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幾經輾轉,這篇文章被擺放到了陳止的面前。

  他低頭看了幾眼,對身邊的佟海笑道:「這個黃生倒真是個百曉生一類的人物,他的話多數皆對,只是在蜀地中略有出入,但所差亦不遠。」

  佟海便請教起來。

  陳止笑道:「那天府之國坐落盆地,自古以來便是鎖龍之局,多有割據之人,只是難以出之,不過外人亦難以攻破,但只要一日入蜀,往往便是傾覆之局。」他這般說著,不由想到了原本歷史上劉備的結局。

  佟海這時說道:「這黃生頗有些本事,屬下想要將他拉攏進來。」

  陳止看了他一眼,笑道:「這要招募幫手,本不用請示於我,看來你對此人倒是頗為看重。」

  「正是如此,想要委以重任,是以請示。」佟海並不隱瞞,也知道無法隱瞞,自家的這位主公,如今在很多人眼中,已經有如神人了。

  陳止擺擺手,說道:「皆由你定,這麼些年了,莫非還不信自己的眼睛?」

  得了這令,佟海方才鬆了一口氣,然後又順著那黃生的分析,說起天下局勢。

  「且觀之。」陳止眯起眼睛,看著不遠處懸掛於牆壁上的一副地圖,「玄甲軍若再動,便不是滅一胡國那般作為了,在這之前,且觀之,觀這天下之勢,往哪邊流動。」

  第1169章 北地陳學兩支

  陳止這般說著,隨後果然沒對那南邊的勢力變遷投入多大精力,只是派人紀錄局勢,而自己卻投入到了對科舉和制度的完善上。

  隨後整整兩年時間,陳止便盡心於此,一方面是完善科舉之制,制定了諸多科目,其中雖有玄學儒經,卻還包含了其他各家的學識,其基礎便是幾冊《大典》,甚至連陰陽家的一些道理,也被他化用其中。

  就這樣,兩年的時間下來,這民間與士林很多人為了科舉,不得不研讀這齣自陳止之手的諸多書冊,為此耗費精力,鑽研其中。

  不僅如此,兩年的安穩,周遭內外的勢力盡數都被打壓下去,再無掣肘,也讓陳止可以從容調度各種資源,於是一座座煉鐵廠拔地而起,高爐技術日新月異,又有許多水鍛工坊輔之,沒有多久,就有諸多新式鐵製品誕生。

  伴隨而來的還有許多附屬產業,其中一些能夠惠及普通民生的,更是被陳止寫入幾本書中,編著入那科舉書冊參考目錄,使得不少士人為了提升科舉時的一旦評價,不得不親自去嘗試、試驗,格物致知。

  這般倡導,在第二屆科舉舉行之後,越發盛行起來,並且在得知第三次科舉將會如期舉行後,越發被人重視。

  慢慢的,這些參考目錄中的書冊,隨著科舉士人的重視,逐步流傳出去,被很多科舉之外的人知曉,馬上就激起了諸多聲浪。

  究其根本,還是其中有許多和過去士林的倡導牴觸、違背,自是不得推崇,而且還有許多批判。

  這批判的背後,實際上還有許多各方勢力在背後推動。

  那幽州玄甲軍的戰力冠絕天下愛,沒有人敢捋虎鬚,只是卻並不會因此就放棄警惕,更不會甘心,現在有了一個靶子,自然是想要藉此將陳氏的名聲搞臭,畢竟按照他們過去的經驗而言,這人的名聲,可是十分重要的。

  可惜,他們卻不明白,那名望重要的時代,乃是天下一統之時,靠著九品官人法為刻度,自是能通過品評來排列人的高低,但如今情況卻已不同。

  科舉制度的確立和不斷完善,實際上就是在逐步侵蝕九品官人法的生存空間,而由於朝廷的分裂和弱勢,這九品之法的影響力日漸衰退,已然不是唯一選擇。

  是以儘管在一定範圍內,北地陳氏的名望有所衰退,但卻絲毫也影響不了天下士人對科舉的嚮往,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眾人更是趨之若鶩。

  不僅如此,隨著那些參考目錄的書冊影響力逐步外溢,很多人為了批判陳止,而加以研讀,居然慢慢的積累了一批專心研究陳氏著作的人,並且慢慢形成了規模,相互之間為了加深理解,居然開始相互探討起來。

  若是放在一統的太平的時日,便會有那杏壇論道的時候,拿出陳氏著作一統研讀、批判、審評的事情,但現在因為各處大亂,南北東西割據,便沒有了這樣的機會,這也使得對陳氏著作的研究,呈現出了地域化、區域化、碎片化、差異化的分別。

  後世史書多數都稱此時為「陳學的誕生和漸分」時期。

  在後世的研究者看來,此時的陳學主要有六大分支,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共有兩支,都是在幽州境內。

  其中一支被稱為「科舉陳學」,也是當時人數最多的一派,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陳氏陳梓、陳停,以及士人高慶、劉祥等人。

  其中前兩者乃是陳氏族人,一個是陳止最為親近的親信與族人,先後當過三次主考官,對陳學的研究非常深入,另一個乃是陳止的親兄弟,也是致力於研究陳學,而且還曾經參加過一次科舉,只是未曾上榜。

  至於高慶、劉祥這二人乃是前幾批上榜之人,資格最早的進士,尤其是後者後來還成了陳氏姻親,他們熟讀陳學,本身就是立足的一大優勢,當然不會輕易放過,漸漸發展成了研究和解釋陳學的權威。

  只是這一支陳學,主要還是偏向於科舉,使用價值較低,多數涉及理論,雖然路線上是正確的,卻偏向於務虛,並不深入,後世的大儒多有批判,甚至在那陳學新解的運動中,被韓愈等人大肆批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