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刺在脊梁背上?你不怕這皮肉之苦嗎?”
“皮肉之苦,總好過亡國之痛……”
岳母激動地看著兒子,吩咐岳飛跪在祖宗的牌位前。只見桌上放置有棉布卷、藍錠粉、刷子、長短鐵刺針、水壺及火拈子、小火爐等一應之物。岳母將“盡忠報國”四個字的墨紙正貼於岳飛背後,手持針開始順著字邊兒扎穿墨紙,留下字跡。針針疼痛,字字鑽心,岳飛一聲不吭地默默忍受著。房門緩緩開啟,李孝娥走了過來,看到這一幕,不禁動容,心想,這不是自己的夫君,又會是誰呢?
過了一會兒,張所走了進來,看到這一情形。
又過了一會,王貴也走了進來,看到這一情形。
牛皋和傅慶吵嚷著說,怎麼王貴、張所一進去就不知道出來了,進來一看,是這情形,不禁掩口屏息,靜靜地看著。
岳雲、安娘、岳霆他們也走進來,看著奶奶給爹爹刺字。
眾人沉默而虔誠。
岳母淚光閃閃地刺著字,每一針不僅刺在岳飛的身上,而且刺在她的心上,她心疼。李孝娥含淚望著,每一針也刺在她心上,她心疼。可是她們知道,這是應該的,是她們對岳飛最大的支持和熱愛。
最後,岳母擦了一把淚,用棉布擦掉岳飛身上的血跡。只見岳飛傷痕累累的背部赫然出現四個字——盡忠報國,與岳家祖宗牌位上方的中匾相映生輝,那匾上赫然是四個字——仁義務本。
第42章 斡離不放虎歸山(1)
金兀朮身穿便裝,彎著腰凝神注視著一幅長捲圖畫,仔細一看,竟然是當時的大畫家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這時,哈迷蚩領著韋貴妃及貴妃的侍女青丸走進來。哈迷蚩稟報導:“四皇子,韋貴妃到了。”金兀朮還在專心地看著那幅畫,沒有理會他們,只輕輕說了一個字:“坐。”
韋貴妃看著金兀朮的背影,道:“不知四皇子找哀家所為何事?”金兀朮轉過身來指著桌上的那幅長卷,道:“聽說娘娘在汴京每日都要看這一幅《清明上河圖》,說一日不看此圖,便一日不知民間的疾苦。本王於此圖一看再看,只見千岩競秀,萬壑爭流,宮院巍峨,民屋縱橫,男女百姓比肩接踵,軟紅十丈,整個畫面之中,風和日麗,淑氣迎人,全無半點民間疾苦可言!這是怎麼回事呢?”
韋貴妃走近桌子一看,竟然是《清明上河圖》,猶如他鄉遇故知般親切而興奮地叫道:“噢!噢!大哉上河圖……相隔如三秋……”金兀朮困惑地看著她。而貴妃的侍女青丸見狀,卻低頭飲泣,她已經有多少天不曾見到貴妃的一個笑臉了。
韋貴妃看了好大一會兒《清明上河圖》,轉過身來看著金兀朮緩緩道:“哀家看這張圖,不是從造型的技法、位置的經營,以及調色的精緻上著眼,而是就一個整體的印象,去把握畫者的抱負與情操,也就是四皇子所說的日麗風和、淑氣迎人。四皇子有這份慧根,看出了它的淑氣,而哀家看出的卻是它的殺氣。”哈迷蚩和金兀朮仔細地聽著,金兀朮問道:“此話怎講?”
韋貴妃道:“中國的聖人講究的是‘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把眼前的軟紅十丈和一團淑氣看成瞬間即逝的海市蜃樓。張擇端這支筆要告誡世人的不是巍峨的宮院和縱橫的民房,而是隱藏在背後的殘垣斷壁和烽火戰亂。一個懂得防患於未然的皇帝,必能從太平盛世之中聞到炮火連天的氣味,看到兵荒馬亂的沙塵!而一個疏忽於居安思危的皇帝,他腦子裡只有這麼一幅千岩競秀、萬壑爭流的《清明上河圖》,你說這不是殺氣是什麼?只是可惜啊……”
金兀朮追問道:“娘娘可惜什麼?為何欲言又止?”
