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貝勒、各大臣便領著兵馬,悄悄向明營摸去,正走著,忽見火光一閃,明軍齊聲喊道:“韃子來劫營了!韃子來劫營了!”

  ---------------

  努爾哈赤私秘生活全記錄--第九章(12)

  ---------------

  原來明營早有防備,後金兵馬一衝入明營,兩軍又混在一塊了。

  張承胤命令燃放大炮,向後金營中放,於是大炮的火光在夜空中閃亮,炮聲與人馬的叫聲混在一起,震得山鳴谷應。經過一陣拼殺,後金兵馬略占上風。

  這是因為努爾哈赤對八旗士兵要求特別嚴格,再加上重賞的誘惑,旗兵們奮不顧身,勇敢地拼殺,決不後退。

  對有功者,賞之以軍兵,或奴婢、牛馬、財物等;對有罪的將士,或殺、或囚、或奪其兵權、或奪其妻妾、奴婢、家財等,還有的被貫耳、曹射脅下。

  就在兩天前,後金兵馬攻打撫順城時,跑在前面的士卒豎梯登城,後面的人沒有跟上,先上去的人就被射死了。

  這事傳到努爾哈赤那裡去了,他當即命令把那個沒有跟上的士卒——伊賴,削掉鼻子,降為奴隸,以示懲戒。

  這種懲處的確有些野蠻殘酷,但正是因為努爾哈赤法紀森嚴,懲戒及時,他的八旗軍方能作戰勇敢,捨生忘死地上前拼殺,令敵人見之膽寒,聞風潰逃。

  明朝軍隊與後金兵馬拼殺當中,八旗兵愈戰愈勇,而明軍士兵漸趨劣勢。多年來,明軍從不操練,加上紀律鬆弛,軍餉又長期拖欠,官兵離心離德,兵卒的士氣怎能不受影響?

  努爾哈赤親自督戰,派遣三個皇子圍擊張承胤,皇太極、三皇子阿拜、三貝勒莽古爾泰,兄弟三人把張總兵圍在垓心。

  儘管這位總兵槍法純熟,武藝高強,但是已經激戰了兩天一夜。這些年來,由於他淫樂過度,耗去了不少精力,又面對三個年輕的虎將,已漸漸力不能支了。

  由於後金將領眾多,努爾哈赤聽從了范文程的建議,堅持“以多打少”的策略,讓全體將領一齊上陣,要求做到“三打一”,至少要“兩打一”。

  這樣,明軍將領雖然武藝出眾,但是人數太少,在後金“以多打少”的戰鬥拼殺中,終於潰敗了。先是明軍中右營游擊官劉遏節兵敗脫逃,不久,各營相繼逃亡,一時之間,陣腳大亂,紛紛潰退。

  努爾哈赤與范文程騎馬立於高坡之上,看得分明,急忙揮動手中紅旗,命令各旗將士奮力追來,明軍死傷無數,所到之處,屍橫相枕,目不忍視。

  張承胤與頗相廷、蒲世芳等見到敗局已定,絕無回天之力了,便相約領著殘餘人馬,突圍逃跑。三人依恃武藝高強,殺退圍兵,才衝出來,正倉皇行走之間,突然一聲吶喊,一支兵馬攔住去路,當先一員大將厲聲喝道:“後金國大貝勒代善在此等候多時,還不快快下馬投降,免你們一死!”

  原來范文程對努爾哈赤耳邊說的幾句悄悄話,就是讓他派遣一員上將帶領一隊人馬,先繞到明軍大營的後面,埋伏起來,對明軍突然襲擊,打個漂亮的伏擊戰。

  張承胤一見,前有伏兵,後有追兵,腹背受敵,再不敢戀戰了,只得殺開一條血路,落荒而逃。

  這時候,他身後的明兵們,見到四處全是八旗的將士,已無力反抗,有的四處逃生去了。也有的不願拼殺,放下兵器,投降了。

  這時候,天色已晚,張承胤等在心慌意亂之間,也不知方向了,後面的八旗騎兵如狂風般疾馳而來,愈追愈近。這位總兵官回頭看看,身後的士兵不過數十人,且是東倒西歪,沒有一點戰鬥力了。往哪裡走呢?

  後金的追兵已迫近了,只聽他們喊道:

  “活捉張承胤,回去賞白銀!”

  “張承胤不投降,就要他滅亡!”

  ……

  張承胤越聽越氣,便索性下馬,立住雙腳,圓睜兩眼,嘴裡的牙齒咬得咯咯發響。

  他向周圍一看,見追兵快到眼前,遂面對頗廷相、蒲世芳二人說道:“自我用兵以來,從未有過如此的失敗!此時此刻,戰是死,不戰也是死,倒不如與他們拼死一戰!即使戰死了,也不負皇恩,也不失為大明王朝的忠臣!”

  說到此,他又向二人問道:“你們也不怕死嗎?”

  頗、蒲二將見到主帥如此,又被他的激憤言辭所鼓舞,頓時熱血沸騰,心潮起伏,立刻同聲喊道:“大丈夫能夠死在疆場之上,也是人生的幸運!”

  於是,三人又領著殘餘的士兵,重又轉身殺入追兵中,轉眼之間,後金士兵被斬殺一片。

  張承胤正在殺得興起之時,忽見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立馬陣前,他大聲喊道:“賊小子,休得猖狂!本大人誓與你們這些狗韃子拼個你死我活!”

  說罷,舉起手中鐵槍,左衝右突,見人就刺,如砍瓜切菜一般。這時候,忽聽角螺齊響,後金兵馬紛紛擁著努爾哈赤到來,他是想來勸降張承胤的。

  只聽“嘩啦”一聲響,大約有一百多八旗兵圍將過來,他們手裡全拿著強弓硬弩,注視著被包圍在中間的張承胤、頗廷相和蒲世芳等,以及數十名的明軍士卒。

  此時,大貝勒代善高聲說道:“明軍將領聽著:為了挽救你們,我父王要向你們講話,不要再執迷不悟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