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告訴我事實,而非虛言。」
他將最易顯露情緒的黑眸暗藏於眼皮之下,自顧自地說著,嗓音緩緩,但總泛著陳年的悲傷,不屬於他,屬於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你會告訴魏孟通、宇文勁、尉遲湛,甚至是與你並無多少情誼的裴處危等人,可你好像就只會騙我,從前在長安亦是,無論是去驪山還是去少陵原,我都可以陪你,但你從來都不會告訴我,而是選擇騙我有疾,然後與宇文勁去。」
「那時我就常常想你不過對我這個隴西而來的少年感到新奇而已,於褚小懷無異,能夠喜歡兩日就已是例外。」
「所以我要自己不再期待,我也不再教導你,最好就此不再往來,但你卻一次又一次地來到我案前,與我言笑晏晏,可其實你的笑從來不只屬於我一人。」
「及至如今,我都仍時常覺得自己僅是你在少女時期的一個寄託,當你不需要,我是否也就成為負擔。」
「可泱泱,明明是你先開始的,是你先與我說話的,是你先百折不饒的,為何我卻成了那個患得患失之人。」
褚清思愕然,她從來不知道男子昔年是那麼想的。
昔年自己騙他大病與宇文勁遊玩歸來後,少年確實又變得冷淡,跪坐於几案前,看著竹簡,神情淡漠,那隻波斯貓就臥在他腿上。
但她以為那是憤怒,遂一直在其身旁軟言致歉,但未有兩日他又回隴西去了,並且多日未歸。
在自己以為少年永遠都不會回長安的時候,他又出現在了堂上,如從前那樣安靜不言地閱看經簡,她已經忘了,後來少年是為何又開始重新接納自己在他身邊言笑。
積壓兩日的情緒得以宣洩,褚清思已然無事,惟聲音仍有些哽咽:「那時阿兄寡言,常遵禮行事,我以為你會像父兄一樣斥責我不顧身體。」
李聞道突然笑了聲:「那如今呢?我將所有愛意明明白白袒露給你,你卻嫌它太多。」
他摩挲著女子那截很細、很細的小指,始終不敢掀眼,因為畏懼:「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我的愛好像總是不合時宜。」
裴月明所言讓他意識到,痛苦的或許不止是他。
褚清思願意做那個主動的人,就像昔年:「我不覺得阿兄的愛是負擔,只是有時候愛意過濃,阿兄會使自己也有所損傷的,我不想看到阿兄受傷。」
「我是憂慮你,並非厭惡你。」
「我只是希望阿兄知道、明白..」
「除了我,阿兄身邊還有很多人。」
「沒有我,阿兄也並不會死。」
聽到最後一句,李聞道緩緩掀起鴉睫,眸光凝固。
褚清思意識到他的異樣,逐字複述:「是嗎?阿兄。」
李聞道看著女子,見她那期盼的神情、盛淚的褐眸,便知道她希望自己給
予肯定的答案。
可他所知道的遠比這還多。
他知道支迦沙摩死前的最後一句話是——「褚昭儀有過兩次生命」。
所以,僧人必須死。
這件事絕對不能被女皇所知曉。
他還知道河西那個巫醫說——「魏國夫人『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屍,以無王氣,卒眩仆不識人者,短命則死』[1]」。
他知道很多卻不能說,不能問。
褚清思還在等。
良久以後,李聞道避開其灼熱的目光,很輕的嗯了聲。
有一個時常愛騙自己的愛人,他好像惟有接受,畢竟自己實在不能放手:「如今可以告訴阿兄,崔家為何要遣人刺殺你了嗎。」
他們回洛陽的途中並不順利,從伊州一路行至隴西,他們就已遭遇過三次刺殺,且每次的目標都是她。
但為使太子照重視此事,使崔家不敢再出手,男子有意宣揚要刺殺的是自己,因為如今太子照還需要他去與崔仲抗衡。
褚清思動了動已有回溫的手指,她並不意外男子會知道刺殺自己的人出自何處:「大概是我隱晦向郭宮人提及了崔盛兒的幼子,所以在得知我行跡之後,崔麗華起了殺心。」
其實她已經後悔。
只是她也不知道自己後悔的到底是何事,是未能讓陛下徹底交出權力,還是後悔讓太子照如此無能之人成為儲君並順利奪權,亦或是後悔倘若那夜崔如儀殺的不是漢壽王妃,而是...太子照,局勢又將有所不同。
