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申鶴余問:「敢問公公,聖人可說何時能見下官?」
內侍道:「申侍郎還不知曉吧,昨日聖人便輟朝了,但卻也吩咐,太子如今尚年幼,大人們若是有什麼緊要的事,自可去尋崔相,由崔相問過皇后娘娘的意見再行定奪。」
「公公,阿耶現下如何了?」
正在這時,李汝螢的聲音在二人身後響起。
李汝螢走近了才看清,原來那背著身的緋袍官員竟是申鶴余。
申鶴余禮節周全,長揖一禮:「公主。」
李汝螢道:「申侍郎的傷這麼快便好了?」
申鶴余道:「托公主的福,已大好了。」
李汝螢淡淡地點了點頭,故意不再看他,等著那內侍回話。
內侍道:「回公主,聖人如今尚還昏著,醫官都已在裡頭守著了。皇后娘娘吩咐,為防宮外雜氣過至聖人身上,不利於聖人龍體康健,
似公主與申侍郎這般風塵僕僕從宮外趕來的,便請改日再來探望聖人。」
李汝螢聽後蹙眉:「阿耶是何時昏睡的?」
「這……」內侍的目光落在一側的申鶴余身上。
李汝螢知曉皇帝龍體的健康狀況是關乎一國安危的隱秘,內侍不敢隨意透露給外臣也是情有可原。
未等李汝螢開口,申鶴余卻已率先弓身避退而去。
看他走遠了,內侍這才壓著聲音道:「原本前日夜裡聖人還是好好的,但昨日清晨將要上早朝時,元公公正要伺候聖人起身,才發覺聖人竟如何也喚不醒了。」
「那醫官如何說的?」李汝螢又問。
「具體的那些奴婢也聽不明白,但大體是說聖人近來操勞過甚,是才忽然昏厥過去。」
「阿耶期間可曾醒轉過?」李汝螢問。
「期間皇后娘娘來過一回,興許聖人在那時清醒了會兒功夫。」內侍答。
「多謝公公告知。」
李汝螢離開含象殿後,並未急著出宮,而是去見了李玉稚,請她來含象殿看一看皇帝的身體狀況。
自李汝螢九歲入宮至今,這還是皇帝第一回 因病連續輟朝兩日。
再加上元正以後,齊王的瘋病好轉,反而脫胎換骨成了朔安人人稱頌的賢王,李汝螢便不得不懷疑如今皇帝的病是否又是皇后與齊王的手筆。
然而李玉稚很快無功而返。內侍也將她攔擋在了殿外。
內侍用的話術則是皇帝已經醒了,但李玉稚母妃新喪,未免皇帝看到李玉稚思憶起柳貴妃,反而令皇帝心中再度鬱結。
「九妹,你說那內侍這般攔著你我去見阿耶,莫非阿耶真的病得十分嚴重?」
李玉稚飲了一口清茶,有些焦灼地看著李汝螢。
李汝螢將李玉稚的殿閣門關緊。
「病重的興許不是阿耶,而是旁人。」
「啊?」李玉稚不解其意。
「我覺得,不想見我們的並不是阿耶,而是旁人不想叫我們見到阿耶。」
李汝螢握在李玉稚手腕上,「三姊與你自幼親近,五姊能不能試試由三姊帶著你去看一看阿耶現在的狀況?」
「你是懷疑阿耶身邊可能有人要謀害阿耶的性命?」
李玉稚深吸一口氣,「你說的對,若是連三姊都用旁的理由搪塞不見,其中必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我這就去尋三姊!」
「五姊,等一等!」
「誒?」李玉稚按在門上的手一僵。
「如今三姊似乎對我仍有芥蒂,你去尋三姊時,莫說是我叫你去尋她的。」
李汝螢嘴上這樣說,實際擔憂的則是,倘若果真是皇后的手筆,她貿然摻和進去,反而引起皇后的警覺。
李玉稚應允。
但依舊很快折返回來。
李汝螢問:「還是不能見?」
李玉稚點了點頭:「這回我還特地扮作了三姊的侍女,只對三姊說是我實在想念阿娘,害怕阿耶也真的出了什麼事,才想去見一見阿耶,對阿耶說說話。
「但當我與三姊到了含象殿外,那內侍不僅攔了我,也一併攔了三姊。
「說的又是三姊前兩日風寒,未免會過了病氣給阿耶。我總覺著,無論誰去見阿耶,他都有無數的理由等著不叫咱們去見。
「九妹,你先前說得對,含象殿這個內侍肯定有鬼,不若咱們現在便去砍了他,將阿耶救出來?」
李汝螢攔住她:「單憑他哪裡有這樣的膽量,恐怕是有旁人指使,屆時興許被砍的就是你我了。」
