶,瓶封取下,兩指拈著在案紙上傾倒出些許無色粉末。
「阿耶可認得這是何物?」
李汝螢抬起頭,不願放過皇帝此時任何一個微小的表情。
「阿耶不答,兒替阿耶來答。
「此為域外奇毒,當今天下唯有倭奴國尚存此毒。咸徽十年,阿兄尚與浮黎奮戰,倭奴國王為討您歡心,特進此毒助以毒殺浮黎可汗。
「阿耶似以此為恥,然雖叱責倭奴使臣手段下作,卻亦將此藥收入囊中。」
她胸腔中怨恨涌至鼻尖,再也忍不住質問出聲。
「可您未將此藥用在浮黎可汗身上,卻用在了阿兄的身上!虎毒尚不食子,阿兄對您惟有拳拳人子之心,您為何要這般毒害阿兄?」
「放肆!」
茶盞碎裂的聲音與皇帝洪鐘般的叱責聲一併在李汝螢耳邊炸響。
「是誰給你的膽量在朕面前說這些憑空捏造的話!你可還當朕是你的君父!」
李汝螢嗤笑:「君父?您何時又當我們是您的兒女了?」
「你!」
皇帝抬手便向李汝螢摑去。
然尚未觸碰到她面頰,卻已被李汝螢抬手擋住。
皇帝的手竟忽然使不上任何氣力。
他難以置信地盯著碎在地上的茶盞碎片。
「你給朕……下了毒?」
在目光回掃到岸上的藥粉後,皇帝再顧不得其他,拼命伸指進喉口,意圖將方才吞入喉中的茶水吐出。
同時口中叫喊,「來人!救駕……啊……」
話未說完,他忽然覺得渾身肌肉刺痛,一股含著濃重鏽味的液體向著他的喉口翻湧,他竭力壓制才未叫自己失了君王的體統。
這時,李汝螢甚至不願再看他一眼。
眸中閃過幾分譏諷的笑。
「是啊,我的確在您的茶水中下了毒,只待您氣血上涌便可使您氣力不繼的軟筋藥粉。」
「你……你……」皇帝口中的字眼已經含混不清。
重物落地之聲乍響,那抹不可撼動的赤黃終於與地上的金磚融為了一色。
一滴淚水自李汝螢眼中墜落。
她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氣。
抬手飛快地將淚抹去。
作宦官打扮的申鶴余經茶室走出,幾步走到皇帝身側要將皇帝扶起帶走。
可當他將皇帝翻扶起身,卻見皇帝的唇角流出了一道刺目的黑血。
再去探皇帝鼻息、脈搏時,皇帝竟——
已經死了。
李汝螢亦是心驚。
分明她在茶水中只下了軟人筋骨的藥粉,皇帝如今只會周身無力以致昏睡。
他怎麼會死了呢?
她是想替阿兄報仇,可阿婆與阿兄他們自幼教導她的無論雙親如何,都該全力以報生身之恩的話,卻一直與她心中的仇怨糾纏爭鬥。
她最後所能在這兩種聲音中找到的平衡方法,便是將皇帝囚禁在阿兄的陵寢之中,令他餘生都對著阿兄的棺槨懺悔贖罪。
其後,再推舉先帝太宗的幼子七賢王為帝。
可是他怎麼就死了呢?
她身形微顫。
她蹲去他身側確認這突如其來的變數。
不知為何,看著皇帝此時蒼老而再無生機的一張臉,竟叫她既恨不起來,又暢快不起來。
在這時,御案後的石壁大門忽被人推開。
姜皇后從中走出。
她看著地上的皇帝驚喊出聲。
「好你個鎮國公主!你便是如此報答陛下對你的信任,你竟敢——你竟敢毒害陛下!」
姜皇后側首看向站在她身後的宮人,「來啊,將鎮國公主拿下!」
李汝螢霎時明了一切:「是你。」
卻是向前走了幾步對上姜皇后的眸光,「你憑什麼以為,單憑你與你身後的幾名宮人,便能定得了我的罪。」<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6_b/bjZA2.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是他們默契地以為是皇帝想要重複先前的手段,所以才假裝不知?