然她承認,在發覺崔麗華再一次算計自己,的確一時意氣,做下錯誤的決策。
崔麗華雖然被太子照以安心妊娠為名,不准再觸碰任何政治,但他還需要崔孝及其子弟來幫助自己,所以與崔氏不應在此時決裂。
在太子眼中,她是女皇的人,不可能放心用她,甚至是不會用她,而在女皇那裡,她已經被束之高閣,故而賜封她為魏國夫人。
女皇用行為彰顯對她的重視,使她被迫站在太子照、崔麗華的對立面。
女皇活著,她可以無憂。
若女皇死了,她或許也會有性命之憂。
要麼不讓太子照成功即位,要麼就讓權力永遠都回不到太子照手上。
不過崔麗華也有些愚蠢,她居然敢在此時做出這樣的決策,她雖然是太子妃,有一定的分量,但畢竟也只是一個太子妃,當面臨著生死與利益的選擇,整個崔氏都可能會拋棄她的。
褚清思跪坐端正,兩人面對面而望,認真詢問:「阿兄,若我們利益相悖呢?」
其實她也從未看清過眼前的人,她不知道男子的政治立場,不知道他所要的權力是什麼,所以才不敢吐露絲毫,但魏通、裴居文不同,他們一眼就能看懂其心中所要,故自己能夠毫無顧忌地與他們尋求合作。
李聞道亦嚴肅相待:「我說過,若不能同歸,我便改道而行。」
他捏了捏女子的指骨,低頭為她包裹手掌外側泛白的傷口:「但泱泱,你不能連你要去哪裡都不告訴阿兄,這對我並不公平。」
褚清思自請與男子一同來解決突厥這個隱患,其實還有一個目的,因為她心裡很清楚自己回到洛陽以後的處境可能會變得艱難。
她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惟有博:「我的確有一事,需要阿兄幫忙。」
女皇、太子,自己皆不要臣服。
李聞道看到女子眸中的光芒,用絹帛將傷口裹覆後,輕撓她掌心。
他終於,如願成為她的謀臣:「何樂不為。」
*
次日,雨止,兩人騎馬追至秦州廬舍。
從洛陽而來的左右武衛也已抵達,奉命護送車駕歸返。
然豆盧陵突然有消息傳來,言及突厥王庭有喪。
如今突厥還未有消息,但他們卻可以先得知,皆因豆盧陵是從斥候那裡知道的,上面也必然有永遠都不會被宣揚出來的真相。
李聞道看後,將尺牘遞給女子,神情有憂:「阿史德利死了。」
褚清思匆匆閱過,瞬間知道始末。
阿史那鍃始終都未出逃出過於都斤山,一直蟄伏在暗處,欲要殺阿史那鵠,但卻被阿史德利發覺。
兩人相持之下,年老、體力及精神都不及的阿史德利被一刀砍下頭顱。
可阿史德利一死,誰也不知道阿史那鵠是否還能被約束。
第104章 你所重視的親人不過如此。……
夏四月朔,一駕安車駢馬如往常那樣駛入左掖門。
迎候在闕門的郭宮人站在原地不動,直至車裳出現拂動的痕跡才往前邁了兩步:「魏國夫人。」
褚清思左右足先後落地,長長的絳紅襉裙也猶如一朵木棉花緩墜在地,待直起/因要下車而彎的腰身,不急不慢地對面前的人微笑頷首。
魏國夫人身為外命婦,與內命婦的才人、昭儀不同,無帝王命令是不可隨意出入洛陽宮城,然女皇仍還是命自己每日都以女師的身份來上陽宮教導弘農縣主,又或是以陪伴她左右為由。
而今神壽五年,太子詢被賜死的第五年。
李見音也已經十五歲。
少女早已無需女師,褚清思無比清楚,這就是婦人對自己的捧殺,做給太子等人所看的,並且很有效。
但於旁觀的郭宮人眼中,時常覺得二人間大概還是有那麼一點真情在的,畢竟她們君臣二人都是真的曾彼此傾慕、愛護過對方。
即使如今不再、也不能倂肩,但相處時依舊如往昔,看著並無嫌隙,女皇也常常撫掌大笑,心情極為舒適。
而這是婦人自一月再次大病以來,少有的愉悅。
可倘若褚清思知道其所想,必定會不以為然地一笑。
真的毫無嫌隙嗎?若是毫無嫌隙,為何要郭宮人來闕門前接自己,這是不信任她,惟恐她會再與身邊的宮人有所聯繫,而且衛戍上陽宮的將領也都換成武氏子弟。
婦人怕再出現那夜的事情,更怕又出現一個崔家,以殺她奪權為目標。
不過也仍有人確信女皇會像昔年以太后之位廢掉天子李芳一樣,重新掌權。
