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止說著說著,站了起來,緩緩行至地圖之下。

  「我破蜀地之後,當修整,但也有兵馬聚集司州,可以渡江南下,將荊州攻破之後,便拿下了這關鍵之地,到時南下掃平南地,天下重歸一統,江左也少了掣肘,可以安穩矣!」

  這話根本不是徵詢和商量,而是最為直接的通報。

  而且這般戰略,若是換成其他時候,其他勢力,肯定要隱藏、隱蔽,不好事先公布,但陳止卻毫無擔憂,就這麼擺在幾人面前,讓他們一時之間盡數失聲。

  過了好一會,王導才苦笑說道:「玄甲軍固然冠絕天下,但要行此事,怕是也不容易,不如從長計議,我等將冠軍侯之言帶回,兩邊多多接觸,也好加深了解,或許可以不動刀兵,省得生靈塗炭。」

  「也好!」陳止居然直接點頭,「那你就回去告訴王敦,讓他交出兵權,讓出荊州,自是免得生靈塗炭,也能將他幾年經營的心血保留下來,造福荊襄百姓,若不然,我自取之。」

  第1194章 玄甲下蜀,長生觀氣

  「這話是什麼意思,讓我束手就擒?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幽州發生的事,以及王導與陳止見面時,兩人所言之事,很快就傳到了南邊,更通過諸多渠道,傳入了荊州。

  甚至荊州得到消息時候,還在江左朝廷之前。

  但王敦自打知曉消息內容,先是勃然大怒,隨後便招來了幾個幕僚,便說著這陳止之言。

  「此舉,很有可能是虛張聲勢,是為了要讓我等自亂陣腳,從而牽制一番,防止他征蜀的時候,被我等影響!」

  「不錯,大江橫於中央,那玄甲軍就算再厲害,也要由水軍戰船方可,但如今天下之人誰人不知道,玄甲軍多步卒,也有不少騎兵,卻沒有打過水戰,這水兵想來是不夠的,地上再厲害的人,若是沒有操練過水性,真到了江水之上,也難免會有心慌之感。」

  「心一慌亂,十成戰力便發揮不出五成,要將之擊敗、壓服,便不是難事,或許無法得勝,卻是立於不敗!」

  ……

  幾個幕僚一陣分析,讓王敦安定不少,但他到底是琅琊王氏出身,知道不少權術之法,卻也明白,有的時候,不可將事情過度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思考。

  「還是不可太過大意,這防備最近要準備起來,加派人手,增加次數!」王敦已經恢復了沉穩,卻還是不住的吩咐著,「另外,東邊鎮守的兵馬可以調撥回來一些,而西邊入蜀之路,給我加派人手,若是情況不妙,或許可以介入!」

  儘管想要做好萬全打算,可他這心裡,多多少少還是受到了影響,還是認為,那蜀地怕是關鍵所在。

  「那玄甲軍發展到如今階段,戰局北地,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更是錢財富庶,論種種,皆冠絕天下,而以那位冠軍侯的行事風格,而今也已經不喜計謀,乃是行堂堂之兵,舉陽謀之策,所以他既然說要攻伐蜀地,又瞄準了荊襄,便必然會有動作,我等切不可疏忽大意!」

  「諾!」

  無論謀臣還是武將,皆尊此令。

  別看他們一個個分析的頭頭是道,但這心裡都很清楚,此次涉及到的乃是那玄甲軍,真要是被其攻伐,怕是根本堅持不了多久,便要紛紛敗落下來,所以沒有誰敢真箇疏忽放鬆。

  另一邊,對這件事交代之後,王敦沉吟了片刻,又提起一件事:「登基大典即將舉行,這次我那族兄北上,就是為了這件事,既然冠軍侯並無意見,那麼江左世家必然不敢多言,這件事也就算是定下來了,既然如此,我也該派人過去恭賀才行。」

  對於這個提議,沒有人覺得意外,別看王敦前陣子還有些兵逼建康的意思,但說到底,還是在江左朝廷這個體系內爭奪權勢,肯定是不願意掀桌子的,更何況,有了玄甲軍的威脅和壓力,王敦也要做出一些態度出來,一方面是給陳止看,另一方面是爭取更多的支持。

  想來若是連那位新皇帝都給予了寬恕,陳止多多少少也會給些面子吧?

  就這樣,登基大典終究還是如期舉行了,先皇帝之弟琅琊王劉蓋,在三進三辭之後,進皇帝位格,改元天嘉。

  至此,新漢王朝迎來了第七個皇帝。

  而就在登基大典之後的一個月,漢中的玄甲軍出動,伐蜀之戰,就此拉開序幕。

  這一戰,看法眾多,很多人知曉玄甲軍的戰力冠絕天下,卻也不是十分看好,蓋因那蜀地地形特殊,四面而圍,裡面的人想要攻出去不容易,外面的人想要進去更難。

  而玄甲軍攻蜀,事先就被炒得十分熱鬧,別說江左知道,就連那蜀地的李氏一樣知曉,於是早就做好了準備。

  說道蜀地李氏,不久之前也在準備登基大典,準備正式稱帝建制,連國號都傳出來了,說是要叫「大成」。

  在這之前,時常就有蜀地李氏稱帝的消息傳出來,可謂真真假假,蓋因那李氏根基不穩,時常反覆之故。

  不過,那成都王的名號倒是早就被叫出來了。

  如今的蜀地之主李雄,乃是造反起家,其父便是走了這一條路,中間曾經接受過詔安,但因種種緣故,加上看出了新漢蜀地的虛實,最終還是走上了反叛之路,並且藉助新漢內亂的機會,就在蜀地站穩了腳。

  期間還殺過郡王世子,更是讓下邳陳氏的子弟也折損了一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