李玉稚大驚:「這怎麼可能?你我可是公主!」
李汝螢道:「倘若他們連阿耶都敢毒害,又怎能沒有十足的把握可以毒害你我?」
李玉稚心中忽然有些忐忑。
「那我們現下該怎麼辦?」
李汝螢沉吟道:「去歲雅柯能夠輕易攻城,全因皇城內外的守備與金至簡相勾結。
「但如今禁苑內有六千神霖軍,阿耶前陣子又命薛尚書在朔安城外選拔訓練人手對神霖軍加以擴編,如今朔安城內外神霖軍已有三萬,想來藏在暗中的人對此猶有忌憚。
「如今敵暗我明,咱們唯一能做的便是姑且靜觀其變。我現下便去尋薛尚書,請他早做準備。」
李汝螢握在李玉稚腕上的力道重了幾分,「五姊,如今我不常在宮中,阿耶的安危便全系在五姊身上了。」
李玉稚道:「你放心,一旦宮中有任何風吹草動,我必定前去尋你。」
-
在皇帝稱病不朝的時日裡,起初朝臣們在崔相的統領下各司其職,彼此配合倒也一如往常。
但隨著時日的增加,朝臣們眼看足足半個月沒能見到皇帝,表面平和的朝堂下便不禁暗流涌動起來。
在一番站隊過後,朝堂之上眼看便分成了兩片天。
其一,是以崔相為首,堅決擁立太子的清流黨人,以士大夫居多。
其二,則是以或曾追隨俞家,或曾受過俞家恩惠的朝官所組成,擁立齊王的黨派,這些人以武將居多。
原本兩者之間的博弈並未放到明面上,可隨著日前秦州地震的消息傳來,兩黨的紛爭就此擺在了明面上。
據查,此次秦州地震,江溢山裂,致使秦州大半的房舍屋宇崩塌毀壞,更是因此壓死了四千餘名官吏百姓,秦州百姓流離失所,秦州眼看便要餓殍遍野。
按照慣例,朝廷需要派遣朝中重臣前往秦州祭祀山川,並撫恤賑濟災民。
然而這個人選卻遲遲敲定不下。
崔相認為可派遣尚書右僕射張含之前往。
但齊王一黨卻認為,皇帝龍體抱恙外加秦州地震,是上天動怒,如今皇帝昏迷不能下發罪己詔,但卻需要由皇室宗親親自前去秦州向神靈請罪。
因而,他們的人選則是齊王。
此前朝中的普通事宜,俞皇后大多按照崔相的意思加以辦理,但在秦州一事上,卻毫不讓步。
在聽聞此事後,霧月對此頗為不解。
「公主,去秦州一路舟車勞頓,到了秦州後需要統轄的事情也那般繁多,奴婢覺著這完全是個苦差事,為何齊王還要爭搶?」
李汝螢道:「擔著賑災使名頭的會是齊王,可實際去操作的卻不會是他。倘若他去賑災,秦州賑災諸事都可由他自行隨事處置,無人與他計較。此事了結後,也可將他的賢王之名遠揚四海。」
霧月道:「那公主是擔心,齊王賢名太盛,會威脅日後太子殿下的地位?」
李汝螢道:「這只是其次。聽聞秦州尚有餘震,我擔心他因自身安危,將事情全都囫圇推到底下差役身上,屆時稀里糊塗,反倒耽擱了對秦州百姓的救助。
「更何況,齊王先前只不過在京兆府掛了虛銜,若論具體辦事決斷的能力,又怎能比得了為官已有二十載的張相。」
霧月道:「那難道不能令張相與齊王一同前去?」
李汝螢道:「張相雖確有才幹,卻不似崔相般剛正,倘若齊王在,恐怕他的才幹便要收攏起來了。」
霧月蹙眉:「可是這般僵持下去,秦州百姓死傷不是會更多?」
李汝螢嘆氣:「歸根結底,還是阿祐尚且年幼,做不得朝官的主。」
事情最終,以崔相親自前往秦州達成了共識。
崔相這一去,原本朝堂上的平衡就此打破。
朝中作為百官之長的左丞相離開京師,議事堂的決策權便落在了右丞相張含之身上。
張含之為人圓滑,朝中大事從不輕易表明立場、意見,因此在崔相走後,朝中的事務大多按照俞皇后的意見決斷。
原本追隨太子與崔相的士大夫們處處被壓制,心中憤懣不平,又憂心朝政自此被皇后把持,致使朝堂烏煙瘴氣。
他們在找尋太子無果後,最終找到了李汝螢的頭上。
士大夫們以鎮國公主按照禮制可以行使監國之權為由,請求李汝螢行使鎮國公主的監國之權,請皇后退居後宮,還政於太子。<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6_b/bjZA2.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內侍道:「申侍郎還不知曉吧,昨日聖人便輟朝了,但卻也吩咐,太子如今尚年幼,大人們若是有什麼緊要的事,自可去尋崔相,由崔相問過皇后娘娘的意見再行定奪。」
