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頁
大軍霧甲星途,以全速急行軍,五日後的黃昏,便趕到了小城。
那一夥兒馬賊人數約五六百眾,怎敵這邊五千強兵,也不用什麼計策,到達後,李忠節當先衝突,不過一盞茶功夫,對方應也知斷無取勝可能,迅速撤退,戴圍城得解,天也才剛擦黑。
只是於白姝君而言,她這一行百人,已在此被困多日,突然見到李霓裳領著軍隊開到,瞬時解圍,歡喜感激,自不必多言。
原來只她自己也就罷了,此行因拗不過愛女的纏磨,憐她前次所受之苦,想著這回不算辛苦,路程也都是熟路,便帶上同行,沒想到竟會遭此意外。
當夜二人同宿一床,阿皎躺在中間,敘舊話新,談天說地,夾雜著阿皎的笑聲,縱然太下依舊亂戰,世上兵荒馬亂,但這個時刻,這一張小小的床榻,便也足以承載片刻的歡欣和熱鬧了。
李霓裳將自己收到無名信的事告訴他。起身下榻,取信給她看。白姝君看完信,沉吟了下,說:「我若所料沒錯,信或是夏家兒子夏惟鈺所寫。此前兩家節賀往來,我見過他的筆跡,與這很像。」
「是他?」李霓裳終於想了起來。
「他若知道,為何不公開具名,況且,他是如何得知阿嫂你被困在此的消息的?」
白姝君似若有所思,卻沒立刻說話。李霓裳問完,很快,自己便也醒悟了過來。
「難道內奸便是便是出自他家?」她吃驚道。
白姝君道:「若是如我所猜,主謀怕應是顧家。他家此前因為婚事不成,應是懷恨在心,或有所動作,裡應外合,他兩家孟不離焦,應是不得已跟從,他家兒子才會匿名發信給報訊。」
「上次阿皎出事,我便疑心應有內奸協同。只是不敢肯定,如今看來,極大可能,我會儘快發信給韓枯松,讓他留意!」
二人已是多年未見,此番相見,起初仿佛都有默契地避免主動先提及裴世瑜和天王新近的噩耗,片刻後,白姝君望了她一眼,終於還是說道:「天王之事……消息傳來之時,夫君已經在北境,我寫信,已經告訴他了。他意外之餘,也唏噓許久。」白姝君說道。
李霓裳眼前浮出天王最後時刻和她說話的樣子,雖然過去已有數月,想起來,心中卻依然難過。
「他……知道了嗎?」她終於還是抑不住,輕聲問道。
白姝君搖頭:「他阿兄思慮過後,決定等戰罷,再將消息告訴他。」
李霓裳靜默了片刻,將那日自己的親歷說了。
白姝君顯也是受到些震動,緩緩搖頭,嘆息:「他雖性情有異於常人,卻也是真正性情中人。以如此方式離去,配得上他天王之號。」
又安慰道:「你也不必過多自責。彼此敵對,此事便是有武節參與,也天經地義。天王他自己從前不也常征伐別家?入濁世如涉大江,登舟之初,已當懷覆舟之心。與你無關。何況,我看他應當也是個通透瀟灑之人,聽你講述,他去之前,心中應該是痛快的,既如此,你又何必執著難過?」
阿皎已甜甜睡去。
她安慰完,將李霓裳摟入懷中。李霓裳長發婉轉,伏在她的身前,情緒終於慢慢好了些。
「我毒發後,是他救了我。他怎會在那裡的?」片刻後,李霓裳終於還是忍不住,又悶聲問道。
「他啊,在河西聽聞阿皎出事後,知阿皎不可能會去他那裡,總算是肯出來了,火速前來,那日見到你派人送回阿皎,聽到你為救出阿皎廢了頗多周折,中間還夾雜那崔重晏,他沒說什麼,但當夜人便不見了。這一去就是許久。後來北邊又打了起來,他徑直去了。」
白姝君不緊不慢,娓娓道來。
李霓裳沉默。
「毋多擔心。」她輕輕拍了拍她的背。
「公主你知道嗎,我少時,十三歲那年,認識君侯的第一天,他身上便掛著血。這些年,打仗更是家常便飯。你知道每回他在外廝殺,我都是如何對說的嗎?」
李霓裳睜眸,從她懷裡慢慢坐了起來:「如何說?」
「他若註定屬於刀劍,妾便把自己修煉成鞘。他若有一日會為國死,妾便替他把國活成家!」
李霓裳怔了。
「如此,我便不會過於擔憂。公主你還年輕,這些經歷也不多,日後公主若是也遇到如我這般的男子,自然就會領悟了。」
白姝君看著她,微笑說道。
李霓裳慢慢再次依偎進她懷裡,緊緊抱住了她。
第165章
次日清早, 李霓裳的軍隊護著白姝君的馬隊,繼續往河東趕去。
