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錫琮當日不曾騎馬,只伴著她坐於車中,卻是一副閉目養神的態度,淡淡道,「釋道肇興西土,流傳遍被華夷。善世凶頑,佐豐綱而理道,古今崇瞻,由慈心而願重。既化愚導頑,輔助王道,豈可以信或不信,簡而論之。」

  周元笙不想他忽做這般冠冕堂皇之調,聽罷不過笑笑,又聽他說道,「你知道國朝建立伊始,為何選在此地廣開寺廟,其後又將清涼台尊位聖地?」

  周元笙眼望山頂一團霧氣,搖了搖頭。李錫琮便道,「其實是我朝太/祖效仿唐太宗,於交兵之處,為義士兇徒殞身戎陣者各建寺剎,招延勝侶。這裡靠近雁山,歷來兵戈不斷,廣建佛寺也不過是為死難者求得托生之道。」

  他用平淡的語氣訴說著一些不平淡,甚至有些沉重悲涼的事,周元笙不禁回首,見他已睜開雙目,幽幽凝望自己,心中一動,發問道,「你是不是想到什麼,你......可有後悔?」

  李錫琮默然良久,手指車外一處被雷火燒毀殆盡的草地,道,「天降甘霖,潤澤萬物,先於雨露瓊漿而至的,卻是天火霹靂,是恩賞還是懲罰?天若有情,又何至苛責芸芸眾生;天若無情,又何必澤被山川大地。」他再度闔起雙目,緩緩道,「天道如此,時局如此。阿笙,我不後悔,也輪不到我後悔。」

  車馬一路向山中駛去,至南台普濟寺方才停下,其寺供奉智慧文殊菩薩,因寧王夫婦到訪,寺中早已屏退閒雜人等,靜閉山門。李錫琮攜周元笙進殿內禮佛,禮畢,便行至後殿禪房處稍作休整。

  花木蔥蘢,禪房幽靜。寺內僧侶引他二人前往,至房中便躬身退了出去。甫一入內,驀然見窗下立著一位著鴉青褙子,月白水紬裙的女子,身形高挑曼妙,聽得二人進房聲響,已緩緩轉過身來。

  一見之下,周元笙略有幾分驚疑,脫口道,「母親?」原來那女子正是昭陽郡主薛淇。

  薛淇淡淡頷首,轉顧李錫琮,略略屈膝道,「寧王殿下萬福。」李錫琮亦回禮道,「郡主不必多禮。」三人相繼落座,周元笙方問道,「母親是獨自前來的?」

  薛淇看了她一眼,但笑不語,半晌才對李錫琮言道,「今次是我邀王爺至此,一路之上,可還順遂?」

  李錫琮頷首道,「此間到底算是我的封邑,有些事郡主不必多慮。」言罷,笑笑再道,「時至今日,如履薄冰已是枉然,爽性放開手,籌謀些該籌謀之事便好。」

  薛淇聞過,一笑道,「如此說來,王爺想必業已將蒙古人收歸麾下?」

  見李錫琮點了點頭,薛淇便接著道,「那麼身在北平的那位都指揮使,也遲早會為王爺所用。我在此先恭賀王爺了。」

  她舉起茶盞,虛虛一敬。李錫琮亦起手回敬,道,「皆是些小小不然之部眾,聊勝於無罷了,不足以成氣候。」

  薛淇笑了笑,緩緩飲過一口茶,方道,「王爺過謙了。只是我啟程之時,聽聞朝廷已派遣使臣至湘地宣旨,命湘王接旨後即刻攜家眷赴京。至於後續如何,王爺可有最新的奏報?」

  李錫琮搖首道,「我並不知曉內中細節,姑妄揣測,一言以蔽,也不過是躑躅不前、孤立無援這八個字罷了。」

  薛淇微微笑道,「王爺估量得不錯,其後湘王連夜派人趕至岷地,卻不想遭遇了閉門羹。岷王此刻是唇亡,尚且未覺得齒寒——也不過就是須臾間的事了。」

  李錫琮垂首一笑,道,「這是可以想見得到的,諸王力求自保,各自為政,便是一盤散沙。好比小王我,目下也只能為兄長命運一嘆,卻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頓了頓,復點頭道,「這是令侄薛侍郎的高妙之處,若能各個擊破兵不血刃,該能為朝廷節省下多少人力物力,怨不得皇上如此器重於他。」

  薛淇沉吟片刻,冷冷笑道,「想不到薛家竟出了這樣一個人才,甘願為周洵邐的兒子驅策奔走。」

  那是當今太后的名諱,驟然被她以輕蔑的口吻喚出,李錫琮卻不過一笑道,「這是君臣之義,倘若一切順利,日後當是要名垂青史的。皇上待薛侍郎確然恩深情重,且言聽計從,連帶首輔大人如今也要避其鋒芒了。」

  薛淇不由輕哼了一聲,道,「這便不像是她一貫行事之道,不知太后打得什麼主意,竟能由著一個小輩奪她周氏之威。」

  李錫琮淡淡笑道,「如此才符合當下形勢。今上未曾即位前,便已殫精竭慮於內憂外患兩道。內憂是謂外戚,外患是謂親藩。首輔於外患之事緘口不言,正有避諱今上之意。還有一則,國朝建藩是太/祖定下的規矩,若在咸熙一朝土崩瓦解,不免上至違背祖訓,下至手足相殘。即便大道業成,也難逃史書工筆,難逃台諫攻訐。今上自然不欲背這個黑鍋,太后和首輔自然也不欲背這個黑鍋,倘若日後必定要有人為此事負上責任,那麼這個人便只能是於此事出力最多的謀臣。」

  薛淇神情一凜,面色漸次凝重,良久沉吟道,「可嘆二郎終究是不肯細細揣度其間玄機,也不肯聽人良言相勸,定要以一己之力成就主君宏願。依你之言,二郎日後定然難逃鳥盡弓藏的運數了?」

  李錫琮笑了笑,緩緩擺首道,「也不盡然。端看我等親藩束手就擒的態勢若何。當真能不費一兵一卒將山河盡數收歸,屆時薛侍郎當為國朝第一功臣。外患既除,內憂暫且動之不得,那麼下一步大可以整肅外將,譬如北平一地,去了小王,總該於此間重整布防,朝廷再行調兵遣將也是尚須時日,尚須妥善考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