韋貴妃沉吟半晌道:“可惜這位皇帝便是哀家的夫君。張擇端的這幅嘔心瀝血之作,被他修改了三次,將張擇端‘明者防禍於未萌,智者除患於將來’的用心全部抹殺一盡,留在畫幅之上的便只是日麗風和、淑氣迎人。哀家的夫君愛研究繪畫、書法,愛飲酒,愛收集奇花異石,甚至千里運石,選石為妃,他所熱衷的這些生計,沒有一件與國破家亡、衝鋒陷陣有所關聯,而事實上他已經不知不覺走到了國破家亡的邊緣。”
金兀朮道:“即便看到了殺氣又如何?會看畫,也不能擋住我大金的鐵騎吧?”韋貴妃笑道:“看《清明上河圖》一定要看出畫中人一千六百四十三名和飛禽野獸二百零八頭的死亡陰影及毀滅的凶兆。凡是有關物極必反、強極必弱的因果報應,都會被賢與不肖的皇帝分別所推崇或者所推翻。大宋在中原成就一個《清明上河圖》的夢,最後夢斷情傷,國家兩渺茫!而大金是否會踩著前人的覆轍由繁華走入沒落,由盛世走入衰敗,由清明走入寒冬,這就要看四皇子從什麼立場去觀賞這一幅鬼技神工的太平圖了!”
貴妃這一席話說得金兀朮陷入深思。哈迷蚩不住點頭。那青丸看著貴妃滔滔不絕,激動得流淚不止。此時,一名侍者進來稟報導:“啟稟四皇子,二皇子斡離不帶著趙構使者求見。”
韋氏聽聞,不禁雙眼一亮。那金兀朮看在眼裡,一邊吩咐侍者傳使者進來,一邊向貴妃問道:“你等你兒子來談判等得很苦吧?”韋氏搖搖頭,道:“哀家可要迴避?”
“皮肉之苦,總好過亡國之痛……”
岳母激動地看著兒子,吩咐岳飛跪在祖宗的牌位前。只見桌上放置有棉布卷、藍錠粉、刷子、長短鐵刺針、水壺及火拈子、小火爐等一應之物。岳母將“盡忠報國”四個字的墨紙正貼於岳飛背後,手持針開始順著字邊兒扎穿墨紙,留下字跡。針針疼痛,字字鑽心,岳飛一聲不吭地默默忍受著。房門緩緩開啟,李孝娥走了過來,看到這一幕,不禁動容,心想,這不是自己的夫君,又會是誰呢?
過了一會兒,張所走了進來,看到這一情形。
又過了一會,王貴也走了進來,看到這一情形。
牛皋和傅慶吵嚷著說,怎麼王貴、張所一進去就不知道出來了,進來一看,是這情形,不禁掩口屏息,靜靜地看著。
岳雲、安娘、岳霆他們也走進來,看著奶奶給爹爹刺字。
眾人沉默而虔誠。
岳母淚光閃閃地刺著字,每一針不僅刺在岳飛的身上,而且刺在她的心上,她心疼。李孝娥含淚望著,每一針也刺在她心上,她心疼。可是她們知道,這是應該的,是她們對岳飛最大的支持和熱愛。
最後,岳母擦了一把淚,用棉布擦掉岳飛身上的血跡。只見岳飛傷痕累累的背部赫然出現四個字——盡忠報國,與岳家祖宗牌位上方的中匾相映生輝,那匾上赫然是四個字——仁義務本。
第42章 斡離不放虎歸山(1)
金兀朮身穿便裝,彎著腰凝神注視著一幅長捲圖畫,仔細一看,竟然是當時的大畫家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這時,哈迷蚩領著韋貴妃及貴妃的侍女青丸走進來。哈迷蚩稟報導:“四皇子,韋貴妃到了。”金兀朮還在專心地看著那幅畫,沒有理會他們,只輕輕說了一個字:“坐。”
韋貴妃看著金兀朮的背影,道:“不知四皇子找哀家所為何事?”金兀朮轉過身來指著桌上的那幅長卷,道:“聽說娘娘在汴京每日都要看這一幅《清明上河圖》,說一日不看此圖,便一日不知民間的疾苦。本王於此圖一看再看,只見千岩競秀,萬壑爭流,宮院巍峨,民屋縱橫,男女百姓比肩接踵,軟紅十丈,整個畫面之中,風和日麗,淑氣迎人,全無半點民間疾苦可言!這是怎麼回事呢?”