上路的第二天,白姝君便收到南線來自絳州的急報, 韓枯松和潞州刺史與何尚義大戰正酣的時候, 那梁胄或是與何尚義達成某種協議,糾集三萬人馬,竟也加了進來。
此前誰會料到天王如此意外身死,以致於此前受他統御的多股勢力分崩離析,因此, 在預先的計劃中, 這一場大戰,南線並非重點,重點是在北方。
更何況梁胄從多年前投效天王起,就十分穩定, 從未有過任何越界之舉。那時誰會想到他會如此發兵而來。
何尚義能在天下手下坐到前幾的位置,人品如何不論,勇猛善戰是必定的。原本就只打成攻防相當的態勢。
現在又加上這三萬大軍。這絕不是個小數字。
李霓裳和白姝君焦急不已。雖然這邊只有五千, 遠不及對方三萬,但也是一個助力。便加緊行軍, 在十來天后, 終於趕到。兩方加在一起,雖然數量仍相差不少,但總算可以打一打。
李忠節英勇善戰, 頻頻立功。
就在眾人可以略略送一口氣的時候, 這一日,又來個極大的壞消息。
崔重晏竟然也率領大軍五萬之眾,浩浩蕩蕩, 抵達河東,加入攻陣。
原本就已處於劣勢,此刻對方又添五萬,更不用說,是他的軍隊。
北境的大戰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決戰。
這是一場準備多年的,或能給北境換來幾十年和平的戰爭。
軍民同仇敵愾,加倍備戰,準備迎接一場或最大考驗的惡戰。
李霓裳和白姝君前些天已到太原府。
獲悉這個消息,兩個人的第一個反應都是立刻回到潞州。
軍民都已動員,這些天,每天都有許多人從四面八方到來,或送糧送衣,或自願加入城防。
她身為主母,更不可退。
至於李霓裳,理由也很簡單。
她領來的五千武節軍在那裡,他們認她為主,她自然也要和他們同在。
或是看出她的堅決,白姝君也未開口勸阻,二人一併轉回到南線前方。
城頭的青磚已染赭色,三丈高的城牆下,遠處,三座連營呈犄角之勢,扎在曠野間,鹿砦木樁,如獠牙般羅列,點點旗幟隨風招展,隱約,身子可見鐵騎穿梭於營道之間,士兵操練的吆喝聲,隨晚風斷續飄來。
暮色漸濃,對面,野地里次第亮起無數的火把,遠遠望去,如點點浮沉的鬼火,漫山遍野,一望無際。
據刺探,白天遠遠看到崔重晏、何尚義和梁胄三人碰頭,分開時,三人看起來似乎頗為和氣,似乎達成了某種共議。
看起來,對面三方,不像尋常的鬆散聯盟,作戰時容易各自保留相互掣肘。
倘若對面已經商議完畢,新的大戰,隨即便會開始。
這三方能談攏,道理也很明了。
天王不存,裴家愈發顯得刺眼。莫說另外兩位,即便對於崔重晏來說,眼下應該也是他能攻破河東的最好機會。至於攻破之後,所得如何分配,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再根據實力圈地。
這,就是如今這亂世的法則。
他們的推斷,在第二天的就迅速得到了應驗。
五更鼓殘,天光未破。
城池驟然沸騰,戰馬嘶鳴,鐵甲碰撞,急促的腳步聲踏碎了黎明前的寂靜。
城外敵營火光驟亮,如熔岩傾瀉而出,照得曠野一片紅雲。雲梯高聳,石車列陣,黑壓壓的軍陣,如潮水般從遠處向城牆壓來。後方,戰鼓隆隆,震得人心頭髮顫。
李霓裳方和城中的一群婦人一道,送來今早的餐食。沒想到如此早,對面便迫不及待地開始發動攻城。士兵們來不及吃完口裡的食物,便紛紛立刻各歸其位,緊張而不雜亂。
李霓裳扶住垛口,透過箭孔望去。
三方軍隊服色不同,很容易一眼便區分出來。
崔重晏在前,另外二人在後,三股軍隊,呈正三角犄角之勢。
鋒矢之位,便是崔重晏。
這令李霓裳稍覺意外。這個位置,毫無疑問,意味著精銳先鋒,需具備極強的突破力和士氣。同樣,高風險,亦是高威懾,鋒矢位承受最大的傷亡壓力,故需死戰不退之師。
這和他留給李霓裳的印象完全不同。
