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公主出行,身邊親近之人必然相隨。周元笙跟著李錫玥一道登上東華門城樓,一路聽她絮絮叨叨,卻也知道了今次太子親迎之人乃是皇帝第六子——寧王李錫琮,今年不過才十六。去歲入甘州平叛,不過一年的光景便掃平叛亂,整肅西寧衛藩地,令皇帝天心大悅。

  然而這李錫琮早前在皇帝諸子中卻是極不受寵的一個,蓋因其生母不過一介宮婢出身,借著帝後不虞的一次空擋投了皇帝之懷,不想竟一舉誕育皇子。皇帝事後雖後悔不迭,亦只得勉強冊封其為如嬪,卻是冷落經年,宮中等閒之人也鮮少見到這位如嬪娘娘。

  周元笙不知為何,卻忽然想到自己歸家時,祖母命段夫人親來迎她之舉,倒是和眼前太子出禁中迎那親王一般,想來太子李錫珩心裡也未必痛快。她不過隨意想想,便隱在眾人身後站定,畢竟是第一次站在城樓之上,登高遠望,只見京師阡陌人家、棋盤街巷盡收眼底。過不多時便聽得鼓樂號角聲齊鳴,只見遙遙而來的一隊人馬綿延數里,打頭的一眾兵衛仗劍執戟,威風凜然,簇擁著當中一位身披紫花罩甲的少年,那少年昂首端坐於栗色戰馬之上,一身甲冑在晚春和煦艷陽下發出燦然金光。

  待得那少年行至城樓下,太子已率眾迎上前去,少年當即翻身下馬,卻是不行大禮,一撩戰袍對著太子單膝點地,拜倒下去。太子示意身旁少詹事扶起少年,雙方寒暄兩句,一同把臂入得城門。

  前行幾步,那少年忽然揚起面孔,向城樓上倏然一顧。周元笙只覺得那兩道目光清冽如鋼,明澈若電,不過在天際和那城牆之間冷冷環視,卻讓周遭眾人渾身一涼,紛紛垂下眼帘。

  然而只這一抬首間,周元笙已看清城下之人容貌,大異於京師貴公子引以為傲的如玉面龐,那人面色較深,卻也透著幾分剛勁硬朗之氣,雙眉斜飛如鬢,輪廓清晰俊朗,恰如刀削斧礪,隱隱有金鐵之英,又盡顯剔透精緻。

  唯有一雙眼睛,冷冷寒光畢現,雖則其人長身肅立,於萬千兵士之中宛若翩然飛鶴,於一眾文臣當中恰似塞外孤鷹,卻仍是不免讓人生出難以親近,難以相交之感。

  周元笙猶自想著,忽聽得身後宮女們一陣嬉笑議論,便有人悄聲道,「怎麼曬得這般黑了,我記得六爺早前也是極白的麵皮,不比太子爺遜色呢。」另有人嗤道,「你懂得什麼,去了一遭邊塞,就是風吹吹也能把人撩黑了呢。」眾人跟著一起竊笑起來,當即有人總結道,「好端端一個美少年,如今就像個蠻子似的,可惜了的。」另有人奚落道,「可惜什麼?就是不成蠻子,你當自己就有戲了?從前他眼裡就沒人,現下打了勝仗封了親王,還能瞧得上你這小妮子,做夢去罷。」

  那寧王李錫琮並不知自己偶一相顧,便引發城樓之上眾少女的無端遐想,此際他只是淡淡垂下眼眸,於唇邊露出一絲淺淺笑容,無寵無驚,無波無瀾,那笑容疏無意味,便只是一記淺淺微笑而已。

  作者有話要說:  都感恩節了,雙更讓男主出現一下,恩,第十章了,他終於出現了。所有看到的盆友們 感恩節快樂!要是能順便留個感想,作者會很感恩滴!

  ☆、君臣母子(起名廢捉蟲偽更)

  李錫琮與太子李錫珩一道,進了東華門,兩乘步輦業已等候在此。李錫琮趁勢輕輕退開兩步,將手臂從太子臂彎之中抽出,拱手道,「殿下請。」

  李錫珩也不與他虛客氣,當即先行上了步輦,二人前後腳到了崇政殿外。復又在廊下站定,雙雙整理儀容,靜待皇帝宣召。過得片刻,即有內臣前來傳二人入內。

  李錫琮錯後半步跟著太子,行至殿中方撩衣拜倒,叩首問安。皇帝見李錫琮仍是行軍打扮,便只淡淡一笑,旋即命二人起身。略微凝目去看時,才發覺一年多未見,六皇子似是長高了一些,站在階壁之下竟已比太子高上半頭,且又挺拔結實,兩廂對照,倒顯出太子有些弱不禁風之態。

  皇帝微微笑道,「六哥兒看著比舊年精幹了,這一場仗打下來確是磨練人。朕本想親自迎你回來,奈何昨兒夜裡落了些雨,朕的腿疾又有些發作,就讓太子代朕前去了。」

  李錫琮略一躬身,道,「臣謝皇上恩典,謝太子殿下恩典。」頓了一頓,想起皇帝適才言語,此時合該自己慰問一番,卻又覺得腦中一片空白,想來是在邊關待得久了,除卻攻防部署少與人交談之故,他無聲苦笑兩下,垂目道,「聖躬要緊,還望皇上珍重保養。」

  皇帝對他不咸不淡的言語倒也習慣,點頭笑道,「太子和老六都辛苦了,且坐著說話罷。」

  餘光見太子欲就坐,李錫琮躬身緩緩道,「皇上恕罪,臣因日前趕著回京述職,行路急了,如今腿上不大利索,恐坐久了難以起身。不敢在御前失儀,仍舊站著回話就是。」略微頓了頓,更是恭敬道,「臣謝皇上賜座。」

  皇帝一怔,頗有些感懷的嘆道,「你年紀輕輕,何至於此。來日朕尋個好太醫為你調理。」當下也不再糾纏此事,眼望著太子有些尷尬的形容,輕輕一笑,復又問起有關甘州一役的兇險、糧草兵馬尚有何不足等事宜。

  李錫琮一一答之,又勸諫皇帝對邊疆政策應重在分而治之。談過軍政大事,皇帝似乎才想起一旁的太子,笑問道,「老六的宅子,朕日前交給你督辦,可辦得如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