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大隊兵馬,所到之處,沿途兩邊的圍寨子裡的蒙古各部的人、畜、財物等,全部掠走,來個掃地出門!與此同時,努爾哈赤又派遣三貝勒莽古爾泰與其他將領,帶著二千輕騎兵,隨後增援,也到了西喇木倫河,把一路掠來的牲畜,全部驅趕到努爾哈赤的大營里來。經過半個多月的征討,努爾哈赤幾乎派出了他全部精銳騎兵,終於把蒙古各部族完全征服。

  回師瀋陽之後,努爾哈赤在科坤河畔的大營中,屠牛殺馬,祭旗奠神,告慰天地祖宗。經過查點,這次出兵蒙古,共掠取牲畜、人口達五萬六千五百多,其他的財物也分別等級,分賞給眾位將領與旗兵。

  在努爾哈赤看來,這次勝利既挽回了寧遠兵敗的名聲,重振了軍威,也補充了財力方面的虧空,把喀爾喀部完全征服了。

  由於這一陣子的勞師遠襲,還有連日來的酒宴應酬,已使得努爾哈赤疲憊不堪,體力不支了。

  這一年,遼東又遇上百年未見過的大旱,後金國呈現出一片不景氣的樣子。

  由於乾旱,農業歉收,造成糧食缺少,人心不穩;與明朝對立,使人參、貂皮等特產,也銷售不出去。而生活日用品,也嚴重缺乏,又不能從明朝管轄區里買進來。而對這些難題,努爾哈赤怎能不憂心如焚?

  六十八歲的努爾哈赤終於患上了一種毒瘡——癰疽症。

  七月二十三日,努爾哈赤覺得瘡痛難忍,遂讓二貝勒阿敏護送,離開了瀋陽。

  努爾哈赤前腳剛走,他的寶貝兒子們便為了那個王位開始了串連與陰謀的活動。

  三貝勒莽古爾泰見眾兄弟與后妃們各回自己府里去了,便一扭頭來到皇太極府里。未等皇太極發話,這位三貝勒立即問道:“這次父王去清河,只帶阿敏去,卻不讓我們隨著護送,這是為啥呀!”

  皇太極詭譎地一笑,說道:“不必要去費心勞神地想了,阿敏去了,對我們是有利的!在這一點上,父王又失算了!”

  莽古爾泰對他的話似懂非懂的,也就含含糊糊地說道:“對!阿敏是咱這邊的人,他不會向著代善。”

  這時,莽古爾泰忽然想起一件事來,忙問:“如今代善又該神氣了,因為烏拉氏又恢復了大妃,父王去了清河,二人又可以重溫舊夢,再敘舊情了!”

  皇太極聽了,沉思了一下,說道:“你說的那事並不重要,他們兩人若是只想著幽會,對咱們並無大礙,只是有一件事倒使我放心不下。”

  莽古爾泰立即問道:“什麼事你放心不下,快說呀?”

  皇太極見他著急的樣子,更不敢說了,只得低聲地責備他道:“你一喝醉了酒,什麼話都吐出去了。”

  ---------------

  努爾哈赤私秘生活全記錄--第十二章(14)

  ---------------

  莽古爾泰立即嚴肅地說道:“放心罷,這次我一定戒酒!不信的話,以後你不要再理我了!”

  皇太極聽了,這才告訴他道:“目前,有兩件事值得咱們重視,一是父王的病可不輕呀!年齡那麼大了,說有事就會有事的,一旦父王有個三長兩短,咱們怎能坐等、觀望呢?要爭取主動才行。再一件事,你別老是盯著那女人與代善的幽會,你可知道,她還有一個‘聰穎異常’的十四王子呢?父王喜歡他。”

  這時候,莽古爾泰猛然想起一件事,忙說:“你不說我倒忘了!就是那次與阿敦談話,他向我說過這事哩!”

  皇太極一聽,急忙問道:“阿敦怎麼說的?”

  “大臣何和理曾建議父王立多爾袞為汗王,讓代善攝政,後來……”

  “後來怎麼啦?父王為何未這樣做?”

  莽古爾泰想了一會兒,才說道:“後來父王告訴他,再過兩年吧!讓這‘八王共政’試行一段時間,等多爾袞長大一些再說罷。”皇太極聽後,認真地說道:“看,這說明我的擔心不是多餘的了!如今,多爾袞已經十五歲了,他確實機敏過人,父王多次說他‘聰穎異常’,不是說著玩的呀!不過,這‘八王共治’的方案也是父王制定的,到時候,無人推舉他,即使他再有能耐,汗王的高位他也登不上!”

  莽古爾泰又擔心地說道:“父王若是親口提名,咱就沒法了!或是父王果真這次回不了瀋陽,一旦有了遺言,那也不好辦。”

  皇太極立即說道:“即使有遺言也不行!因為‘八王共治’也是父王制定的,也沒有廢除呀?咱們一定要堅持以它為依據,共同推選出新汗王。”

  莽古爾泰興奮地說道:“對!仍然堅持共同推選,到時候,還不是咱們八大貝勒說了算!”

  皇太極趁熱打鐵說道:“這事可不能盲目樂觀啊!你看,在四大貝勒中,咱們以三比一居優勢;在四小貝勒中,咱們未必能操縱他們,因此在未來的共同推選當中,咱們也未必能穩操勝券!”

  聽了皇太極的話,莽古爾泰立即說道:“你就放心吧!這件事全包在咱身上了。”

  皇太極聽了,心中十分高興,但又道:“這事不可急躁,要談必須耐心,既要曉之以理,擺出利害,又要動之以情,通過手足親情上下功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