韋貴妃走近桌子一看,竟然是《清明上河圖》,猶如他鄉遇故知般親切而興奮地叫道:“噢!噢!大哉上河圖……相隔如三秋……”金兀朮困惑地看著她。而貴妃的侍女青丸見狀,卻低頭飲泣,她已經有多少天不曾見到貴妃的一個笑臉了。
韋貴妃看了好大一會兒《清明上河圖》,轉過身來看著金兀朮緩緩道:“哀家看這張圖,不是從造型的技法、位置的經營,以及調色的精緻上著眼,而是就一個整體的印象,去把握畫者的抱負與情操,也就是四皇子所說的日麗風和、淑氣迎人。四皇子有這份慧根,看出了它的淑氣,而哀家看出的卻是它的殺氣。”哈迷蚩和金兀朮仔細地聽著,金兀朮問道:“此話怎講?”
韋貴妃道:“中國的聖人講究的是‘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把眼前的軟紅十丈和一團淑氣看成瞬間即逝的海市蜃樓。張擇端這支筆要告誡世人的不是巍峨的宮院和縱橫的民房,而是隱藏在背後的殘垣斷壁和烽火戰亂。一個懂得防患於未然的皇帝,必能從太平盛世之中聞到炮火連天的氣味,看到兵荒馬亂的沙塵!而一個疏忽於居安思危的皇帝,他腦子裡只有這麼一幅千岩競秀、萬壑爭流的《清明上河圖》,你說這不是殺氣是什麼?只是可惜啊……”
金兀朮追問道:“娘娘可惜什麼?為何欲言又止?”
韋貴妃沉吟半晌道:“可惜這位皇帝便是哀家的夫君。張擇端的這幅嘔心瀝血之作,被他修改了三次,將張擇端‘明者防禍於未萌,智者除患於將來’的用心全部抹殺一盡,留在畫幅之上的便只是日麗風和、淑氣迎人。哀家的夫君愛研究繪畫、書法,愛飲酒,愛收集奇花異石,甚至千里運石,選石為妃,他所熱衷的這些生計,沒有一件與國破家亡、衝鋒陷陣有所關聯,而事實上他已經不知不覺走到了國破家亡的邊緣。”
金兀朮道:“即便看到了殺氣又如何?會看畫,也不能擋住我大金的鐵騎吧?”韋貴妃笑道:“看《清明上河圖》一定要看出畫中人一千六百四十三名和飛禽野獸二百零八頭的死亡陰影及毀滅的凶兆。凡是有關物極必反、強極必弱的因果報應,都會被賢與不肖的皇帝分別所推崇或者所推翻。大宋在中原成就一個《清明上河圖》的夢,最後夢斷情傷,國家兩渺茫!而大金是否會踩著前人的覆轍由繁華走入沒落,由盛世走入衰敗,由清明走入寒冬,這就要看四皇子從什麼立場去觀賞這一幅鬼技神工的太平圖了!”
貴妃這一席話說得金兀朮陷入深思。哈迷蚩不住點頭。那青丸看著貴妃滔滔不絕,激動得流淚不止。此時,一名侍者進來稟報導:“啟稟四皇子,二皇子斡離不帶著趙構使者求見。”
韋氏聽聞,不禁雙眼一亮。那金兀朮看在眼裡,一邊吩咐侍者傳使者進來,一邊向貴妃問道:“你等你兒子來談判等得很苦吧?”韋氏搖搖頭,道:“哀家可要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