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小芳與柯汝州以商人裝束混進城去,來到總兵府里,將馬如龍的書信交予滿桂。

  滿桂讀完信,便留下他們住在府里,以為二人是來做生意的,就未加注意。

  次日,兩人一天未歸,直至滿桂被袁崇煥叫去議事。

  兩人住在滿桂府里,當晚私下裡商議,對滿桂只能伺機勸說,一見那十一門西洋大炮,禁不住大驚失色。據說是從英國買來三十門大炮,也就是英國製造的早期加農炮,具有身長、管壁厚、射程遠、威力大的特點,是對付密集騎兵的有力武器。

  這三十門加農炮,北京都城留下十八門,炸毀一門,解往山海關十一門。餘下的這十一門強力大炮,被孫承宗要來,讓袁崇煥放在寧遠城頭。李小芳、柯汝州兩人在城頭一見到這些“龐然大物”,立即繪出大炮裝設的位置、方向等。

  誰知守城的士卒早就盯上了他們的行動,和左輔將軍報告了,等他們把圖紙裝進口袋之時,城上的守軍立即包圍過去,將他們扭送到左輔那兒。因為所繪圖紙被查獲,二人雖然百般狡辯,左輔將軍基本認定他們是後金派來的諜工人員。

  袁崇煥、滿桂見到左輔把情況說明之後,三人一起來見李小芳、柯汝州。

  見面後,袁崇煥一再表示歉意,遂為李小芳,柯汝州二人擺酒壓驚。

  本來,李小芳、柯汝州擔心脫不了身,現在袁崇煥親來致歉,還有什麼說的,正是求之不得,所謂磕頭來不及,就地打個滾哩!

  當晚,滿桂真的在府里大擺酒宴,又請來左輔、朱梅二將作陪。

  又過了兩天,後金兵馬已經從瀋陽出發,戰爭將要開始了,滿桂便肆機關押了李小芳和柯汝州。

  次日清晨,滿桂上城去了。

  努爾哈赤於二十三日抵達寧遠城。

  努爾哈赤把御鞭一指,命令道:“八旗健兒們!立刻包圍寧遠城!”

  轉眼之間,訓練有素的八旗兵馬,由各個貝勒帶領著,如潮水般地從四面八方把一個孤零零地寧遠城圍得水泄不通!

  鑑於山海關外只有這一座孤城,努爾哈赤向貝勒、大臣們說道:“咱們再用招降的辦法,爭取不戰而得寧遠這座孤城,豈不更有利?”

  於是,努爾哈赤讓范文程認認真真寫一封《敦促大明寧前道袁崇煥大人投降書》,派遣從錦州俘獲的一名漢人進城,給袁崇煥帶去這封書信,那信中寫道:

  “我以二十萬大軍攻打寧遠城,你們能守得住麼?你們若是明智的話,應該放下兵器,及早獻城投降。將以高官厚祿封賜於你……”

  袁崇煥與守城將領談話時,忽有侍衛報告:“韃子派人送信來了。”

  袁崇煥鎮定地說道:“讓他進來。”

  袁崇煥斷然拒絕了努爾哈赤的武力威脅和高官厚祿的引誘,表示要與寧遠城共存亡的雄心壯志。

  眾貝勒見勸降遭到了袁崇煥的拒絕,紛紛請求攻城,大貝勒代善說道:

  “別把袁崇煥估計過高了,說不定他也是楊鎬一類的人。你們看,那城上既聽不見鼓聲,連旗幟也不敢豎了!這是看到咱們大軍到來,他們被嚇破了膽!”

  努爾哈赤聽後,不耐煩地說:“是你太無知了!這是袁崇煥使的疑兵之計,你竟上當了!”

  三貝勒莽古爾泰說道:“管它什麼疑兵不疑兵,咱只要大刀揮過去,給他來一個衝鋒,登上城頭,割下他的頭,就完成了任務。”

  汗王努爾哈赤本想再到城下用激將法,誘引袁崇煥出城應戰,以消滅他的有生力量。可是,看到眾貝勒摩拳擦掌,急呼呼地請求出戰,只得打消這個念頭,便向全軍發出攻城命令:“袁崇煥不投降,就叫他滅亡!殺啊!”

  “袁崇煥不投降,就叫他滅亡!”

  這喊聲如春雷滾動,震撼著山谷、原野。

  後金國汗王努爾哈赤,以六十八歲高齡擔任八旗兵馬的統帥,在凜冽的寒風中,在冰凍的大地上,親自督戰,指揮他一手締造的八旗子弟兵,奮力攻打寧遠城。

  平日在曠野打仗時,努爾哈赤多採取戰車和步騎相結合的“結陣”方法。也就是在陣前排列楯車,車前面擋上五、六寸厚的木板,上面裹上生牛皮。這種戰車專門是為了對付明朝軍隊裡的火器,因為人可以藏身車內,既可避彈,又能避火,還可以防止滾木、礌石的砸打。

  ---------------

  努爾哈赤私秘生活全記錄--第十一章(9)

  ---------------

  在楯車後面是弓箭手,再後是一排小車,專載泥土,用以填塞明兵挖掘的溝塹壕渠,藉以鋪平道路。最後面的才是八旗鐵騎,人馬全披著重鎧甲,號稱“鐵頭子”,厲害無比。

  努爾哈赤的軍隊進入遼瀋以來,採用這種戰術,每每取得勝利。如今,面對寧遠的堅城利炮,特別是面對足智多謀,堅持抗敵的以袁崇煥為首的寧遠城的全體將士,努爾哈赤仍然沒有意識到要改變戰法,堅持那套原有的平原野戰的戰法。

  然而,後金的進攻儘管猛烈異常,卻失去了往日的效果。

  寧遠城上的守軍憑著堅城,既不怕騎兵衝擊,又不怕箭矢射擊,處於有利地位。

  袁崇煥坐在高大的鐘樓之上,指揮全城的反擊作戰,毫無懼色,沉著應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