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這個老奴不知,可老奴知道太子一向孝順懂事,定會明白陛下的苦心的。」
永慶帝忽地笑了,「朕倒是希望他同朕鬧一鬧。如不是這個宋世子,朕都不知他如此執拗!」
「老奴說句僭越的話,這不正是隨了陛下嗎?」延吉壯著膽子抬眸,聲音卻很輕:「所有的苦都往心裡咽,天大的委屈也只肯自己扛……」
「隨朕麼?」永慶帝垂眸,哪裡是隨他,分明是隨了薛迎心的倔性子。她當年便是這般,寧肯咬碎了牙往肚裡咽,也絕不向他低一次頭。
當年是他不顧她的勸阻,執意過江追殺定王陳絕,導致她被擄走。若非如此,他們母子也不會流落在外六年之久。
眼下忽然又冒出一個赫連信,還拿著薛迎心的貼身之物……
從太子進宮到立儲,暗影處的流言就如附骨之疽,他冷眼旁觀這些年,那些暗流涌動的蛛絲馬跡,今日終是露出了馬腳。
「吩咐右影衛,暗中盯著皇城司和大理寺。」
既然有人非要動我大梁根基,那便讓這些魑魅魍魎知道,什麼叫天子一怒!
殿中忽然漫過一絲苦藥味,司藥使捧著藥盞輕步入內,低聲道:「陛下,藥已經煎好了。」
永慶帝眉心微蹙,眼底閃過一絲不耐,卻仍接過藥碗,仰首飲盡。
「朕這副身子,不過是給將死之人徒增折磨罷了。」他輕嗤一聲,將空碗重重擱下,瓷底碰出清脆一響。
延吉這時躬身接過藥碗,聲音壓得極低:「陛下福澤深厚,萬壽無疆,太醫說了,這藥須得連服才能見效……」
「一幫庸醫罷了!」
延吉揮手讓司藥使退下,轉而勸道:「奴才聽說南州還有巫醫的後人,或許還有其他法子?」
永慶帝望著宋昭遠去的方向,神色一動,「為宋晏醫治的巫醫,是不是快到盛京了?」
「回陛下,左影衛索江傳來的消息,還有兩日便能抵達京都。」
「太子哪裡……可醒了?」
延吉搖了搖頭,「聽唐大夫說太子所中之毒,應是半月散的伴生毒,兇險異常。眼下暫時壓制住了毒性,還需尋找解藥。」
……
宋昭的值房被安置在御書房東側的絳雪軒。
三楹精舍雖不寬敞,卻勝在清幽雅致。臨窗一張黃花梨書案,旁邊立著素絹屏風,連帳幔都用的青碧色雲紋錦,處處透著御用的體面。
軒內還有兩個伺候的宮人。
宮女若水十五歲,生得眉目如畫,做事卻極穩妥;小公公安和才十二三歲年紀,機靈得像只小雀兒,專管往來傳話。
細問之下,若水原是御茶房方菱姑姑的徒弟,安和則是延吉公公的乾兒子。
宋昭心中便有了定數。
大總管延吉最了解聖意,他能讓自己的乾兒子來絳雪軒侍候,必有成算,她的性命暫時無憂,或許前途還能一片大好。
宋昭初入宮闈,不敢有半分逾矩。在絳雪軒略整了整衣冠,便又回到御書房外靜候。
永慶帝勤政夙興夜寐。午後小憩未及半個時辰,便接連召見三批朝臣;晚膳匆匆用過,又埋首批閱奏摺,直至更漏三響。
宋昭執墨侍立,那方上好的松煙墨
竟磨去了小半。
待到宮人掌燈時分,她的手腕早已酸軟不堪,卻仍挺直腰背不敢稍懈。
永慶帝看在眼裡,卻未點破。
宋昭深夜回到絳雪軒,累得倒頭就睡,卻睡得十分安穩。
第二日有了經驗,宋昭做起事來格外得心應手起來。
近日廷議一直圍繞天子祭天一事。
依據祖制,這本該是天子親祭,永慶帝卻已連續兩年交由太子蕭鉞代行。
而今,太子中毒之事雖被永慶帝一紙封口令壓下,群臣嘴上說著「太子出城辦差」,可眼底的暗潮卻騙不了人。