「公公,阿耶現下如何了?」
正在這時,李汝螢的聲音在二人身後響起。
李汝螢走近了才看清,原來那背著身的緋袍官員竟是申鶴余。
申鶴余禮節周全,長揖一禮:「公主。」
李汝螢道:「申侍郎的傷這麼快便好了?」
申鶴余道:「托公主的福,已大好了。」
李汝螢淡淡地點了點頭,故意不再看他,等著那內侍回話。
內侍道:「回公主,聖人如今尚還昏著,醫官都已在裡頭守著了。皇后娘娘吩咐,為防宮外雜氣過至聖人身上,不利於聖人龍體康健,
似公主與申侍郎這般風塵僕僕從宮外趕來的,便請改日再來探望聖人。」
李汝螢聽後蹙眉:「阿耶是何時昏睡的?」
「這……」內侍的目光落在一側的申鶴余身上。
李汝螢知曉皇帝龍體的健康狀況是關乎一國安危的隱秘,內侍不敢隨意透露給外臣也是情有可原。
未等李汝螢開口,申鶴余卻已率先弓身避退而去。
看他走遠了,內侍這才壓著聲音道:「原本前日夜裡聖人還是好好的,但昨日清晨將要上早朝時,元公公正要伺候聖人起身,才發覺聖人竟如何也喚不醒了。」
「那醫官如何說的?」李汝螢又問。
「具體的那些奴婢也聽不明白,但大體是說聖人近來操勞過甚,是才忽然昏厥過去。」
「阿耶期間可曾醒轉過?」李汝螢問。
「期間皇后娘娘來過一回,興許聖人在那時清醒了會兒功夫。」內侍答。
「多謝公公告知。」
李汝螢離開含象殿後,並未急著出宮,而是去見了李玉稚,請她來含象殿看一看皇帝的身體狀況。
自李汝螢九歲入宮至今,這還是皇帝第一回 因病連續輟朝兩日。
再加上元正以後,齊王的瘋病好轉,反而脫胎換骨成了朔安人人稱頌的賢王,李汝螢便不得不懷疑如今皇帝的病是否又是皇后與齊王的手筆。
然而李玉稚很快無功而返。內侍也將她攔擋在了殿外。
內侍用的話術則是皇帝已經醒了,但李玉稚母妃新喪,未免皇帝看到李玉稚思憶起柳貴妃,反而令皇帝心中再度鬱結。
「九妹,你說那內侍這般攔著你我去見阿耶,莫非阿耶真的病得十分嚴重?」
李玉稚飲了一口清茶,有些焦灼地看著李汝螢。
李汝螢將李玉稚的殿閣門關緊。
「病重的興許不是阿耶,而是旁人。」
「啊?」李玉稚不解其意。
「我覺得,不想見我們的並不是阿耶,而是旁人不想叫我們見到阿耶。」
李汝螢握在李玉稚手腕上,「三姊與你自幼親近,五姊能不能試試由三姊帶著你去看一看阿耶現在的狀況?」
「你是懷疑阿耶身邊可能有人要謀害阿耶的性命?」
李玉稚深吸一口氣,「你說的對,若是連三姊都用旁的理由搪塞不見,其中必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我這就去尋三姊!」
「五姊,等一等!」
「誒?」李玉稚按在門上的手一僵。
「如今三姊似乎對我仍有芥蒂,你去尋三姊時,莫說是我叫你去尋她的。」
李汝螢嘴上這樣說,實際擔憂的則是,倘若果真是皇后的手筆,她貿然摻和進去,反而引起皇后的警覺。
李玉稚應允。
但依舊很快折返回來。
李汝螢問:「還是不能見?」
李玉稚點了點頭:「這回我還特地扮作了三姊的侍女,只對三姊說是我實在想念阿娘,害怕阿耶也真的出了什麼事,才想去見一見阿耶,對阿耶說說話。
「但當我與三姊到了含象殿外,那內侍不僅攔了我,也一併攔了三姊。
「說的又是三姊前兩日風寒,未免會過了病氣給阿耶。我總覺著,無論誰去見阿耶,他都有無數的理由等著不叫咱們去見。
「九妹,你先前說得對,含象殿這個內侍肯定有鬼,不若咱們現在便去砍了他,將阿耶救出來?」
李汝螢攔住她:「單憑他哪裡有這樣的膽量,恐怕是有旁人指使,屆時興許被砍的就是你我了。」
李玉稚大驚:「這怎麼可能?你我可是公主!」
