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少川畢竟許久沒下過廚,本日也絕非安心顯擺廚藝,只是從前,他可以堂而皇之地站在廚房門口觀摩欣賞,現在卻失了堂正的理由,而且他直覺,真那麼干,只會讓此時此地的向榮生出一種不自在。

  起鍋炒菜,雙人聯手,不多時已搞定了四菜一湯,向榮中午只吃了一份三明治,這會兒早就覺得餓了,招呼一聲「不用客氣」,自己先老實不客氣地喝了一碗湯。

  跟著再品嘗周大少做的菜,青椒肉片,韭菜扇貝,向榮嘗了兩口便覺出不對,那味道太熟悉了,說是他自己做的亦可,再想想剛才不經意間,瞥了一眼少爺炒肉時的用料次序,他好像忽然就明白了什麼。

  現代人吃飯不講究食不言、寢不語,一頓飯吃下來,話題從不間斷,從建築行業拓展到設計領域,再轉向業內八卦,甚至連近期的電影、獲獎都有涉及,觀後感略有差異,但總體意見合拍,邊吃邊聊,頗有一種知己相談甚歡之感。

  然而全部是淺嘗輒止,兩個人誰都絕口不提這些年來的經歷,每當話題有轉向過去的跡象,便匆忙打岔,掩耳盜鈴似的飛快混過去。

  奈何都是極敏銳的人,誰都別指望能瞞得過對方的眼睛耳朵去,向榮吃到後來,心裡有點不是滋味,因為存著事兒,連下筷子都慢了半拍,也幸虧如此,餓極了的人才沒吃撐,倒是周少川的胃口極好,四菜一湯,半點都沒浪費。

  直到站起身,周少川才笑說好像有點撐,向榮迅速收拾了碗筷,煮了一壺咖啡來解膩,倒在杯子裡晾了一會兒,見周少川只在客廳里閒溜達,並不提要去稍微私密一點的領地——書房臥室走走看看。

  曾經那麼熟悉的兩個人,連彼此身體的每一寸都了如指掌,而今,卻隔著一道禮貌的客套,努力維繫著一份不遠不近的分寸感。

  始作俑者感到了一陣悵然,端起一杯咖啡,向榮慢慢走到周少川身後,見他站在客廳的架子前,饒有興趣地看著那上頭的擺件,半晌,忽然拿起自己之前做著玩的一套世遺古建——安徽宏村模型來看。

  微縮的古建群,大致還原了以月沼湖為中心的周邊建築原貌,精緻而小巧,堪比明清時期的房子燙樣。

  從前他們的課本上也有介紹徽派建築,向榮估計周少川早忘光了,也不會記得那些他不曾去過的地方,便笑著介紹:「這是安徽宏村,看過臥虎藏龍吧,裡頭有一段就是在這個月沼湖拍的。」

  他自然而然地說著,完全看不見背對著他的人,此刻臉上的表情。

  周少川托著那座小模型,手一陣陣地在發抖,向榮方才問他什麼?好像是問他曉不曉得這是哪?他在心底無聲地發笑,其實何用介紹,這小小的古村落,根本是他今生今世都難以忘懷的一處所在!

  原本不願再回想的往事,倏然間躍上心頭,那大約是在七年前——

  彼時,他已耗費了一年的時間,足跡幾乎踏遍了整個中國,從南下廣州開始,到廣東全境,再到一、二線城市,他幾乎把能找的地方全找了個遍。其後仍不死心,掉轉頭,繼續朝三、四線城市出發。那時節,翟女士對他失望透頂,聲稱絕不會動用任何人脈資源幫助他,他也沒指望依靠別人,一手一腳不放棄的苦苦尋覓,最後輾轉到了中部安徽,遇見了一個不算相熟的同學,其人剛好在建築行業協會工作,在一份徽派建築考察團名單上看見了向榮的名字,趕緊通知了他。

  循著行程,他在陰冷的十二月底租了輛車,馬不停蹄的趕往皖南,卻遇見持續下了一個多月的大雨,皖南多山,他一度遭遇了山體滑坡,記得等待救援時,他心內焦躁不安,生怕這幾個小時過去,他會再次錯過要找的人。終於狼狽不堪地到達了宏村,他什麼景致都顧不上看,在月沼湖畔見到正拍合影的考察團,他當即像個神經病一樣地衝上去,可等人家拉來了向榮,他才赫然發現,原來只是個烏龍,此向榮非彼向榮,不過是同名同姓的另一個人而已。

  月沼湖面波平如鏡,他那顆心也死水無瀾,一年以來,他一直焦灼地念著一句非常可笑的話,「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結果卻發現在這個通訊如此發達的時代,他的尋人之路竟依然會迷失在浩渺人海。蒼茫天地,他無論花費多少時間心力,也還是找不到一個決意消失在他生命里的人。

  無論多麼執拗的人,終究也有心灰意冷的一天,他在月沼湖畔站了好久,直到下起雨來,從淅淅瀝瀝到傾盆瓢潑,遊客們全走光了,只剩下他一個,他懷著最後一點執念,一遍遍在心裡重複著說,我只想知道為什麼要走,到底為什麼,我只不過想求一個答案……

  離開了皖南,他發起高燒,溫度急速飆升至41度,實在走不動了,只好先返回北京。這一病,斷斷續續遷延了一個多月,後來還是黃豫破門而入,把他弄去醫院輸液,勸誡他找也找了,瘋也瘋了,要走的人不會再回頭,是時候回家去,做該做的事了。

  前兩年,他的社交圈裡忽然颳起了一陣中國風,有人在ins上Po了張古村落的美景圖,跟著就有人詢問他徽派民居到底值不值得看,他那時笑著回答說景色很美,一顆心卻早已疼得無所適從。

  於是,他便知道他根本沒忘,如果這輩子都找不到向榮,那麼這個人連同這個名字,就永遠如影隨形,在他的生命里揮之不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