祭天人選之爭愈演愈烈,幾位皇子門下的奏摺雪片般飛向御案。
鄭國公一系力推五皇子,奏章中極言其「通曉天文曆法,精研祭祀典儀」。今日廷議,卻又有多位大臣聯名保舉三皇子,稱其「仁德寬厚,禮賢下士」。
這哪裡是在議祭天,分明是在試探國本。
御書房內,永慶帝怒極反笑,猛地將御案上的奏摺盡數掃落。雪片般的奏章紛紛揚揚灑了滿地,硃批未乾的墨跡在青磚上洇開血一般的痕跡。
「好一個禮賢下士!好一個精通典儀!」
帝王的聲音似淬了冰,驚得殿外值守的金甲衛都不由繃直了脊背。
路公公慌忙跪在角落裡,連頭都不敢抬,只聽得永慶帝冷笑道:「朕還沒死呢,這些奏摺倒先爭起從龍之功來了?」
宋昭垂著頭,忍不住勸解道:「陛下喜怒,龍體要緊。」
永慶帝聲音略緩了緩,吩咐路公公道:「路通,去太醫院問問,若還不能令太子醒來,朕摘了他們的腦袋……」
路公公領旨,急忙去了太醫院。
宋昭猶豫再三開了口:「陛下,臣在南州時偶遇一位醫師,極擅長解毒,這兩日應該能到京都,或可為太子一試?」
永慶帝眸光森冷,指尖輕叩御案:「宋卿可敢為這醫師作保?」
宋昭重重叩首,額間抵著冰涼的青磚:「微臣願以性命作保!」
「性命?」帝王突然冷笑,龍袖掃落案上茶盞,瓷片在宋昭膝前迸裂,「若太子有半分差池……朕要宋氏滿門陪葬!」
「臣定不會讓太子有事,」宋昭聲音顫抖卻斬釘截鐵。
殿內忽然一靜。
良久,永慶帝滄桑的聲音響起:「記住,朕要的不是你宋氏滿門的血,而是太子的安然無恙。」
「臣……定當竭盡全力!」
「明日休沐,你回去將那位醫師帶來吧!」
……
再次踏入東宮,宋昭恍若隔世。
幸得巫醫及時來了盛京。原以為她不肯進宮醫治太子,在宋昭講清楚原委後,她竟答應了下來。
或許是因為九葉靈芝草,或許是因為前朝的半月散,勾起了巫醫的好奇心,才答應了吧?宋昭如此想。
她按照巫醫的藥單,將永安堂中能用的藥材全都調了一遍,又專門打造了若干銀針。
黃昏時分,借著夜色的遮掩,他們一同進了東宮。
延吉一路跟隨,直到巫醫進了太子寢殿,他便止住了腳步。
同樣的,宋昭也停在了在玉階下,沒有永慶帝的旨意,她不敢貿然見蕭鉞。
「世子請回吧,這裡老奴盯著,有消息定會知會絳雪軒,還請世子放心。」
宋昭抬眸望向殿外,朱漆廊下懸著的八寶琉璃宮燈在夜風中輕晃,燈影在她素白的臉上忽明忽暗。
「祭天……只剩下五日了。」她輕聲道,聲音散在穿堂而過的寒風裡。
「世子放心吧,太子殿下是九曜護帝星的命格,定不會有事。」
宋昭心念一動。
赫連信的生辰八字和太子殿下的一致,那這命格也是相同?這背後布局之人,不可不謂險惡。
「延總管,為太子批命的欽天監監正是如今的赫連朔大人嗎?」
延吉沉思片刻道:「不是赫連大人所批,不過,赫連大人那時已入了欽天監。」
宋昭眼中驟然閃過一絲銳光,像是夜空中划過的流星:「那前任欽天監監正……如今身在何處?」
延吉身形驟然一滯,手中拂塵無意識地纏緊:「前任監正徐大人,三年前得了癔症,如今在宮外靜養。」
「得了癔症?」宋昭眉心微蹙。
延吉左右環顧,忽然壓低嗓音:「說來蹊蹺。徐大人素來謹慎,那日卻直闖御書房,披髮跣足高喊……」
「喊的什麼?」宋昭急問。
延吉喉頭滾動,「說什麼紫微垣帝星晦暗,熒惑守心大凶之兆……緊接著他像靈魂出竅般,喃喃自語見到了陳王……」
宋昭猛地倒退半步,這話不是當初梁帝滅陳前,造勢所用的託詞嗎?
