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頁
半晌,燕王殿下嘆了一口氣,壓低聲音道:「過來一路辛苦?用過飯沒?」
宣瑢老老實實地答道:「也沒……沒很辛苦,大堂兄讓娘安排了車馬,孩兒一路都是走的官道。」
「娘還給孩兒縫了軟墊,在路上趕路也不覺得顛……就……就是孩兒一進北平就沒歇腳,是……是有幾分餓了……」
燕王頓了頓,擺了擺手先吩咐外頭的人預備好飯菜,讓宣瑢先去用飯。
又看了一眼宣瑢手裡頭的聖旨,叫他留下來。
等人離開後,他才打開明黃的聖旨擺在書案前。
「王爺以為太孫殿下這是何意?」角落裡坐著的幕僚這個時候開口問道。
燕王淡淡抬起頭看了他一眼,輕哼一聲:「哼!不過是告誡本王,燕王府其餘家眷均在京城,要本王好好替他賣命罷了!」
幕僚笑了笑:「太孫寬宏大量,連秦王殿下和晉王殿下私自帶兵離開封地出關都未曾追責……真要告誡,只怕來的就不是世子殿下了!」
燕王嘴角抽了抽。
他那兩個蠢貨兄弟,也就是仗著缺心眼才敢這麼做!
偏偏如今皇太孫還下令給了他們節制兵馬之權……
「你倒是會替他說情!」燕王瞥了一眼幕僚,冷冷一笑。
幕僚含笑毫不遮掩道:「畢竟是故人之子,在下曾受先太子殿下一飯之恩,自該念幾分舊情。」
「既如此,當初怎麼不投回東宮門下?!」
幕僚老神在在地開口:「無論是在太孫殿下跟前,還是在王爺跟前,在下都是為百姓出謀劃策,投與誰的門下都無區別。」
燕王笑了笑,到底是他大哥留下來的人……一個個都精明得很!
「關外草原上可傳來什麼消息了?」燕王沉聲問道。
幕僚垂眸:「秦王晉王攔在草原上,瓦剌與韃靼不得寸進。」
燕王抬眸輕嘆一聲:「南邊戰事已定,北疆如今大局也已經安穩下來......楚王如今兩相支絀,怕是要急死了吧?」
自然是要著急的,南地已經連發了十幾道密信了,全是楚王催促燕王動手的信函。
也就是前些日子,他帶著兵馬去草原上走了那麼一遭......
沒過多久晉王便在自己的封地之上遇了刺,還順手將秦王也帶了進來。
兩個傻子念著新仇舊恨,沒向朝廷請命便去了關外......不過,楚王怕是也沒料到,太孫不帶沒追責,反倒送了兵馬糧草過來。
秦王與晉王帶著邊防軍,在草原上與瓦剌韃靼對峙起來,自然無需京城再行調撥兵馬。
幕僚嘆了一口氣:「六王爺自然還有翻身的機會,京中太醫傳來消息……陛下怕是要撐不住一個月了……若是楚王要冒天下之大不韙……」
「不過如此一來,便是楚王登上皇位,也怕是要遭天下唾棄……王爺何不勸上一勸?」
燕王冷笑一聲:「本王為何要勸?!這樣的好時機……他在等,你如何知道本王是不是也在等?!」
幕僚臉色僵了僵,面容整肅地起身一拜:「還請王爺三思,楚王竊國之行怕是要流傳千古,遺臭萬年......」
燕王輕哼一聲:「沒事,本王可以先等他竊,從他手裡搶就不算竊國了吧?!」
他還是要好好教一教自己這位大侄兒,有些權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放下去的!
幕僚一時語塞,下一刻便聽燕王揚聲吩咐。
「傳令下去!整備王府兵馬!奉旨節制三省十二府司兵馬,屯兵,靜候王令——」
.
——五月初十,大景太祖武皇帝駕崩。
遺詔命皇太孫宣珩即位,命諸王各自鎮守屬地,一律不准回京。
召令方才出京不過三日,京中傳聞太孫於宮內遇刺受傷。
消息傳入各個封地,諸王藉機領兵入京,奉命勤王。
.
