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終於,在各種心思中,新的國都地點被宣布出來。

  第1215章 遷

  長安。

  在新漢的這一場天下大亂中,很少有城市不被波及,而幾個有著特殊意義的古城,更是難以避免。

  長安就是其中之一。

  且不說最初這長安就曾經興起波瀾,就說那三王逼迫先皇遷都,中途發生變故,隨後兩王入長安,卻已經轉而孱弱,被關中的不少軍閥、族群反客為主。

  到了最後,為了維持脆弱的權勢和平衡,兩王甚至選擇了推行佛教。

  這樣的變化,從人口,到政治架構,最後一直到思想領域,可以說都受到了衝擊,以至於在玄甲軍接管之後,這關中的局面一時之間都很難平息下來。

  所以,當陳止選擇了長安這個地方作為新的國都地點,並且讓朝廷開始準備遷都事宜的時候,很多人都感到有些意外。

  不過,稍微思考之後,他們又覺得合情合理,自認為有了一套說得通的原因。

  他們雖然不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上,因為關中的勛貴集團崛起,以及北周和隋唐的關聯性,這長安作為大唐國都,持續繁榮了幾百年。

  但就算是放在現在,這裡對陳止而言,依舊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地方。

  關鍵的原因,就是關中由於來回折騰,已經亂成一團,不管是世家實力,還是胡部族群,又或者是宗教勢力,因為彼此牽制的關係,各自都是損失慘重殘缺不全。

  「這樣的關中局面,其實比當初的幽州還要好,此處乃是天下中央,地理位置和人口,就不是幽州能比的,而當初我得幽州的時候,勢力還不夠強大,雖然靠著玄甲之利,掃清了不少阻礙,但其實還有妥協的部分,但現在卻不同了!」

  面對一些最近投靠過來的,或者早就與北邊玄甲軍有聯繫的人過來詢問,陳止倒是開誠布公的給他們透露了一些內容。

  這些人裡面,就包括了張應和庾亮。

  他們背後都有家族,和其他投靠的人不一樣,凡事不由要多想一些,因此才會找到陳止,想要搞清楚這位冠軍侯的想法到底是什麼,他們的家族才好提前布局。

  作為在玄甲南下的時候發揮了巨大作用的兩人,他們當然認為有資格提前知曉內幕。

  但現在聽到陳止的話後,這群人卻只是感到心裡發涼。

  他們如何聽不出這話的潛在含義?

  那意思已經十分露骨——關中方便這位冠軍侯進行徹底的改造!

  改造到什麼程度?

  這些人自是不知道,也猜不到的,但是聽陳止話中的含義,他們還是很清楚的,在陳止的謀劃中,對關中的改造,至少不會低於幽州。

  那幽州是個什麼情況,他們這些人還是知道的,別的不說,至少世家在裡面是被嚴格壓制的,說是寸步難行是有些誇張了,但卻是處處受限。

  若非如此,這江左的世家,先前不會對北方那般牴觸,以至於最後都不得不打壓陳學的流傳,刻意曲解,其實根源還在於對陳氏的敵意。

  這敵意從何而來?

  正是源於陳止在幽州所行之策,其中很多已經動搖了世家的根基和利益基礎,他們當然不會喜歡,是以才會更為團結在江左朝廷的周圍。

  可惜,陳止如今大勢已成,根本無需拉攏南邊的士族,而是靠著兵馬平推,就占領了江南,更是趁著王敦作亂,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建康城。

  至此,這些世家的種種敵視、牴觸,盡數成了空中樓閣,再無作用。甚至於,他們還要反過來,對過往所為後怕起來。

  好在陳止並沒有追究的意思,甚至還明確下令,說不會因言治罪。

  這話無論真假,多少是擺出了一個態度,讓不少家族的人放心下來,隨後也偃旗息鼓,不怎麼攻訐陳氏了,為為了避免日後還有隱患,這些人也都謹言慎行起來,不再做挑釁之事。

  但也有那些狂士,他們雖然不再攻擊陳氏私德,卻還是扭曲和篡改陳學,並且試圖傳播。

  只不過,很多學子礙於陳止的威嚴,卻是不敢去聽他們的宣講。

  有人講這個事拿到陳止面前,請他定奪,是否要將這些狂士捉拿起來,但陳止只是擺擺手,任憑陳學的扭曲版本傳播。

  這下面的人摸不清陳止的意思,只好不理不問,只是有一點卻很清楚,那就是陳止並非放縱世家,而是有心要好生整頓。

  這江左的世家正等著頭上挨一刀呢,結果忽然蹦出了遷都的消息,心裡著實是複雜無比。

  一方面,此事似乎是讓他們暫時擺脫了危險,只要統治重心走了,想來就是被邊緣化,不至於遭遇幽州那邊的世家命運。

  可另一方面,被邊緣化,本身也是個問題,讓他們難以抉擇。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如果讓他們陪同陳止一同遷都,那是萬萬不肯的,而且他們也覺得,陳止不會有這樣的要求。

  尤其是等張應他們離去,消息在城中傳開,不少人就更是鬆了一口氣。

  畢竟你要去改造關中,肯定要削平那邊的世家,這排除還來不及呢,又怎麼會從別的地方遷徙過去?

  沒想到,他們這邊剛剛放心,那邊朝廷就傳出了一個消息,說是要恢復古制,遷天下大戶以入京畿。

  這個消息一出,立刻就猶如晴天霹靂,將各地的世家,尤其是最近的江左士族給震得頭暈腦脹,進而就是驚恐不安,惶恐難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