怎麼又涉及到了前陳?
未及細想,唐大夫這時急匆匆走出來,手中拿著一個青瓷小瓶。
「請世子幫忙分辨一下,那日殿下服藥時可是這個味道?」
宋昭擰開封口,湊近了聞了又聞。
唐大夫緊張地問:「不對嗎?這瓶是最接近了啊!老夫仔細研究了郡主的脈象,又從偏殿尋得香灰……和巫醫剛剛研究過……」
「就是這個味道。」宋昭打斷了他的話,篤定道:「就是這個!」
唐大夫忽地笑了,連日籠罩在眉間的陰翳一併消散了去,連連說道:「太好了,太好了。」
宋昭緊繃的心弦緊跟著鬆懈下來,仿佛千斤重擔從肩頭卸下。
太子轉危為安,偏殿的風波,總算能過去了。
那她,又該何去何從呢?
宋昭望著宮牆上方四角天空,牆角寒梅怒放,忽覺自己就像紛落的花瓣,飄飄蕩蕩,不知歸處。<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5_b/bjZ91.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永慶帝忽地笑了,「朕倒是希望他同朕鬧一鬧。如不是這個宋世子,朕都不知他如此執拗!」
「老奴說句僭越的話,這不正是隨了陛下嗎?」延吉壯著膽子抬眸,聲音卻很輕:「所有的苦都往心裡咽,天大的委屈也只肯自己扛……」
「隨朕麼?」永慶帝垂眸,哪裡是隨他,分明是隨了薛迎心的倔性子。她當年便是這般,寧肯咬碎了牙往肚裡咽,也絕不向他低一次頭。
當年是他不顧她的勸阻,執意過江追殺定王陳絕,導致她被擄走。若非如此,他們母子也不會流落在外六年之久。
眼下忽然又冒出一個赫連信,還拿著薛迎心的貼身之物……
從太子進宮到立儲,暗影處的流言就如附骨之疽,他冷眼旁觀這些年,那些暗流涌動的蛛絲馬跡,今日終是露出了馬腳。
「吩咐右影衛,暗中盯著皇城司和大理寺。」
既然有人非要動我大梁根基,那便讓這些魑魅魍魎知道,什麼叫天子一怒!