泉州城,駐軍大營內。
楚王大搖大擺地闖進中軍營帳之中,撩起衣袍坐在主帥的座位上。
「傳本王的命令——整備兵馬,班師回朝!」
底下為首的左威衛將軍抬首抱拳:「殿下!陳元帥同蕭副元帥襲剿倭兵未歸,況且方才朝廷天使已經傳諭陛下遺旨,藩王不可進京!」
楚王笑了笑:「藩王不可進京?本王還從來沒聽說過老子死了不讓兒子回家奔喪的呢!」
「況且本王本就未曾接到過就藩的旨意,如今還未曾就藩,自然不必遵從什麼鎮守封地的旨意!」
楚王漫不經心地開口:「本王此行隨軍,是監軍南征大軍的,如今敵軍已退,本王自該回京述職才是!」
左威衛將軍眉頭緊皺:「便是如此,也該等到元帥和蕭副元帥回來才……」
「——他們啊!」楚王哂笑一聲,「怕是回不來了!」
此言一出,帳中一眾將軍神色一厲。
「——王爺這話是什麼意思?!」
話音未落,外間便有人闖進來:「報——前……前線急訊,元帥……元帥和蕭副帥的海船,在蓬萊一帶登陸之後,被……被藏了火藥,如今海船已被燒毀,二位元帥……生死未知……」
楚王聽罷,終於是忍不住暢快大笑!
他這些日子憋悶了許久,終於是除掉了心頭大患,如今這行營之中,再也無人能擋他的路!
思忖至此,他抬手拊掌而笑:「都給本王進來!」
營外一陣兵荒馬亂。
不多時一名副將持刀走進營中,竟然是那左威衛將軍的連襟兄弟,如今在他帳下做副將,如今卻站到楚王身側。
而後陸陸續續營帳外走進來許多眼熟之人,不是副將便是營衛次一級的統領,竟然全都通通反水了!
「你——你們——要造反麼?!」左威衛將軍大怒,指著副將的鼻子問道。
副將苦笑一聲,上前死命按住對方,壓低聲音警告:「姐夫,你別問了……」
他們此行著了楚王的道,不但栽在女人的肚皮上,還已經徹徹底底被抓住了把柄受制於人,這本就不是十分光彩。
如今即便是反水,但是到底同營中的將領上峰們,總歸是沾親帶故,以往又得了他們的提攜。
他們也自然不希望對方會被楚王當做出頭鳥,拿來殺雞儆猴。
副將轉頭看向楚王殿下,誠惶誠恐地告了一聲罪,讓人將他捂了嘴押下去。
餘下之人瞧見,也接二連三地照辦。
營中很快便少了一大半人,餘下的,都是木楞楞的站在原地,眼中暗地閃過一絲羞愧和懊悔。
楚王笑了笑,從袖中拿出一幾個白瓷瓶,將他們一一賞了下去。
底下這些人一拿到那白瓷瓶,就像是見到肉的野狗一般,眼珠子便猛的變紅了!
他們一拿到手便迫不及待地打開對著鼻尖深吸一口,不一會兒面上便露出了如痴如醉地笑意......
楚王居高臨下地看著這些人,無聲地勾了勾唇,淡淡開口吩咐:「去領兵吧!好好替本王賣命,本王不會虧待你們的!」
底下的將領們回過神來,臉色有些不好看。
只是面面相覷之後,還是垂下首,咬牙開口:「卑職願為王爺效犬馬之勞!」
第163章
奉天殿內, 皇太孫宣珩立在龍椅一側。
一身素衣襯得他面色沉鬱且冷肅。
「陛……殿下,如今燕王、楚王、蜀王、還有安南郡王和安順郡王等幾路藩王,均帶兵奔向京城, 言及要進京祭拜太祖陛下靈位, 以表孝心......」
「哼!說什麼以表孝心,燕王、楚王等逆臣,不過是想要藉機爭奪皇位!」
「此等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還請殿下下詔, 命各地兵馬守將,奉詔勤王!」
一旁的刑部侍郎冷笑了一聲:「奉詔勤王?眼下太孫殿下身體安然無恙, 藩王們進京也只是打著靈前盡孝的名義。」
「齊大人說的奉詔勤王, 說的是要奉誰的詔?是要讓各地武將帶兵進京勤哪門子王?!」
「先帝屍骨未寒, 朝廷本就該對宗室多加撫慰, 真要對進京的藩王用兵, 逼急了各路藩王就地造反, 在座的各位那便都是千古罪人!」
齊大人冷笑一聲:「帶著數萬大軍進京披麻戴孝……呵呵!糊弄傻子呢!」
此言一出,殿中一時寂靜無聲。
誰都知道藩王這個時候進京, 不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但是眼下皇太孫拖著不願靈前繼位, 又攔著先前遇刺未遂的消息,不讓放出去。
誰都摸不清楚太孫殿下的心思。
到底人家是叔侄幾個才是一家人, 他們這些外人出言相勸, 什麼話說出來, 進了那位的耳朵, 或許都覺得聒噪。
真要是會錯了意, 說錯了話,只怕最後還得落得一個里外不是人的下場。
「便是要回京在先帝靈前披麻戴孝,也沒有帶著兵馬的道理......」鄭國公此刻沉聲開口。
「既然是要叩拜先帝,那便叫藩王卸下兵甲, 兵馬留在城外,他們獨自進宮來叩頭便是了。」
宣瑢老老實實地答道:「也沒……沒很辛苦,大堂兄讓娘安排了車馬,孩兒一路都是走的官道。」
「娘還給孩兒縫了軟墊,在路上趕路也不覺得顛……就……就是孩兒一進北平就沒歇腳,是……是有幾分餓了……」
燕王頓了頓,擺了擺手先吩咐外頭的人預備好飯菜,讓宣瑢先去用飯。
又看了一眼宣瑢手裡頭的聖旨,叫他留下來。
等人離開後,他才打開明黃的聖旨擺在書案前。
「王爺以為太孫殿下這是何意?」角落裡坐著的幕僚這個時候開口問道。
燕王淡淡抬起頭看了他一眼,輕哼一聲:「哼!不過是告誡本王,燕王府其餘家眷均在京城,要本王好好替他賣命罷了!」
幕僚笑了笑:「太孫寬宏大量,連秦王殿下和晉王殿下私自帶兵離開封地出關都未曾追責……真要告誡,只怕來的就不是世子殿下了!」
燕王嘴角抽了抽。
他那兩個蠢貨兄弟,也就是仗著缺心眼才敢這麼做!
