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后笑道,「皇上心裡都擇定了,又來套妾的話。」口中這樣說,卻不停話頭的接下去道,「若說儲妃,並不是妾身夸周家的女孩好,眼下四個人當中,唯有元笙,妾覺得最為合宜。年紀,品貌,學識皆出眾。皇上也是看過她日常功課的,且她師從成慎齋,也可算作與太子師出同門,大道理上自不會差。妾平日留心觀察,便覺得她極是穩重。」

  皇帝點了點頭,道,「是個好的,就只差在雙親這一層上。給老六的人選,你有什麼想法?」

  皇后本想反駁他的話,又聽他問起李錫琮,只得勉強敷衍道,「謝家的姑娘,妾瞧著就好,性子活潑正好彌補六哥兒那陰沉沉的脾氣。他旁的都好,就只是這上頭差些,原也怪不得他。」

  皇帝亦隨意點了點頭,雙目微有些惺忪,便就勢打了個哈欠。皇后忙問道,「妾身說過了,皇上作何主張?」皇帝怔愣許久,也未再作答,倒是一雙眼愈發迷離,看得皇后心下暗急,又耐著性子催問了幾聲。

  皇帝這才勉強轉頭看了看她,淡淡笑道,「朕剛才在想,若是皇后之位也能世襲罔替,倒是省卻了不少麻煩。」

  此言一出,皇后登時面上一僵,作色將皇帝的手拋開,含嗔帶怨道,「皇上這話,妾身當不起,妾身娘家更是當不起。是皇上來問妾身意思,並不是妾身要左右皇上心思。」

  皇帝輕笑一聲,並不答話。皇后亦不語,殿內一時靜謐得頗有些詭異。忽聞得一聲燈花爆開的聲響,皇后正醞釀得雙目微微有些濕潤,才要轉向皇帝,傾訴衷腸,卻見他再度掩口打了個哈欠,道,「朕乏了,有什麼話改日再說罷。」

  皇后眼中驀然閃過一絲怒色,卻也無可奈何,只得眼睜睜看著身邊之人逐漸安然睡去。舉目茫然四顧,亦知道今夜雖銀燭秋光流轉,於自己而言,也不過又是一個無眠之夜而已。

  次日一早,寧王李錫琮正由內臣服侍更衣,卻見總管梁謙入內,親自捧著一碗銀絲細面,滿面含笑道,「王爺先不忙進宮拜見娘娘,且用了這面再動身,這是臣一早讓他們預備下的,您務必賞臉嘗幾口。」

  李錫琮蹙眉道,「才剛怎麼不端來,我已用了早飯,卻又來。」梁謙將碗置於桌上,一笑道,「那個不一樣,都說這是臣的心意了,您哪怕吃上一口,臣今日就算討了個好彩頭了。」李錫琮見他目光殷殷,只得點頭笑道,「罷了,聞著倒香,孤王就賞你個面子。」

  撩袍坐定,才拿起銀箸,便有外頭內臣進來稟道,「王爺,司禮監著人前來傳話,說皇上宣召,請您即刻入宮。」李錫琮忙放下手中物事,問道,「可有說為何事?」內臣道,「不曾說過。」

  梁謙見他眉峰愈緊,不由寬慰道,「許是皇上有好事要同王爺說,或是……」他眼角掃過那尚冒著熱氣的面,半含笑道,「或是要給您……」未曾說完,李錫琮已站起身來,道,「不必猜了,定然不是你想的那樁事。」說罷,整了整幞頭衣衫,自隨那內臣出門去了。只留下樑謙對著那一筷未動的湯麵,垂目連連興嘆。

  因過了朝會時辰,李錫琮被內臣徑直引入宣政殿,面向御座跪拜叩首。皇帝猶自翻看奏疏,略略抬首道,「起來罷。」李錫琮聽那聲音並無不悅,當即緩緩起身,垂手立於階下。

  皇帝望了他一眼,問道,「唐志契其人,曾在你麾下做過參將,該人能力如何,行軍布防可有建樹,你且說與朕聽聽。」

  李錫琮略微一愣,凝神應道,「此人出身軍中世家,耳濡目染,精於兵法。然心浮氣傲,自視甚高,常不服主將調遣,擅做威福。不過是當世趙括,實無雄才。」

  皇帝「嗯」了一聲,微微一笑道,「你對他頗有微詞,是故連永昌一役大捷,他任副將的功勞也不屑提及。朕覺得倒也有失偏頗了。」

  李錫琮沉吟片刻,道,「並非臣有意輕慢其功績,實是攻打永昌之日,他於諸將面前立下令狀。若此役不勝,當以身謝罪。此事原有前因,早前臣曾命其率一千精兵佯擾敵軍,他不聽號令,貪功冒進,深陷敵腹,險些將人馬喪失殆盡。永昌得勝,不過是他將功折罪,臣以為並不該為其陳功請賞。」

  皇帝聽罷,連連點頭,復又笑道,「這軍令狀立得果有成效,只怕也是你早前罰的那一頓軍棍起了些作用罷。」

  李錫琮心下微微一驚,垂目道,「違抗軍令,本當處斬。臣念其年少初犯,誠心悔過,加之諸將求情,才斷了四十杖。臣處置有違法紀,請皇上責罰。」

  皇帝擺首笑道,「將在外軍令尚可不受,朕只問你要結果,若追責起過程,日後眾將豈非個個都束手束腳起來。」笑過,接著道,「有人向朕推舉了此人,朕擬將其拔擢為十二團營都指揮,今日便來問問你對該人的看法。」

  李錫琮當即躬身道,「皇上三思。唐志契年少貪功,一味自是,為人妄自尊大,又往往言過其實。十二團營駐防京畿,乃禁軍精銳,斷不可疏忽大意,引入不堪重用之人。」此言語一氣呵成,停頓半晌,復問道,「不知何人向皇上舉薦,可否告知臣?」

  皇帝道,「日前適逢兵部考滿之期,有人將他的履歷薦於內閣,周洵遠等人議過,才同朕推舉他。」

  既是內閣同兵部議過,又是首輔周洵遠推舉,皇帝此刻定然心意已決,適才言談不過是一番試探,更是一番告誡,京畿禁軍之中勢必要安排與他曾有嫌隙之人。李錫琮心內一片清明,便即無言再對,只垂首恭敬答了一聲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