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兩三年的時間,便是某家再怎麼做準備,恐怕也難以再次抵擋啊……」李雄輕輕搖頭,「除非能拉攏一些盟友,只是那江左朝廷,和陳氏固然有矛盾,但雙方聯繫更多,遠非某家能夠利用,要麼就是那王敦……」

  他這邊說著,無非還是想要請教範長生。

  老道士雖然是個倒是,學的是長生之術,但學問淵博,通涉百家,過去無論是政務還是兵家事,都給了李雄不少有用的建議,而且往往言語不多,卻能一針見血。

  此刻,這蜀地之主無疑是想要像過去那樣,希望老道能給個提醒。

  沒想到范長生卻只是搖了搖頭,然後輕輕說道:「老道能做的,便是這般了,王上這些年對老道士不薄,自是要與回報的,若是能阻擋玄甲南下,王上自有威望,可以藉此而行,只是今後是要對抗,還是尋求其他之法,就非老道能管得了。」

  李雄從這話裡面聽出了其他意思,不由皺眉。

  老道士所說的其他之法,大概就是投降了,只是李雄到底是當年生生從一介流民,靠著造反,生生割據一方的,那朝廷他投靠之後,不合心意便復叛之,今日若說向陳氏低頭,這心裡難免會有些牴觸。

  只是,仔細一想,這確實是個法子,畢竟要抵抗玄甲軍實在是不容易的,不過按著老道士的說法,若是這次能抵擋一次,那玄甲軍戰無不勝的名號,也就折在自己手上了,那這個意義就太大了,足以借題發揮,做很多事了,說不定還能開創新的局面。

  只是一個不好,也是身死族滅的結果,畢竟前車之鑑可不少。

  另一方面,若是投降了,至少榮華富貴開始能夠爭取的,也能讓自家安穩下來。

  這麼想著,李雄左右權衡,一時之間卻是難以確定想法了。

  但就在這時候,老道士卻幽幽開口,用有些告誡的語氣說道:「陳氏以正立足,堂堂而行,滅國破勢,乃成大勢,氣運濃烈,這是天地正道,今日老道若強行折其氣運,其實有違天和,日後必有反覆,是以兩三年後,玄甲再來,或十倍於今日之勢!」

  李雄的臉直接變了顏色,越發憂愁起來,他沉默許久,終於還是問道:「不知老師要如何為之?」

  老道士看了他一眼,說道:「雖是旁門左道,但要制堂堂之兵,還是得借兵家氣血,王上回去之後,整頓兵馬於沙場,點將之時,老道自為之。」

  李雄神色嚴肅的點點頭,也不多問了,匆匆而去。

  等這人一走,張玄才一臉擔憂的走過來,低語道:「冠軍侯氣運正隆,承乾坤正道,行人教之法,老師若是要強行削減他的氣運,怕是要折壽許多,不如學生代勞……」他看著老道的老態,越發不忍。

  老道士卻笑道:「人誰無死,我為道矣,你藝不精,不可。」

  話落,閉幕不語。

  當日,玄甲軍勢如破竹,已入蜀地,李雄則沙場點兵,然後著人來請老道士。

  范長生緩緩而行,走出道觀之後,回首一觀,默然不語。

  第1197章 封師而吞氣,劫來走一遭

  午時之後,天氣就有些陰沉,一如眾人的內心。

  校場之上,兵卒成列成排,但這列也不直、排亦歪斜,而其中的兵卒更多無精打采之人,相互之間交頭接耳,顯得軍紀散漫。

  在眾多兵卒的前面,搭建起了一座高台,包括蜀主李雄在內,幾位國中重臣、大將皆於其上,看著那台下人群,李雄不由皺起眉來。

  旁邊他的侄子李光見了,已經明白原因,就找了一個將領,詢問這軍紀之事。

  那將領苦笑道:「前線消息如今已經傳來,雖然有人封鎖,但鬧出這般事來,著實是捂不住的,在加上民間謠言四起,等我等反應過來,封鎖兵營,禁止內外出入的時候,已經是制止不住了,於是這兵卒知道了情況,便有了各種猜測,以至於軍紀渙散,難以收拾。」

  李雄聽了這話,終於開口道:「這是軍中管制的還不夠,同時過去孤也忽視了那民間之口,傳聞那幽州密諜司無孔不入,而陳氏用兵,往往兵馬未動,輿論先行,此番先是借那王導面見之機,泄露消息,讓蜀地人人自危,現在兵馬來臨,馬上又有諸多流言蜚語,很難不讓人想到,是否那密諜司事先已經安排了人馬!」

  聽他這麼一說,周圍有相關的官僚,馬上就過來請罪,並且表示未來一定要嚴加管制。

  「你們心裡有數就好,但現在再管,已經有些晚了,只是至少這軍中,不該再有反覆,只是今日聚集兵馬,卻不是為了出征,可以先放一放。」

  李雄說著,語氣放軟,這是他想到,今日的主角還是自己的那位老師,所以不便太過插手,防止節外生枝,影響了最後的效果。

  這邊說著,那邊就有人過來傳訊,說是老道士已經到了。

  范長生如今的地位,乃是蜀地國師,更有隱隱有帝王師的位格,他這番過來,當然不是尋常之行,光是隨行的道士就有不少,一個一個的,宛如護衛和開道官,就這麼護持著人走了校場。

  隨後,李雄就領著諸多官員武將迎了上去。

  因為天師道在蜀地的影響力,以及這幾年道教在整個蜀地的擴張和發展,便是那些文武百官多數都是精通道教之法的,就算不是,至少也不會牴觸,否則根本走不到這個位置,除此之外,更有直接就是道觀出身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