偏偏如今皇太孫還下令給了他們節制兵馬之權……
「你倒是會替他說情!」燕王瞥了一眼幕僚,冷冷一笑。
幕僚含笑毫不遮掩道:「畢竟是故人之子,在下曾受先太子殿下一飯之恩,自該念幾分舊情。」
「既如此,當初怎麼不投回東宮門下?!」
幕僚老神在在地開口:「無論是在太孫殿下跟前,還是在王爺跟前,在下都是為百姓出謀劃策,投與誰的門下都無區別。」
燕王笑了笑,到底是他大哥留下來的人……一個個都精明得很!
「關外草原上可傳來什麼消息了?」燕王沉聲問道。
幕僚垂眸:「秦王晉王攔在草原上,瓦剌與韃靼不得寸進。」
燕王抬眸輕嘆一聲:「南邊戰事已定,北疆如今大局也已經安穩下來......楚王如今兩相支絀,怕是要急死了吧?」
自然是要著急的,南地已經連發了十幾道密信了,全是楚王催促燕王動手的信函。
也就是前些日子,他帶著兵馬去草原上走了那麼一遭......
沒過多久晉王便在自己的封地之上遇了刺,還順手將秦王也帶了進來。
兩個傻子念著新仇舊恨,沒向朝廷請命便去了關外......不過,楚王怕是也沒料到,太孫不帶沒追責,反倒送了兵馬糧草過來。
秦王與晉王帶著邊防軍,在草原上與瓦剌韃靼對峙起來,自然無需京城再行調撥兵馬。
幕僚嘆了一口氣:「六王爺自然還有翻身的機會,京中太醫傳來消息……陛下怕是要撐不住一個月了……若是楚王要冒天下之大不韙……」
「不過如此一來,便是楚王登上皇位,也怕是要遭天下唾棄……王爺何不勸上一勸?」
燕王冷笑一聲:「本王為何要勸?!這樣的好時機……他在等,你如何知道本王是不是也在等?!」
幕僚臉色僵了僵,面容整肅地起身一拜:「還請王爺三思,楚王竊國之行怕是要流傳千古,遺臭萬年......」
燕王輕哼一聲:「沒事,本王可以先等他竊,從他手裡搶就不算竊國了吧?!」
他還是要好好教一教自己這位大侄兒,有些權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放下去的!
幕僚一時語塞,下一刻便聽燕王揚聲吩咐。
「傳令下去!整備王府兵馬!奉旨節制三省十二府司兵馬,屯兵,靜候王令——」
.
——五月初十,大景太祖武皇帝駕崩。
遺詔命皇太孫宣珩即位,命諸王各自鎮守屬地,一律不准回京。
召令方才出京不過三日,京中傳聞太孫於宮內遇刺受傷。
消息傳入各個封地,諸王藉機領兵入京,奉命勤王。
.