李汝螢不敢繼續向下想了。
她將申鶴余緊抱。
「申鶴余,我好怕…」
第94章 可擁九鼎做臣子的,總要學會察言觀色……
她怕阿兄真是被御座之上的人所殺,更怕她明知事實如此,卻又沒有辦法替阿兄報仇。
在入宮的八年中,阿兄於她如兄如父。
從前她一直被庇護於阿兄寬厚的翅羽之下,凡事都有阿兄為她撐腰。
而御座上的那位——
她恨他辜負了阿娘,恨他多年來對她不聞不問,甚至連她的名字都不知曉。
這份怨恨在如今得知他殘忍殺害了阿兄之後,到達了頂峰。
什麼父女親情、人倫綱常,她通通不在乎。
她想要他為阿兄與阿娘償命!
她恨自己,為什麼俞皇后要殺他時她要前去阻攔,差一點他就要去地獄遭受刑罰為阿兄賠罪了。
可她卻為了當初阿兄曾屢屢教導她的「家國天下」四字,救下了殺害阿兄的兇手。
可是阿兄啊,你不在的天下,如何還有家?
申鶴余感覺懷中人不再顫抖了。
她站起身,月光映得眸底透亮。
他的影子罩護在她的身影之上。
「你想如何做,我定全力助你。」
她回望向他,彼此眼神交碰,如同結契。
「在此之前,我想去阿兄的陵寢最後確認一眼。」
「好。」
-
自古帝王下葬以後,若無制詔想要進入地宮簡直難如登天。
但進入地宮見到孝明遺體,本就關乎當年孝明是否是被毒害的真相,李汝螢又
怎能真的去請旨引起皇帝的警覺。
因此,在申鶴余的幫助下,二人耗費了些時日暗中找到了當初營造孝明帝陵寢的工匠。
工匠對地宮機關熟知於心,在其帶領下,李汝螢最終得以進入地宮,並在孝明的屍身上確認了她想要找的答案。
孝明的確是因中毒而亡。
李汝螢心中殘存的一絲希望就此湮滅。
但旋即卻又升騰起前所未有的堅定。
-
自金至簡及俞皇后先後政變失敗後,皇帝對於身邊之人更加猜忌。
為防止在太子與皇后相繼身死之後,儲君之位再度引起餘下皇子們及其背後勢力的紛爭。
在俞皇后死訊昭告天下的同時,皇帝力排眾議,冊立了淑妃姜賢貞為後。
姜賢貞是新羅婢出身,母國新羅更是因金至簡的叛亂而被皇帝發兵征討,如今岌岌可危,已不能再成為其依仗。
且姜賢貞年僅十九,尚無子息,在這之後,皇帝亦不會允其身懷龍嗣,便沒有為其子奪位的可能。
皇后之位被其占據,後宮其餘嬪妃心中因對後位覬覦所萌生的歹念也便會由皇帝轉移到對姜賢貞的嫉妒之上。
與此同時,皇帝又令太子之位則暫時空置,宣布日後憑几名皇子的才幹擇賢而取。
幾名皇子分別被皇帝下放至州縣為官,令他們如同普通官吏一般參與考課,最後憑其個人轄地的政績民聲擇選為儲君。
皇帝諸子皆被分派各地,只掌民政而無財政、軍隊之權,身邊亦派有皇帝親信予以監視。
一時間,朔安城中除卻幾名閒散的叔伯王爺,天潢貴胄竟只餘下幾任皇帝的公主們。
而李汝螢因兩次救駕,且又刻意在皇帝面前裝作父慈女孝,備得皇帝信賴。
在朝中官員的諫議之下,皇帝更是出於考量,以申鶴余為神霖軍護軍中尉,企圖制約薛家,防止薛家軍功膨脹,受人蠱惑,意圖背主。
含象殿御案前,皇帝看著站在身側研磨的李汝螢,半是玩笑。
「阿滿,你有膽識謀略,兩次救朕於危難,且又是朕這些子女中除你阿兄以外,對朕最為孝誠的孩子。
「若你不是個女子,朕倒也可退於別宮,安心去做個逍遙的太上皇了。便不必受這一國繁雜政事的勞累嘍。」
李汝螢原本按耐住的心緒因著他的那一聲「阿兄」而波濤驟起。
原來他也知道,阿兄待他最為孝誠。
她將有些發顫的手按藏於衣袖之下,抬手為皇帝斟了杯茶。
語氣輕淺。
「阿兄睿智明斷、選賢任能,更有遠征浮黎的魄力,您當初為何不肯禪位於阿兄呢?」
皇帝的笑容在唇角僵了一瞬,眨了眨眼,目光似有躲閃。
「禎兒自是朕最屬意的儲君,只是卻英年早逝。朕每每思及禎兒,總是心中憂痛以致夜難安寢,肝腸寸斷。」
此時皇帝的臉色已經很是悲痛,儼然痛失愛子的慈父。
李汝螢視若未見。
