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呂涵陽就像是教導這些百姓種植莊稼的老師一樣,這些莊稼地就是這些學生的答卷。所以呂涵陽才會這樣興致勃勃,畢竟這都是自己曾經埋下的種子,現在已經成長起來了,對他來講也是一種欣慰。

  因為種植的作物多了,產量高了,那麼百姓就能夠有更多的食物,就不會餓死人,人口就會增長,他們會感恩純陽仙人,給呂涵陽帶來真元提升。而百姓生活好了,國家也會有更多的收入,也會更加強盛,然後朝著四方擴張。

  國家擴張之後,就會有更多的人納入大唐的統治之下,從而也成為大唐子民,然後給呂涵陽提供更多的真元,所以這些都是息息相關的。

  「不錯,種植的方式都對,今年應該又是一個豐收的年份!」呂涵陽看了一路,從東海之濱一直到關中大地,整個大唐今年居然出奇的風調雨順。而且,大唐現在各地的軍力什麼的都已經充沛,差不多可以對外擴張了。

  第345章 長安新狀

  大唐世界,長安城。通過十幾年的治理,長安城已經顯露出了超出這個時代的繁華,原本的格局改變了不少,甚至在長安城周圍已經在不斷地大興土木,準備將整個城池擴張。就像是後世修建環城路,然後將中間的區域建設成為城區一樣。

  此時長安城也是這般,只不過並沒有先修築城牆,而是在修建房屋,還有坊市劃分,原本長安城一百零八個坊市已經不夠現在的大唐人居住了。因為這裡是整個帝國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中心。基本上整個大唐一半的精華都聚集在這座城池之中。

  就像是資本論之中提出過的,百分之二的人掌控著整個世界百分之八十的財富,這一條拓展到其餘的領域也是可行的,比如說政治力量,軍事力量等,都是一樣被少數人掌控在手中,凌駕於絕大多數人之上。

  整個大唐官員不過數十萬,對於數千萬的人口,占比是一個非常小的部分。但是這些人掌控著這個帝國絕大多數的權利,甚至李二一個人就是其中占據最高權力的人。這就是帝王,在這個沒有人提出皿煮與人權的時代。

  呂涵陽回到了這裡,漫步在關中大地上,到了大唐換發的生機,看到了整個世界不斷地改變,這些改變絕大多數都是他帶來的,甚至在經過這些年的大唐人研究摸索之下,應用於大唐各個方面,提升整個帝國的實力。

  不過在帝國實力提升的過程之中,究竟有多少的家族與官員從中獲利,這就不是李二能夠知道的了,不過他也有著大致的了解,百騎司監察天下,能夠瞞過李二的行為並不是很多。

  對於呂涵陽來講,這些變化是非常好的,因為這讓大唐百姓過得越來越好,給他的真元也越來越多。讓他能夠不斷地提升,這就是最好的結果,至於過程,他不在乎,他只需要掌控住最高的權力者,擁有最強的威懾力的純陽仙人名號,根本沒有人能夠翻起浪花來。

  長安城周圍就是一個大工地,無數的民夫被徵調,當然這種徵調屬於正常範圍,哪怕人鏡魏徵都找不出毛病來,雖然名號是徵調,但是朝廷卻是給每一個來幹活的民工報酬,甚至比起在家種地收穫都要多。

  這一次擴張和李唐皇室沒有多大的利益,李二本來想在修建外城的時候,順便將宮中幾座宮殿也多一起修繕一次,但是被魏徵攔住駁回了,甚至在他面前據理力爭,最後又一次弄得李二下不了台。甚至在魏徵離開皇宮後,李二在宮裡差點杖斃幾個聽見的內侍滅口。

  不過終究被長孫皇后給勸住了,也只有和李二相濡以沫這麼多年的長孫皇后才能夠平息李二的怒火。因為呂涵陽的原因,讓原本此時應該已經去世的長孫皇后,此時依舊身體健康,並未被氣疾奪走性命。否則,魏徵這一次恐怕真的會被李二遷怒。

  所以,此時呂涵陽在長安城外的工地上,見到的全都是修建的民宅,商業區等等,這是長安擴建之後的規劃。原本的城池,成了內城,不會改變,反而更加的戒備加強了,城牆也全都用水泥加固過。這長安城本就是作為一座兵城而建的,就算外層改變,內城也是絕對不會更改的。

  畢竟這裡是大唐皇都,絕對需要駐守大軍以備不測,外城也是修建了四通八達的道路,方便行軍作戰,只是增加了不少的民用建築而已,而城牆什麼的反而沒有內城那麼重要,所以現在都還沒有徹底修建起來。

  一方面是為了修建外城的時候,更方便的運送建築材料,另一方面又何嘗沒有無法決定外城城牆需要修建到何等高度的原因。因為這需要李二最終拍板的,其餘的城池倒也罷了,這裡是長安,一切都不容逾越。

  呂涵陽一路走來,看到這種情況,倒也覺得這比起後世的工地要好得多,至少沒有那麼多的井架矗立,因為高層建築根本沒有,最高也就兩三層而已。這樣的建築占地面積雖然廣闊,但是卻住不了多少人,而且民房什麼的更是只有一層,而且占地面積比後世帝都數百萬的房產更寬。

  「這樣的房屋,在後世可就是小別墅級別的,真不知道賣多少錢一平方。」雖然已經達到了超然物外的境界,但是此時響起自己曾經只能蝸居在單身公寓小小的空間之中和同事合租,呂涵陽心中還是有點感慨,哪有一點得道高人的氣質。

  一路上沒有靠神識掃描,而是僅靠自己的雙眼看,漸漸地走過了長安城周圍的工地,但是在最後呂涵陽發現在這長安城的建築工地上,居然有白人和黑人的建築工,這讓他眼前一亮,這些在抬著木頭,敲打石頭的白人和黑人,呂涵陽覺得這才符合他心中對著兩種人的看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