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今在太孫面前沒顯出幾分本事來, 自然心下惶惶, 忍不住在一起暗自揣測, 思忖如何為主上解憂。

  站在幕僚之中的林大人年歲稍長,面色倒比起旁人更多幾分沉穩。

  只是此刻也忍不住輕嘆一聲:「用兵一事關乎家國大計, 如今年節未過, 陛下又正在病重,朝堂之外便起刀兵之禍, 太孫殿下自然勞神煩心。」

  「況且此事......又同藩王出京就藩一事撞在一處......」林大人搖了搖頭, 「......這實在是有些進退兩難吶!」

  如今這個時候。

  乾清宮的那位, 說句大不敬之言, 這些日子怕是沒辦法站在皇太孫殿下背後時刻撐腰了!

  說不定哪一日山稜崩勢, 這大景朝的天便也要跟著變了。

  皇太孫殿下雖然現下為國之儲君,身負監國之權,如今看著,大局也已經定下一半兒, 朝中大臣也多有擁護之意。

  但是,諸王正值壯年,儲君卻還年輕......

  只要皇太孫殿下一日未曾上位,有些人的野心便一日都難以滅絕。

  林大人忍不住在心底沉沉地嘆了一口氣!

  陛下這病來得也實在是太急了。

  以太孫殿下的才幹和能力,倘若能再給皇太孫殿下兩年。

  待到陛下親自扶持殿下到及冠之時,朝堂之上定然會愈加平穩,一切哪裡還會倉促?

  如今朝堂之中,一直都有一派人,借「陛下重病,為人臣子需盡孝道」之由,力主暫留藩王在京。

  那些人里私底下到底揣的什麼心思,後面又站了什麼人,大家都心知肚明得很!

  皇權之爭素來如此,不到最後一刻,誰都不敢輕易定下輸贏......

  眼下這節骨眼兒上......呵呵!還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都盯著乾清宮的大門,意圖窺視帝王心意呢!

  太孫殿下只怕也是在憂心。

  留人在京,難保藩王不會勾結朝臣,意圖霍亂朝綱。

  縱虎歸山......將來只怕也是一個禍患!

  「什麼進退兩難!」不遠處的齊明安聽了這話,忍不住冷冷一笑。

  他走上前來嗤笑一聲:「不過是你們這些沽名釣譽之輩,捨不得臉皮聲譽罷了!」

  「真要對太孫殿下忠心,爾等便該向殿下一再陳及藩王之隱禍,說服殿下......」

  「——住口!」那位林大人聽罷低呵一聲。

  隨即拉著人站在一旁,左右看了看,才厲聲開口,「你不要命了是不是?!」

  「東宮之內,妄議宗室,這是犯上的大罪!倘若有人將這話傳出去,太孫殿下聖譽也會受損,齊大人!還望你謹言慎行些!」

  齊明安抽出手來,冷哼一聲:「那又如何?這裡是東宮——我是東宮太孫殿下的人,就算是說錯了話,要殺也輪不到旁人來殺!」

  「林進善,林大人——你以為你這般縮頭烏龜的樣子,很招人喜歡麼?」

  「放縱藩王勢大,此乃國禍!到時候必定危及朝廷百姓!」

  「與其養虎為患,不如背上一世罵名快刀斬亂麻,這才是於國安定,與民安息!」

  「所以,太孫殿下不能說出口的話,我敢,我才要說出來!」

  林進善愣了愣,看著齊明安眼中的凌厲之色,眸光閃了閃。

  半晌,他才深吸一口氣,低聲苦勸:「太孫殿下乃是名正言順的儲君,又品性仁德——」

  他們哪裡需要用這種傷及儲君聖譽,還弒殺血親的法子來安定朝局?!

  到底那些王爺們都是殿下的親叔叔!

  殺一個就算了,還能全圈禁起來殺了?!

  他原來以為這小子只是個沒腦子的蠢人,沒想到還是個狂生!

  ——這比單純沒長腦子更可怕!

  齊明安笑了笑,神色帶了幾分輕狂:「自古聖主明君,自當有鐵血手腕兒,鐵石心腸。」

  「便是太孫殿下想不到,爾等也該為殿下諫言獻策,助殿下早日穩定江山。」

  「若真能一一計定天下,我一個人的命抵給旁人又能如何?」

  「......」林進善沉著臉看了他一眼,隨後沉默地轉頭將人丟在原地。

  冒昧的東西,你的命值幾個錢?!

  誰想要啊!

  逼急了那些藩王,他們只會造他們主子的反!

  ——豎子不堪與謀!

  .