比如身邊的郭宮人。<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5_b/bjZ90.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將最易顯露情緒的黑眸暗藏於眼皮之下,自顧自地說著,嗓音緩緩,但總泛著陳年的悲傷,不屬於他,屬於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你會告訴魏孟通、宇文勁、尉遲湛,甚至是與你並無多少情誼的裴處危等人,可你好像就只會騙我,從前在長安亦是,無論是去驪山還是去少陵原,我都可以陪你,但你從來都不會告訴我,而是選擇騙我有疾,然後與宇文勁去。」
「那時我就常常想你不過對我這個隴西而來的少年感到新奇而已,於褚小懷無異,能夠喜歡兩日就已是例外。」
「所以我要自己不再期待,我也不再教導你,最好就此不再往來,但你卻一次又一次地來到我案前,與我言笑晏晏,可其實你的笑從來不只屬於我一人。」
「及至如今,我都仍時常覺得自己僅是你在少女時期的一個寄託,當你不需要,我是否也就成為負擔。」
「可泱泱,明明是你先開始的,是你先與我說話的,是你先百折不饒的,為何我卻成了那個患得患失之人。」
褚清思愕然,她從來不知道男子昔年是那麼想的。
昔年自己騙他大病與宇文勁遊玩歸來後,少年確實又變得冷淡,跪坐於几案前,看著竹簡,神情淡漠,那隻波斯貓就臥在他腿上。
但她以為那是憤怒,遂一直在其身旁軟言致歉,但未有兩日他又回隴西去了,並且多日未歸。
在自己以為少年永遠都不會回長安的時候,他又出現在了堂上,如從前那樣安靜不言地閱看經簡,她已經忘了,後來少年是為何又開始重新接納自己在他身邊言笑。
積壓兩日的情緒得以宣洩,褚清思已然無事,惟聲音仍有些哽咽:「那時阿兄寡言,常遵禮行事,我以為你會像父兄一樣斥責我不顧身體。」
李聞道突然笑了聲:「那如今呢?我將所有愛意明明白白袒露給你,你卻嫌它太多。」
他摩挲著女子那截很細、很細的小指,始終不敢掀眼,因為畏懼:「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我的愛好像總是不合時宜。」
裴月明所言讓他意識到,痛苦的或許不止是他。
褚清思願意做那個主動的人,就像昔年:「我不覺得阿兄的愛是負擔,只是有時候愛意過濃,阿兄會使自己也有所損傷的,我不想看到阿兄受傷。」
「我是憂慮你,並非厭惡你。」
「我只是希望阿兄知道、明白..」
「除了我,阿兄身邊還有很多人。」
「沒有我,阿兄也並不會死。」
聽到最後一句,李聞道緩緩掀起鴉睫,眸光凝固。
褚清思意識到他的異樣,逐字複述:「是嗎?阿兄。」
李聞道看著女子,見她那期盼的神情、盛淚的褐眸,便知道她希望自己給
予肯定的答案。
可他所知道的遠比這還多。
他知道支迦沙摩死前的最後一句話是——「褚昭儀有過兩次生命」。
所以,僧人必須死。
這件事絕對不能被女皇所知曉。
他還知道河西那個巫醫說——「魏國夫人『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屍,以無王氣,卒眩仆不識人者,短命則死』[1]」。
他知道很多卻不能說,不能問。
褚清思還在等。
良久以後,李聞道避開其灼熱的目光,很輕的嗯了聲。
有一個時常愛騙自己的愛人,他好像惟有接受,畢竟自己實在不能放手:「如今可以告訴阿兄,崔家為何要遣人刺殺你了嗎。」
他們回洛陽的途中並不順利,從伊州一路行至隴西,他們就已遭遇過三次刺殺,且每次的目標都是她。
但為使太子照重視此事,使崔家不敢再出手,男子有意宣揚要刺殺的是自己,因為如今太子照還需要他去與崔仲抗衡。
褚清思動了動已有回溫的手指,她並不意外男子會知道刺殺自己的人出自何處:「大概是我隱晦向郭宮人提及了崔盛兒的幼子,所以在得知我行跡之後,崔麗華起了殺心。」
其實她已經後悔。
只是她也不知道自己後悔的到底是何事,是未能讓陛下徹底交出權力,還是後悔讓太子照如此無能之人成為儲君並順利奪權,亦或是後悔倘若那夜崔如儀殺的不是漢壽王妃,而是...太子照,局勢又將有所不同。
然她承認,在發覺崔麗華再一次算計自己,的確一時意氣,做下錯誤的決策。
