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以我家將軍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來拓跋鬱律的志向,若是將他放出來,整合拓跋部,那等於是白白打過一場,是以單于還有什麼好擔憂的,你的性命肯定是不會有危險的。」

  張賓接下來的話,隱隱就把情況挑明了。

  拓跋鬱律乃是野心之輩,和慕容翰不同,那慕容翰本就是庶出,先後被貶斥,投奔了陳氏之後才時來運轉,是以忠心和野心都與拓跋鬱律不同,陳止才放心放出去整合慕容氏。

  但以拓跋鬱律的性子,放出來之後,只是讓拓跋部的單于,從拓跋六修變成了拓跋鬱律而已,並不會有什麼變化,說不定情況更糟——

  要知道,那拓跋鬱律在七品鮮卑中待著,可不是什麼都沒做的,自是學了不少本領過去,最近便在那七品部內掀起了山頭之爭,若是在放到那拓跋部中,不知道還要帶來多大風波。

  玄甲軍就算不怕打不過,但著實務必要折騰。

  就這方面來考慮,這拓跋六修若是投奔了,不僅不會被軟禁,說不定還要來出來,跟那拓跋鬱律相互制約,在幽州體系內部進行平衡。

  只是這般作為,就和自己當初的念想背道而馳了,當初拓跋六修可是想要讓部族大興,進而能在天下間有一席之地的,結果現在一旦投奔,這兩家拓跋部,就歸流一家了。

  張賓這時又開口笑道:「單于可是擔心當初之志,難以舒展?」

  此話一出,當真是讓拓跋六修有些心驚肉跳了,只覺得這張賓,該不會是有什麼讀心之能吧,怎的自家的種種心思,居然都逃不出其人掌握,而且每每言及,無不是先驚後松,最終無從辯駁。

  這一次也是這般。

  「只是單于可曾想到,當初立下志向的時候,是否預料到了,今日又玄甲這等強兵?如今天下紛爭,強兵輩出,但是玄甲之列,縱然比之古之強兵,怕也不逞多讓,這裡面的變化,哪裡是單于能夠算透的,倒不如順勢而為,還可為部族保留元氣。」

  第1153章 吞兩朝之氣,天下望科舉

  太陽初升,陳止便立於丘頂,觀天地氣運之變。

  本來氣運最為濃密的,便是南邊的兩處,為關中與江左,實為朝廷所在之處。

  新漢王朝承兩漢餘韻,在氣運上當然也有護佑,儘管如今天下大亂,原本的王朝氣運散去了大半,但就算餘下的這些,被兩家分潤,依舊十分可觀,代表著民心所向與世家傾向。

  但隨著北地崛起,而關中小朝廷的一再退讓,終究是讓不少人看出了苗頭,於是那關中的氣運隱隱有潰散的跡象。

  與之相對的,則是江左氣運逐漸穩固下來,甚至開始汲取關中氣運,這代表著關中的世家子弟,開始朝著江左轉移。

  和這兩家相比,無論是蜀中李氏,還是那河北石勒,又或者西北的諸多勢力,都較為遜色,但唯有北地不同。

  代表著幽州的氣運高高升騰,隱隱超越了江左、關中兩家之和,而更驚人的是,在幽州東邊與西邊,平州和并州的氣運開始與之相連,已然合流,一旦成功,自是澎湃。

  與此同時,在那草原上,慕容與拓跋這兩家的氣運,同樣澎湃而洶湧,宛如初生的太陽,卻也在和陳氏氣運相合,尤其是那慕容家的,更是隱隱要徹底融為一體。

  「拓跋氣運也逐步融入進來,看來張賓此行果然是成功了。」

  當拓跋六修決定低頭的消息,傳回薊縣的時候,陳止不由鬆了一口氣。

  雖說局面不錯,而且不是小好,而是一切大好,但陳止卻很清楚,玄甲軍的這一次征伐,確實快要到了盡頭了。

  這一次的突然爆發,固然是機緣巧合,但其實不算是臨時起意,因為在陳止的謀劃中,遲早是要有出兵的,而最好的情況,還是師出有名。

  先皇的離去,讓他很是憤怒,繼而出兵,之所以能勢如破竹,也是因為兵馬所指,是有著輿論和群眾基礎的。

  表現在氣運上,那就是民心所向之處,最終水到渠成。

  在這個過程中,陳止又輔以簽筒中得到的諸多物件,加上一直以來的辛苦操練、隊列涉及,以及軍規的設立,最終造就了這般戰果。

  但在這個戰果的背後,同樣存在著隱憂,即便不考慮新近被征服的土地上,肯定會發生的反叛和反噬,就說一直四方出擊的玄甲軍,也已經到了戰線過長、後勤補給即將到達極限的情況。

  「現在玄甲軍最南邊,打到了接近潼關的地方,而北邊駐紮在慕容棘城,如果再開闢一個拓跋部的戰場,還真有些吃力了,而且這樣一來,兵力就捉襟見肘了,當下正是科舉大興的時候,各大世家其實皆有怨言,若是沒有足夠的兵力鎮壓氣運,被世家藉機鬧事,整個布局就功虧一簣了。」

  想到這裡,陳止不由對此次毛遂自薦,前往出使的張賓,多了幾分好感。

  「不愧是在原本來歷史上,輔佐石勒成就大業的人物,這能力確實非同一般,未來大可期許,而現在拓跋部也入得體系,其氣運與慕容氏的一起,都要嫁接到我這氣運體系之中,北地的大局,可以說是徹底穩固了!」

  陳止是知道原本的歷史的,那慕容氏和拓跋氏,曾經先後崛起,尤其是那拓跋氏,更是奠定了日後南北朝的格局,乃至直接影響到了後來隋唐一統的局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