在她的所想里,以他的審慎,像這種可以預見的必定是惡鬥的血戰里,他不至於會處於如此一個位置。<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5_b/bjZ9I.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那一夥兒馬賊人數約五六百眾,怎敵這邊五千強兵,也不用什麼計策,到達後,李忠節當先衝突,不過一盞茶功夫,對方應也知斷無取勝可能,迅速撤退,戴圍城得解,天也才剛擦黑。
只是於白姝君而言,她這一行百人,已在此被困多日,突然見到李霓裳領著軍隊開到,瞬時解圍,歡喜感激,自不必多言。
原來只她自己也就罷了,此行因拗不過愛女的纏磨,憐她前次所受之苦,想著這回不算辛苦,路程也都是熟路,便帶上同行,沒想到竟會遭此意外。
當夜二人同宿一床,阿皎躺在中間,敘舊話新,談天說地,夾雜著阿皎的笑聲,縱然太下依舊亂戰,世上兵荒馬亂,但這個時刻,這一張小小的床榻,便也足以承載片刻的歡欣和熱鬧了。
李霓裳將自己收到無名信的事告訴他。起身下榻,取信給她看。白姝君看完信,沉吟了下,說:「我若所料沒錯,信或是夏家兒子夏惟鈺所寫。此前兩家節賀往來,我見過他的筆跡,與這很像。」
「是他?」李霓裳終於想了起來。
「他若知道,為何不公開具名,況且,他是如何得知阿嫂你被困在此的消息的?」
白姝君似若有所思,卻沒立刻說話。李霓裳問完,很快,自己便也醒悟了過來。
「難道內奸便是便是出自他家?」她吃驚道。
白姝君道:「若是如我所猜,主謀怕應是顧家。他家此前因為婚事不成,應是懷恨在心,或有所動作,裡應外合,他兩家孟不離焦,應是不得已跟從,他家兒子才會匿名發信給報訊。」
「上次阿皎出事,我便疑心應有內奸協同。只是不敢肯定,如今看來,極大可能,我會儘快發信給韓枯松,讓他留意!」
二人已是多年未見,此番相見,起初仿佛都有默契地避免主動先提及裴世瑜和天王新近的噩耗,片刻後,白姝君望了她一眼,終於還是說道:「天王之事……消息傳來之時,夫君已經在北境,我寫信,已經告訴他了。他意外之餘,也唏噓許久。」白姝君說道。
李霓裳眼前浮出天王最後時刻和她說話的樣子,雖然過去已有數月,想起來,心中卻依然難過。
「他……知道了嗎?」她終於還是抑不住,輕聲問道。
白姝君搖頭:「他阿兄思慮過後,決定等戰罷,再將消息告訴他。」
李霓裳靜默了片刻,將那日自己的親歷說了。
白姝君顯也是受到些震動,緩緩搖頭,嘆息:「他雖性情有異於常人,卻也是真正性情中人。以如此方式離去,配得上他天王之號。」
又安慰道:「你也不必過多自責。彼此敵對,此事便是有武節參與,也天經地義。天王他自己從前不也常征伐別家?入濁世如涉大江,登舟之初,已當懷覆舟之心。與你無關。何況,我看他應當也是個通透瀟灑之人,聽你講述,他去之前,心中應該是痛快的,既如此,你又何必執著難過?」
阿皎已甜甜睡去。
她安慰完,將李霓裳摟入懷中。李霓裳長發婉轉,伏在她的身前,情緒終於慢慢好了些。
「我毒發後,是他救了我。他怎會在那裡的?」片刻後,李霓裳終於還是忍不住,又悶聲問道。
「他啊,在河西聽聞阿皎出事後,知阿皎不可能會去他那裡,總算是肯出來了,火速前來,那日見到你派人送回阿皎,聽到你為救出阿皎廢了頗多周折,中間還夾雜那崔重晏,他沒說什麼,但當夜人便不見了。這一去就是許久。後來北邊又打了起來,他徑直去了。」
白姝君不緊不慢,娓娓道來。
李霓裳沉默。
「毋多擔心。」她輕輕拍了拍她的背。
「公主你知道嗎,我少時,十三歲那年,認識君侯的第一天,他身上便掛著血。這些年,打仗更是家常便飯。你知道每回他在外廝殺,我都是如何對說的嗎?」
李霓裳睜眸,從她懷裡慢慢坐了起來:「如何說?」
「他若註定屬於刀劍,妾便把自己修煉成鞘。他若有一日會為國死,妾便替他把國活成家!」
李霓裳怔了。
「如此,我便不會過於擔憂。公主你還年輕,這些經歷也不多,日後公主若是也遇到如我這般的男子,自然就會領悟了。」
白姝君看著她,微笑說道。
李霓裳慢慢再次依偎進她懷裡,緊緊抱住了她。
第165章
次日清早, 李霓裳的軍隊護著白姝君的馬隊,繼續往河東趕去。
上路的第二天,白姝君便收到南線來自絳州的急報, 韓枯松和潞州刺史與何尚義大戰正酣的時候, 那梁胄或是與何尚義達成某種協議,糾集三萬人馬,竟也加了進來。