  此時留在書房之內的皇太孫殿下,倒並不曾知道,還有人如此替他「捨生為己」。

  他看著站在自己身側的蕭明淵,抬眼笑了笑,隨即輕聲開口:「方才在殿中的那些幕僚,你覺得如何?」

  蕭明淵看了宣珩一眼,隨即俯下身來,抬手勾住懷裡人的腰身。

  坐在自家小皇孫殿下身側,他撫了撫宣珩的發尾。

  才漫不經心地沉聲評價:「那個姓林的還不錯,有幾分穩重。」

  「至於另外兩個......」蕭明淵眸中閃過一絲譏諷。

  笑道:「敢在太孫殿下面前如此妖言惑眾......不是壞,那就只能是蠢了。」

  宣珩輕笑一聲:「你方才那樣聽起來,也覺得很有趣吧?」

  他這些天接見大大小小的官員,聽過無數獻策。

  有時候的確也覺得,一些官員的腦子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他甚至聽過底下官員上書。

  言及江南一帶雖是魚米之鄉,但是糧食價賤,百姓雖有盈餘,但稅銀還不夠多。

  倘若全都改稻為桑,絲綢價貴,定能充實國庫,百姓也可自籌銀錢去別地買賣糧食。

  ——不過皇太孫殿下也並不覺得有多驚異和冒犯。

  大多讀書人對農桑一事少有鑽研,更是視行商之道滿腹銅臭,不願沾染。

  故而,他們自然不清楚自己所提及的論策有何缺弊。

  不過......這也並不代表,這些人不可得用。

  宣珩抬眸看向蕭明淵:「朝廷之中的官員,品貌不一,能言善辯者有,巧舌如簧者亦有,光明偉岸者有,陰私小人者也不少。」

  皇太孫殿下忍不住在心下輕嘆一聲。

  他皇祖父和父王都曾經教過他,要知人善任。

  時至今日,他才知道這四個人到底有多難辦到!

  宣珩笑了笑,壓低聲音解釋:「那位姓齊的的官員,年輕氣盛,獻上的策言的確有些禁不起推敲。」

  「不過,他辦事不錯,他前兩年任地方一府官,吏部呈上來的履歷上書此人政績,說他治理地方很有幾分手腕兒。」

  「治下的豪強安分,連土匪都少......日後外放出去,留任治理一方還行。」

  蕭明淵卻輕輕搖了搖頭:「我倒是覺得,比起治理一方那位小齊大人還是適合待在御史台。」

  他笑了笑,坐到宣珩身側:「他沒什麼腦子,怕是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倘若身邊兒沒什麼叫他輕信之人倒還好。」

  「不過此人張狂敢於直言,到御史台當個小官兒,有些招人煩的話,他說出來也無妨。」

  「倒是那個姓周的侍讀......」蕭明淵垂眸看了一眼宣珩:「他是什麼時候進東宮的?」

  宣珩心念一動,看向蕭明淵:「數月之前,我命人去協理天工院籌建之事,從翰林院調過來的。」

  蕭明淵眸光幽暗:「楚王向來在文人之中很有幾分聲譽,與前朝和京城之中的讀書人多有授恩......」

  京城之中的楚王府三天兩頭不是辦詩會,就是比書畫筆墨......

  這種拉攏人心的手段聽起來既風雅又不動聲色,高明得很!

  不過誰也不是傻子,暗地裡楚王的那些做派,蕭明淵也清楚。

  這些天楚王一連私下拜訪了京中許多藩王,又命底下人散布自家皇太孫殿下「不能容人」的謠言。

  說是太孫在位時,齊王、趙王還有先前的吳王等人俱遭人陷害,怕是宣珩這個親侄子容不下他們這些當叔叔的。

  等太孫上位,他們怕是更沒有活路了!

  朝堂之上的官員,也是三番兩次提及「藩王留京」之事,為此大起爭議。

  ——這也大多都是楚王一系的官員率先挑起來的......

  如今對方又專程派了這麼個人,在自家小殿下面前又煽風點火。

  他家皇太孫留人,是為了陷害親王叔們。

  不留人,是身為太孫的宣珩要阻止諸王盡孝,眼裡容不得人......

  這好話歹話都叫一個人說盡了,簡直就是打算將自家小殿下架在火上烤麼!

  蕭明淵笑了笑,開口:「那位姓周的侍讀如此贊同藩王留京......殿下猜猜看,您的那位楚王叔,到底是想留還是不想留?!」

  宣珩有些無奈地看了對方一眼:「我現在還沒什麼證據證明他是楚王的人......」

  蕭明淵一笑:「殿下今夜試過了,不就知道了麼?」

  待到天亮之後,倘若密報的消息能傳到楚王的耳朵里,那便不必再尋什麼證據了。

  只要將人挪到錦衣衛手中,自然會有證據「審」出來......

  宣珩抿了抿唇,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蕭明淵,隨即便不大好意思地小聲開口:「你......你都看出來了啊......我以為我裝得挺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