泉州城,駐軍大營內。
楚王大搖大擺地闖進中軍營帳之中,撩起衣袍坐在主帥的座位上。
「傳本王的命令——整備兵馬,班師回朝!」
底下為首的左威衛將軍抬首抱拳:「殿下!陳元帥同蕭副元帥襲剿倭兵未歸,況且方才朝廷天使已經傳諭陛下遺旨,藩王不可進京!」
楚王笑了笑:「藩王不可進京?本王還從來沒聽說過老子死了不讓兒子回家奔喪的呢!」
「況且本王本就未曾接到過就藩的旨意,如今還未曾就藩,自然不必遵從什麼鎮守封地的旨意!」
楚王漫不經心地開口:「本王此行隨軍,是監軍南征大軍的,如今敵軍已退,本王自該回京述職才是!」
左威衛將軍眉頭緊皺:「便是如此,也該等到元帥和蕭副元帥回來才……」
「——他們啊!」楚王哂笑一聲,「怕是回不來了!」
此言一出,帳中一眾將軍神色一厲。
「——王爺這話是什麼意思?!」
話音未落,外間便有人闖進來:「報——前……前線急訊,元帥……元帥和蕭副帥的海船,在蓬萊一帶登陸之後,被……被藏了火藥,如今海船已被燒毀,二位元帥……生死未知……」
楚王聽罷,終於是忍不住暢快大笑!
他這些日子憋悶了許久,終於是除掉了心頭大患,如今這行營之中,再也無人能擋他的路!
思忖至此,他抬手拊掌而笑:「都給本王進來!」
營外一陣兵荒馬亂。
不多時一名副將持刀走進營中,竟然是那左威衛將軍的連襟兄弟,如今在他帳下做副將,如今卻站到楚王身側。
而後陸陸續續營帳外走進來許多眼熟之人,不是副將便是營衛次一級的統領,竟然全都通通反水了!
「你——你們——要造反麼?!」左威衛將軍大怒,指著副將的鼻子問道。
副將苦笑一聲,上前死命按住對方,壓低聲音警告:「姐夫,你別問了……」
他們此行著了楚王的道,不但栽在女人的肚皮上,還已經徹徹底底被抓住了把柄受制於人,這本就不是十分光彩。
如今即便是反水,但是到底同營中的將領上峰們,總歸是沾親帶故,以往又得了他們的提攜。
他們也自然不希望對方會被楚王當做出頭鳥,拿來殺雞儆猴。
副將轉頭看向楚王殿下,誠惶誠恐地告了一聲罪,讓人將他捂了嘴押下去。
餘下之人瞧見,也接二連三地照辦。
營中很快便少了一大半人,餘下的,都是木楞楞的站在原地,眼中暗地閃過一絲羞愧和懊悔。
楚王笑了笑,從袖中拿出一幾個白瓷瓶,將他們一一賞了下去。
底下這些人一拿到那白瓷瓶,就像是見到肉的野狗一般,眼珠子便猛的變紅了!
他們一拿到手便迫不及待地打開對著鼻尖深吸一口,不一會兒面上便露出了如痴如醉地笑意......
楚王居高臨下地看著這些人,無聲地勾了勾唇,淡淡開口吩咐:「去領兵吧!好好替本王賣命,本王不會虧待你們的!」
底下的將領們回過神來,臉色有些不好看。
只是面面相覷之後,還是垂下首,咬牙開口:「卑職願為王爺效犬馬之勞!」
第163章
奉天殿內, 皇太孫宣珩立在龍椅一側。
一身素衣襯得他面色沉鬱且冷肅。
「陛……殿下,如今燕王、楚王、蜀王、還有安南郡王和安順郡王等幾路藩王,均帶兵奔向京城, 言及要進京祭拜太祖陛下靈位, 以表孝心......」
「哼!說什麼以表孝心,燕王、楚王等逆臣,不過是想要藉機爭奪皇位!」
「此等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還請殿下下詔, 命各地兵馬守將,奉詔勤王!」
一旁的刑部侍郎冷笑了一聲:「奉詔勤王?眼下太孫殿下身體安然無恙, 藩王們進京也只是打著靈前盡孝的名義。」
「齊大人說的奉詔勤王, 說的是要奉誰的詔?是要讓各地武將帶兵進京勤哪門子王?!」
「先帝屍骨未寒, 朝廷本就該對宗室多加撫慰, 真要對進京的藩王用兵, 逼急了各路藩王就地造反, 在座的各位那便都是千古罪人!」
齊大人冷笑一聲:「帶著數萬大軍進京披麻戴孝……呵呵!糊弄傻子呢!」
此言一出,殿中一時寂靜無聲。
誰都知道藩王這個時候進京, 不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但是眼下皇太孫拖著不願靈前繼位, 又攔著先前遇刺未遂的消息,不讓放出去。
誰都摸不清楚太孫殿下的心思。
到底人家是叔侄幾個才是一家人, 他們這些外人出言相勸, 什麼話說出來, 進了那位的耳朵, 或許都覺得聒噪。
真要是會錯了意, 說錯了話,只怕最後還得落得一個里外不是人的下場。
「便是要回京在先帝靈前披麻戴孝,也沒有帶著兵馬的道理......」鄭國公此刻沉聲開口。
「既然是要叩拜先帝,那便叫藩王卸下兵甲, 兵馬留在城外,他們獨自進宮來叩頭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