殿中忽然漫過一絲苦藥味,司藥使捧著藥盞輕步入內,低聲道:「陛下,藥已經煎好了。」
永慶帝眉心微蹙,眼底閃過一絲不耐,卻仍接過藥碗,仰首飲盡。
「朕這副身子,不過是給將死之人徒增折磨罷了。」他輕嗤一聲,將空碗重重擱下,瓷底碰出清脆一響。
延吉這時躬身接過藥碗,聲音壓得極低:「陛下福澤深厚,萬壽無疆,太醫說了,這藥須得連服才能見效……」
「一幫庸醫罷了!」
延吉揮手讓司藥使退下,轉而勸道:「奴才聽說南州還有巫醫的後人,或許還有其他法子?」
永慶帝望著宋昭遠去的方向,神色一動,「為宋晏醫治的巫醫,是不是快到盛京了?」
「回陛下,左影衛索江傳來的消息,還有兩日便能抵達京都。」
「太子哪裡……可醒了?」
延吉搖了搖頭,「聽唐大夫說太子所中之毒,應是半月散的伴生毒,兇險異常。眼下暫時壓制住了毒性,還需尋找解藥。」
……
宋昭的值房被安置在御書房東側的絳雪軒。
三楹精舍雖不寬敞,卻勝在清幽雅致。臨窗一張黃花梨書案,旁邊立著素絹屏風,連帳幔都用的青碧色雲紋錦,處處透著御用的體面。
軒內還有兩個伺候的宮人。
宮女若水十五歲,生得眉目如畫,做事卻極穩妥;小公公安和才十二三歲年紀,機靈得像只小雀兒,專管往來傳話。
細問之下,若水原是御茶房方菱姑姑的徒弟,安和則是延吉公公的乾兒子。
宋昭心中便有了定數。
大總管延吉最了解聖意,他能讓自己的乾兒子來絳雪軒侍候,必有成算,她的性命暫時無憂,或許前途還能一片大好。
宋昭初入宮闈,不敢有半分逾矩。在絳雪軒略整了整衣冠,便又回到御書房外靜候。
永慶帝勤政夙興夜寐。午後小憩未及半個時辰,便接連召見三批朝臣;晚膳匆匆用過,又埋首批閱奏摺,直至更漏三響。
宋昭執墨侍立,那方上好的松煙墨
竟磨去了小半。
待到宮人掌燈時分,她的手腕早已酸軟不堪,卻仍挺直腰背不敢稍懈。
永慶帝看在眼裡,卻未點破。
宋昭深夜回到絳雪軒,累得倒頭就睡,卻睡得十分安穩。
第二日有了經驗,宋昭做起事來格外得心應手起來。
近日廷議一直圍繞天子祭天一事。
依據祖制,這本該是天子親祭,永慶帝卻已連續兩年交由太子蕭鉞代行。
而今,太子中毒之事雖被永慶帝一紙封口令壓下,群臣嘴上說著「太子出城辦差」,可眼底的暗潮卻騙不了人。
祭天人選之爭愈演愈烈,幾位皇子門下的奏摺雪片般飛向御案。
鄭國公一系力推五皇子,奏章中極言其「通曉天文曆法,精研祭祀典儀」。今日廷議,卻又有多位大臣聯名保舉三皇子,稱其「仁德寬厚,禮賢下士」。
這哪裡是在議祭天,分明是在試探國本。
御書房內,永慶帝怒極反笑,猛地將御案上的奏摺盡數掃落。雪片般的奏章紛紛揚揚灑了滿地,硃批未乾的墨跡在青磚上洇開血一般的痕跡。
「好一個禮賢下士!好一個精通典儀!」
帝王的聲音似淬了冰,驚得殿外值守的金甲衛都不由繃直了脊背。
路公公慌忙跪在角落裡,連頭都不敢抬,只聽得永慶帝冷笑道:「朕還沒死呢,這些奏摺倒先爭起從龍之功來了?」
宋昭垂著頭,忍不住勸解道:「陛下喜怒,龍體要緊。」
永慶帝聲音略緩了緩,吩咐路公公道:「路通,去太醫院問問,若還不能令太子醒來,朕摘了他們的腦袋……」
路公公領旨,急忙去了太醫院。
宋昭猶豫再三開了口:「陛下,臣在南州時偶遇一位醫師,極擅長解毒,這兩日應該能到京都,或可為太子一試?」
永慶帝眸光森冷,指尖輕叩御案:「宋卿可敢為這醫師作保?」