「您究竟是為阿兄英年早逝而夜難安寢,還是為阿兄死不瞑目而難以安寢呢?」
皇帝面色一變。
若說她先前那句他還聽不出什麼,後面這句他卻聽出了十分的不尋常。
「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李汝螢從袖中取出一隻瓷瓶,瓶封取下,兩指拈著在案紙上傾倒出些許無色粉末。
「阿耶可認得這是何物?」
李汝螢抬起頭,不願放過皇帝此時任何一個微小的表情。
「阿耶不答,兒替阿耶來答。
「此為域外奇毒,當今天下唯有倭奴國尚存此毒。咸徽十年,阿兄尚與浮黎奮戰,倭奴國王為討您歡心,特進此毒助以毒殺浮黎可汗。
「阿耶似以此為恥,然雖叱責倭奴使臣手段下作,卻亦將此藥收入囊中。」
她胸腔中怨恨涌至鼻尖,再也忍不住質問出聲。
「可您未將此藥用在浮黎可汗身上,卻用在了阿兄的身上!虎毒尚不食子,阿兄對您惟有拳拳人子之心,您為何要這般毒害阿兄?」
「放肆!」
茶盞碎裂的聲音與皇帝洪鐘般的叱責聲一併在李汝螢耳邊炸響。
「是誰給你的膽量在朕面前說這些憑空捏造的話!你可還當朕是你的君父!」
李汝螢嗤笑:「君父?您何時又當我們是您的兒女了?」
「你!」
皇帝抬手便向李汝螢摑去。
然尚未觸碰到她面頰,卻已被李汝螢抬手擋住。
皇帝的手竟忽然使不上任何氣力。
他難以置信地盯著碎在地上的茶盞碎片。
「你給朕……下了毒?」
在目光回掃到岸上的藥粉後,皇帝再顧不得其他,拼命伸指進喉口,意圖將方才吞入喉中的茶水吐出。
同時口中叫喊,「來人!救駕……啊……」
話未說完,他忽然覺得渾身肌肉刺痛,一股含著濃重鏽味的液體向著他的喉口翻湧,他竭力壓制才未叫自己失了君王的體統。
這時,李汝螢甚至不願再看他一眼。
眸中閃過幾分譏諷的笑。
「是啊,我的確在您的茶水中下了毒,只待您氣血上涌便可使您氣力不繼的軟筋藥粉。」
「你……你……」皇帝口中的字眼已經含混不清。
重物落地之聲乍響,那抹不可撼動的赤黃終於與地上的金磚融為了一色。
一滴淚水自李汝螢眼中墜落。
她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氣。
抬手飛快地將淚抹去。
作宦官打扮的申鶴余經茶室走出,幾步走到皇帝身側要將皇帝扶起帶走。
可當他將皇帝翻扶起身,卻見皇帝的唇角流出了一道刺目的黑血。
再去探皇帝鼻息、脈搏時,皇帝竟——
已經死了。
李汝螢亦是心驚。
分明她在茶水中只下了軟人筋骨的藥粉,皇帝如今只會周身無力以致昏睡。
他怎麼會死了呢?
她是想替阿兄報仇,可阿婆與阿兄他們自幼教導她的無論雙親如何,都該全力以報生身之恩的話,卻一直與她心中的仇怨糾纏爭鬥。
她最後所能在這兩種聲音中找到的平衡方法,便是將皇帝囚禁在阿兄的陵寢之中,令他餘生都對著阿兄的棺槨懺悔贖罪。
其後,再推舉先帝太宗的幼子七賢王為帝。
可是他怎麼就死了呢?
她身形微顫。
她蹲去他身側確認這突如其來的變數。
不知為何,看著皇帝此時蒼老而再無生機的一張臉,竟叫她既恨不起來,又暢快不起來。
在這時,御案後的石壁大門忽被人推開。
姜皇后從中走出。
她看著地上的皇帝驚喊出聲。
「好你個鎮國公主!你便是如此報答陛下對你的信任,你竟敢——你竟敢毒害陛下!」
姜皇后側首看向站在她身後的宮人,「來啊,將鎮國公主拿下!」
李汝螢霎時明了一切:「是你。」
卻是向前走了幾步對上姜皇后的眸光,「你憑什麼以為,單憑你與你身後的幾名宮人,便能定得了我的罪。」<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6_b/bjZA2.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