崔麗華雖然被太子照以安心妊娠為名,不准再觸碰任何政治,但他還需要崔孝及其子弟來幫助自己,所以與崔氏不應在此時決裂。
在太子眼中,她是女皇的人,不可能放心用她,甚至是不會用她,而在女皇那裡,她已經被束之高閣,故而賜封她為魏國夫人。
女皇用行為彰顯對她的重視,使她被迫站在太子照、崔麗華的對立面。
女皇活著,她可以無憂。
若女皇死了,她或許也會有性命之憂。
要麼不讓太子照成功即位,要麼就讓權力永遠都回不到太子照手上。
不過崔麗華也有些愚蠢,她居然敢在此時做出這樣的決策,她雖然是太子妃,有一定的分量,但畢竟也只是一個太子妃,當面臨著生死與利益的選擇,整個崔氏都可能會拋棄她的。
褚清思跪坐端正,兩人面對面而望,認真詢問:「阿兄,若我們利益相悖呢?」
其實她也從未看清過眼前的人,她不知道男子的政治立場,不知道他所要的權力是什麼,所以才不敢吐露絲毫,但魏通、裴居文不同,他們一眼就能看懂其心中所要,故自己能夠毫無顧忌地與他們尋求合作。
李聞道亦嚴肅相待:「我說過,若不能同歸,我便改道而行。」
他捏了捏女子的指骨,低頭為她包裹手掌外側泛白的傷口:「但泱泱,你不能連你要去哪裡都不告訴阿兄,這對我並不公平。」
褚清思自請與男子一同來解決突厥這個隱患,其實還有一個目的,因為她心裡很清楚自己回到洛陽以後的處境可能會變得艱難。
她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惟有博:「我的確有一事,需要阿兄幫忙。」
女皇、太子,自己皆不要臣服。
李聞道看到女子眸中的光芒,用絹帛將傷口裹覆後,輕撓她掌心。
他終於,如願成為她的謀臣:「何樂不為。」
*
次日,雨止,兩人騎馬追至秦州廬舍。
從洛陽而來的左右武衛也已抵達,奉命護送車駕歸返。
然豆盧陵突然有消息傳來,言及突厥王庭有喪。
如今突厥還未有消息,但他們卻可以先得知,皆因豆盧陵是從斥候那裡知道的,上面也必然有永遠都不會被宣揚出來的真相。
李聞道看後,將尺牘遞給女子,神情有憂:「阿史德利死了。」
褚清思匆匆閱過,瞬間知道始末。
阿史那鍃始終都未出逃出過於都斤山,一直蟄伏在暗處,欲要殺阿史那鵠,但卻被阿史德利發覺。
兩人相持之下,年老、體力及精神都不及的阿史德利被一刀砍下頭顱。
可阿史德利一死,誰也不知道阿史那鵠是否還能被約束。
第104章 你所重視的親人不過如此。……
夏四月朔,一駕安車駢馬如往常那樣駛入左掖門。
迎候在闕門的郭宮人站在原地不動,直至車裳出現拂動的痕跡才往前邁了兩步:「魏國夫人。」
褚清思左右足先後落地,長長的絳紅襉裙也猶如一朵木棉花緩墜在地,待直起/因要下車而彎的腰身,不急不慢地對面前的人微笑頷首。
魏國夫人身為外命婦,與內命婦的才人、昭儀不同,無帝王命令是不可隨意出入洛陽宮城,然女皇仍還是命自己每日都以女師的身份來上陽宮教導弘農縣主,又或是以陪伴她左右為由。
而今神壽五年,太子詢被賜死的第五年。
李見音也已經十五歲。
少女早已無需女師,褚清思無比清楚,這就是婦人對自己的捧殺,做給太子等人所看的,並且很有效。
但於旁觀的郭宮人眼中,時常覺得二人間大概還是有那麼一點真情在的,畢竟她們君臣二人都是真的曾彼此傾慕、愛護過對方。
即使如今不再、也不能倂肩,但相處時依舊如往昔,看著並無嫌隙,女皇也常常撫掌大笑,心情極為舒適。
而這是婦人自一月再次大病以來,少有的愉悅。
可倘若褚清思知道其所想,必定會不以為然地一笑。
真的毫無嫌隙嗎?若是毫無嫌隙,為何要郭宮人來闕門前接自己,這是不信任她,惟恐她會再與身邊的宮人有所聯繫,而且衛戍上陽宮的將領也都換成武氏子弟。
婦人怕再出現那夜的事情,更怕又出現一個崔家,以殺她奪權為目標。
不過也仍有人確信女皇會像昔年以太后之位廢掉天子李芳一樣,重新掌權。
比如身邊的郭宮人。<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5_b/bjZ90.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