李汝螢道:「倘若他們連阿耶都敢毒害,又怎能沒有十足的把握可以毒害你我?」
李玉稚心中忽然有些忐忑。
「那我們現下該怎麼辦?」
李汝螢沉吟道:「去歲雅柯能夠輕易攻城,全因皇城內外的守備與金至簡相勾結。
「但如今禁苑內有六千神霖軍,阿耶前陣子又命薛尚書在朔安城外選拔訓練人手對神霖軍加以擴編,如今朔安城內外神霖軍已有三萬,想來藏在暗中的人對此猶有忌憚。
「如今敵暗我明,咱們唯一能做的便是姑且靜觀其變。我現下便去尋薛尚書,請他早做準備。」
李汝螢握在李玉稚腕上的力道重了幾分,「五姊,如今我不常在宮中,阿耶的安危便全系在五姊身上了。」
李玉稚道:「你放心,一旦宮中有任何風吹草動,我必定前去尋你。」
-
在皇帝稱病不朝的時日裡,起初朝臣們在崔相的統領下各司其職,彼此配合倒也一如往常。
但隨著時日的增加,朝臣們眼看足足半個月沒能見到皇帝,表面平和的朝堂下便不禁暗流涌動起來。
在一番站隊過後,朝堂之上眼看便分成了兩片天。
其一,是以崔相為首,堅決擁立太子的清流黨人,以士大夫居多。
其二,則是以或曾追隨俞家,或曾受過俞家恩惠的朝官所組成,擁立齊王的黨派,這些人以武將居多。
原本兩者之間的博弈並未放到明面上,可隨著日前秦州地震的消息傳來,兩黨的紛爭就此擺在了明面上。
據查,此次秦州地震,江溢山裂,致使秦州大半的房舍屋宇崩塌毀壞,更是因此壓死了四千餘名官吏百姓,秦州百姓流離失所,秦州眼看便要餓殍遍野。
按照慣例,朝廷需要派遣朝中重臣前往秦州祭祀山川,並撫恤賑濟災民。
然而這個人選卻遲遲敲定不下。
崔相認為可派遣尚書右僕射張含之前往。
但齊王一黨卻認為,皇帝龍體抱恙外加秦州地震,是上天動怒,如今皇帝昏迷不能下發罪己詔,但卻需要由皇室宗親親自前去秦州向神靈請罪。
因而,他們的人選則是齊王。
此前朝中的普通事宜,俞皇后大多按照崔相的意思加以辦理,但在秦州一事上,卻毫不讓步。
在聽聞此事後,霧月對此頗為不解。
「公主,去秦州一路舟車勞頓,到了秦州後需要統轄的事情也那般繁多,奴婢覺著這完全是個苦差事,為何齊王還要爭搶?」
李汝螢道:「擔著賑災使名頭的會是齊王,可實際去操作的卻不會是他。倘若他去賑災,秦州賑災諸事都可由他自行隨事處置,無人與他計較。此事了結後,也可將他的賢王之名遠揚四海。」
霧月道:「那公主是擔心,齊王賢名太盛,會威脅日後太子殿下的地位?」
李汝螢道:「這只是其次。聽聞秦州尚有餘震,我擔心他因自身安危,將事情全都囫圇推到底下差役身上,屆時稀里糊塗,反倒耽擱了對秦州百姓的救助。
「更何況,齊王先前只不過在京兆府掛了虛銜,若論具體辦事決斷的能力,又怎能比得了為官已有二十載的張相。」
霧月道:「那難道不能令張相與齊王一同前去?」
李汝螢道:「張相雖確有才幹,卻不似崔相般剛正,倘若齊王在,恐怕他的才幹便要收攏起來了。」
霧月蹙眉:「可是這般僵持下去,秦州百姓死傷不是會更多?」
李汝螢嘆氣:「歸根結底,還是阿祐尚且年幼,做不得朝官的主。」
事情最終,以崔相親自前往秦州達成了共識。
崔相這一去,原本朝堂上的平衡就此打破。
朝中作為百官之長的左丞相離開京師,議事堂的決策權便落在了右丞相張含之身上。
張含之為人圓滑,朝中大事從不輕易表明立場、意見,因此在崔相走後,朝中的事務大多按照俞皇后的意見決斷。
原本追隨太子與崔相的士大夫們處處被壓制,心中憤懣不平,又憂心朝政自此被皇后把持,致使朝堂烏煙瘴氣。
他們在找尋太子無果後,最終找到了李汝螢的頭上。
士大夫們以鎮國公主按照禮制可以行使監國之權為由,請求李汝螢行使鎮國公主的監國之權,請皇后退居後宮,還政於太子。<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6_b/bjZA2.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