宋昭重重叩首,額間抵著冰涼的青磚:「微臣願以性命作保!」
「性命?」帝王突然冷笑,龍袖掃落案上茶盞,瓷片在宋昭膝前迸裂,「若太子有半分差池……朕要宋氏滿門陪葬!」
「臣定不會讓太子有事,」宋昭聲音顫抖卻斬釘截鐵。
殿內忽然一靜。
良久,永慶帝滄桑的聲音響起:「記住,朕要的不是你宋氏滿門的血,而是太子的安然無恙。」
「臣……定當竭盡全力!」
「明日休沐,你回去將那位醫師帶來吧!」
……
再次踏入東宮,宋昭恍若隔世。
幸得巫醫及時來了盛京。原以為她不肯進宮醫治太子,在宋昭講清楚原委後,她竟答應了下來。
或許是因為九葉靈芝草,或許是因為前朝的半月散,勾起了巫醫的好奇心,才答應了吧?宋昭如此想。
她按照巫醫的藥單,將永安堂中能用的藥材全都調了一遍,又專門打造了若干銀針。
黃昏時分,借著夜色的遮掩,他們一同進了東宮。
延吉一路跟隨,直到巫醫進了太子寢殿,他便止住了腳步。
同樣的,宋昭也停在了在玉階下,沒有永慶帝的旨意,她不敢貿然見蕭鉞。
「世子請回吧,這裡老奴盯著,有消息定會知會絳雪軒,還請世子放心。」
宋昭抬眸望向殿外,朱漆廊下懸著的八寶琉璃宮燈在夜風中輕晃,燈影在她素白的臉上忽明忽暗。
「祭天……只剩下五日了。」她輕聲道,聲音散在穿堂而過的寒風裡。
「世子放心吧,太子殿下是九曜護帝星的命格,定不會有事。」
宋昭心念一動。
赫連信的生辰八字和太子殿下的一致,那這命格也是相同?這背後布局之人,不可不謂險惡。
「延總管,為太子批命的欽天監監正是如今的赫連朔大人嗎?」
延吉沉思片刻道:「不是赫連大人所批,不過,赫連大人那時已入了欽天監。」
宋昭眼中驟然閃過一絲銳光,像是夜空中划過的流星:「那前任欽天監監正……如今身在何處?」
延吉身形驟然一滯,手中拂塵無意識地纏緊:「前任監正徐大人,三年前得了癔症,如今在宮外靜養。」
「得了癔症?」宋昭眉心微蹙。
延吉左右環顧,忽然壓低嗓音:「說來蹊蹺。徐大人素來謹慎,那日卻直闖御書房,披髮跣足高喊……」
「喊的什麼?」宋昭急問。
延吉喉頭滾動,「說什麼紫微垣帝星晦暗,熒惑守心大凶之兆……緊接著他像靈魂出竅般,喃喃自語見到了陳王……」
宋昭猛地倒退半步,這話不是當初梁帝滅陳前,造勢所用的託詞嗎?
怎麼又涉及到了前陳?
未及細想,唐大夫這時急匆匆走出來,手中拿著一個青瓷小瓶。
「請世子幫忙分辨一下,那日殿下服藥時可是這個味道?」
宋昭擰開封口,湊近了聞了又聞。
唐大夫緊張地問:「不對嗎?這瓶是最接近了啊!老夫仔細研究了郡主的脈象,又從偏殿尋得香灰……和巫醫剛剛研究過……」
「就是這個味道。」宋昭打斷了他的話,篤定道:「就是這個!」
唐大夫忽地笑了,連日籠罩在眉間的陰翳一併消散了去,連連說道:「太好了,太好了。」
宋昭緊繃的心弦緊跟著鬆懈下來,仿佛千斤重擔從肩頭卸下。
太子轉危為安,偏殿的風波,總算能過去了。
那她,又該何去何從呢?
宋昭望著宮牆上方四角天空,牆角寒梅怒放,忽覺自己就像紛落的花瓣,飄飄蕩蕩,不知歸處。<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5_b/bjZ91.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