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霜霰露重,濟南城外的秋意已頗盛。行營大帳中,李錫琮方才聽罷前方探子回報,沉默片刻,便聽馮長恩的副將蔡震道,「皇上拜駙馬都尉賈固為平燕將軍,十萬大軍整裝開拔,雖則北平城暫且糧草充沛,可穩固半年之久,但十萬對陣兩萬五,仍是敵眾我寡。王爺是否應當於此時暫且放棄攻打濟南,回師北平已解腹地之困?」

  李錫琮默然片刻,忽然搖首嘆了一嘆,隨即道,「不必。」蔡振不解道,「王爺對北平有如此信心?那麼適才又何故興嘆?」

  李錫琮垂目一笑,道,「我是為皇上和小薛侍郎一嘆。」轉顧蔡振,娓娓道,「我久攻濟南不下,若於此時遣將斷我糧草,再命南軍合圍,我軍則未免力不從心。可朝廷偏要放棄良機,先攻北平,以為藉此可以亂我陣腳,殊不知北平城亦不是那麼容易攻下的。」

  他一指帳外,城郊無邊秋色,淡笑道,「朝廷號稱的十萬大軍,盡數於金陵養尊經年,此番是頭一遭遠征,先不論經驗缺失,只說燕地霜雪氣候就難以適應——此其一。其二,賈固為人,智信不足,仁勇俱無,早前不曾對外用兵指揮戰事,不過貴為宗室親眷便被委以重任,南軍之中不服此人者眾多,來日免不了政令不休,上下離心。其三,遠的不說,就說賈固北上所備糧草,將將只夠維持三個月的戰事,他此舉業已暴露求勝心切,輕敵大意,如此剛愎自用,實在不足為患。」

  蔡震思忖他的話,良久亦頷首道,「王爺的意思是,咱們暫且按兵不動,誘敵深入。只等到他攻城不下,糧草耗盡,再行回師夾擊,將其一舉殲滅。末將領會得,那麼王爺此刻該當及早通知北平,只須堅守,不必出擊。」

  李錫琮點頭道,「我即刻手書一封。」想了想,輕笑一聲道,「你且將我的意思先行告知馮將軍,為的是安郡主之心——孤王必不會棄王妃不顧。」

  蔡震微微一笑,應道,「末將領命。」旋即退出帳外,自去傳他令旨。

  李錫琮待人走後,一時卻並未命人研磨,只是負手立於案前許久,方才踱步行至帳外,仍舊反剪雙手,遙遙遠望。秋風既起,更有無邊落木隨之搖落。此時一道陽光越過山頂照射下來,他注目那片流光溢彩一刻,半日輕聲自語道,「阿笙,你一定能守得住的,我信你,一定能。」

  ☆、第91章 半擁崢嶸

  平燕將軍賈固親率的六萬大軍到達北平城外時,已是咸熙五年的暮秋。

  蕭瑟西風在屋檐下徘徊漫捲,吹得鐵馬叮噹作響。周元笙膝上覆著厚實貂裘,不急不緩展開南軍遣使奉上的書信。溫潤的筆鋒之下,幾行端正楷書亦有著穆若清風的態勢,只是言辭慷慨堂皇,字句間充斥著大義凜然的態度——唯剩泣血般的懇切,卻並無父女間的關切。

  周元笙看罷,蹙眉笑了一笑,隨手將信遞給一旁的宋蘊山,道,「拿去燒了罷。」

  宋蘊山頓了頓,方欠身答了一句是。周元笙沉吟片刻,再道,「告訴來使,就說我的話。我與王爺夫妻一體,早已決意追隨他。王爺行的是靖難忠君之大義,所謂忠孝不能兩全,對首輔周大人,我也只能道一聲無可奈何。」

  曠野之中,四下北風呼嘯,遠遠飄來好似嗚咽之聲,聞之亦像是悽厲的啼哭,亦或是來自無主幽魂的苦痛哀鳴。

  平燕將軍賈固站在帳前,聽過遣使匯報,不禁露出一記瞭然的笑意,帶著些許嘲弄,幾分奚落,哼了一聲道,「寧藩奸狡,其婦人也是顛倒黑白巧舌如簧之輩,奈何其不畏死,倒也有幾分慷慨從容的氣度。」

  遣使不敢多言,唯訥訥頷首。一旁副將當即問道,「將軍,既然寧王妃不願投誠,咱們是否明日一早便即攻城?」

  賈固抬眼望了望漫天流雲,一笑道,「急什麼,且等餘下四萬部眾趕到,再行攻城不遲。」那副將躊躇道,「其餘人馬大約要到明日天黑之時方能抵達此地,咱們目下六萬對陣兩萬,勝算頗大,將軍何必要延遲戰機?」

  話猶未完,賈固已斷然擺手,道,「本將就是要等到大軍到齊,一舉攻下北平,一戰功成!」說著遙遙一指北平城門,輕蔑道,「對著一城的婦孺,爾等尚有何懼?」

  言畢,冷冷一笑轉身離去。副將垂首嘆了一嘆,揮手命那遣使退下,半日仍是立在原地不動不語。緊隨其後的心腹總兵見他鬱郁,不免低聲安慰道,「將軍不必多慮,賈將軍既如此決定,咱們便如此執行就是,反正朝廷委派他來做主將,戰勝戰敗皆有他來負責。」

  副將點了點頭,良久吩咐道,「傳令下去罷,讓眾將士安營紮寨,好生休養,我看是要等到後日一早才能出兵了。」略做停頓,又回首切切叮囑道,「你且通傳下去,後日攻城時,教咱們的人眼睛放亮些,相機而動。不必事事都沖在前頭,保存住實力最為緊要。賈固有句話說得對,對面不過一城池婦孺罷了。即便贏了,這樣的頭功也沒什麼好搶。」

  然則形勢出乎賈固預料,三日後那四萬大軍才將將與他會師城下。不過幾日的功夫,卻給了城中官兵婦孺喘息時間,除卻加緊布防,周元笙更命宋蘊山寫就告北平民眾書,以安民心。是以朝廷大軍攻城之時,北平軍民早已達成同氣連枝之勢。那當日即能破城的豪言壯語,便成了一語空談。賈固遭遇了三日極為強悍的負隅頑抗,也不免漸生心浮氣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