此前誰會料到天王如此意外身死,以致於此前受他統御的多股勢力分崩離析,因此, 在預先的計劃中, 這一場大戰,南線並非重點,重點是在北方。
更何況梁胄從多年前投效天王起,就十分穩定, 從未有過任何越界之舉。那時誰會想到他會如此發兵而來。
何尚義能在天下手下坐到前幾的位置,人品如何不論,勇猛善戰是必定的。原本就只打成攻防相當的態勢。
現在又加上這三萬大軍。這絕不是個小數字。
李霓裳和白姝君焦急不已。雖然這邊只有五千, 遠不及對方三萬,但也是一個助力。便加緊行軍, 在十來天后, 終於趕到。兩方加在一起,雖然數量仍相差不少,但總算可以打一打。
李忠節英勇善戰, 頻頻立功。
就在眾人可以略略送一口氣的時候, 這一日,又來個極大的壞消息。
崔重晏竟然也率領大軍五萬之眾,浩浩蕩蕩, 抵達河東,加入攻陣。
原本就已處於劣勢,此刻對方又添五萬,更不用說,是他的軍隊。
北境的大戰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決戰。
這是一場準備多年的,或能給北境換來幾十年和平的戰爭。
軍民同仇敵愾,加倍備戰,準備迎接一場或最大考驗的惡戰。
李霓裳和白姝君前些天已到太原府。
獲悉這個消息,兩個人的第一個反應都是立刻回到潞州。
軍民都已動員,這些天,每天都有許多人從四面八方到來,或送糧送衣,或自願加入城防。
她身為主母,更不可退。
至於李霓裳,理由也很簡單。
她領來的五千武節軍在那裡,他們認她為主,她自然也要和他們同在。
或是看出她的堅決,白姝君也未開口勸阻,二人一併轉回到南線前方。
城頭的青磚已染赭色,三丈高的城牆下,遠處,三座連營呈犄角之勢,扎在曠野間,鹿砦木樁,如獠牙般羅列,點點旗幟隨風招展,隱約,身子可見鐵騎穿梭於營道之間,士兵操練的吆喝聲,隨晚風斷續飄來。
暮色漸濃,對面,野地里次第亮起無數的火把,遠遠望去,如點點浮沉的鬼火,漫山遍野,一望無際。
據刺探,白天遠遠看到崔重晏、何尚義和梁胄三人碰頭,分開時,三人看起來似乎頗為和氣,似乎達成了某種共議。
看起來,對面三方,不像尋常的鬆散聯盟,作戰時容易各自保留相互掣肘。
倘若對面已經商議完畢,新的大戰,隨即便會開始。
這三方能談攏,道理也很明了。
天王不存,裴家愈發顯得刺眼。莫說另外兩位,即便對於崔重晏來說,眼下應該也是他能攻破河東的最好機會。至於攻破之後,所得如何分配,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再根據實力圈地。
這,就是如今這亂世的法則。
他們的推斷,在第二天的就迅速得到了應驗。
五更鼓殘,天光未破。
城池驟然沸騰,戰馬嘶鳴,鐵甲碰撞,急促的腳步聲踏碎了黎明前的寂靜。
城外敵營火光驟亮,如熔岩傾瀉而出,照得曠野一片紅雲。雲梯高聳,石車列陣,黑壓壓的軍陣,如潮水般從遠處向城牆壓來。後方,戰鼓隆隆,震得人心頭髮顫。
李霓裳方和城中的一群婦人一道,送來今早的餐食。沒想到如此早,對面便迫不及待地開始發動攻城。士兵們來不及吃完口裡的食物,便紛紛立刻各歸其位,緊張而不雜亂。
李霓裳扶住垛口,透過箭孔望去。
三方軍隊服色不同,很容易一眼便區分出來。
崔重晏在前,另外二人在後,三股軍隊,呈正三角犄角之勢。
鋒矢之位,便是崔重晏。
這令李霓裳稍覺意外。這個位置,毫無疑問,意味著精銳先鋒,需具備極強的突破力和士氣。同樣,高風險,亦是高威懾,鋒矢位承受最大的傷亡壓力,故需死戰不退之師。
這和他留給李霓裳的印象完全不同。
在她的所想里,以他的審慎,像這種可以預見的必定是惡鬥的血戰里,他不至於會處於如此一個位置。<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5_b/bjZ9I.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