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另一方面,在來之前,二人看過相關的卷宗書冊,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了,只是那紙面上的描述,終究不如親身經歷來的震撼。

  「兩位要南下交涉,那件事也不瞞二位,好讓你們在交涉的時候,心裡能有底氣,」高並說完,帶著二人來到軍營一處,卻見一個個木雕般的牛馬陳列其中,只是下面不是四條腿,而是輪子,「咱這後勤供給,就是靠著這些木牛流馬的幫助。」

  「原來是此物!」王構一見,恍然大悟,「聽聞此物最早是武侯所創,後又失傳,能運送糧草輜重,且不懼遠路,不耗民力,未料軍中也有!」

  盧諶卻道:「先前書冊上提及了一兩句,我等倒是未曾留意。」

  高並卻道:「此物與武侯所創之物還有不同,乃是將軍提出,由墨家工匠製成,能負重物,行百里,得此之助,糧草不絕!」

  「難怪冉校尉能勢如破竹,」王構眼中一亮,點了點頭,「但如此一來,戰事怕是還要連綿時日啊,那關中如何能夠罷休?」

  「這正是請二位過來的原因,」高並卻是一笑,說出一個提議,「不若兩位入關中,與兩王交涉,如何?」

  第1113章 議玄甲事,群臣莫敢言

  「直接去往關中?」

  王構與盧諶對視了一眼,都從彼此眼中看出了為難之色。

  他們此番南下,其實也有前往關中的計劃,只不過原本是要循序漸進,前提是先入關中軍駐紮在此地的兵營,打好基礎之後,再考慮去不去關中。

  畢竟他們南下,本身的目的,不是單純交涉,還背負著搞事的任務,可這挑事也是個技術活,像冉瞻和那張姓將領之子所為,就太過粗糙,隱患巨大,關鍵是沒有事先做好輿論建設。

  但現在兩邊已經開打,再往關中過去,任務也就變得複雜起來。

  於是,二人對視了一眼,都躊躇起來。

  高並見狀,笑道:「我知兩位都不是貪生怕死之人,此番南下是想要建立一番功業的,既然如此,又何必畏懼艱難?此番去往關中,若是能成,便是兩位之功,若是不成,也不會成為污點,畢竟現有這戰況變化」

  聽得此言,二人卻也不由點頭,慢慢有了主意。

  就在他們三人探討出使關中之事的時候,那關中的兩王,也得到了消息,而且拿到的,還不光是自家兵馬和玄甲軍交戰了的消息,還附帶著一個平陽郡失陷、關中軍崩潰的消息,登時大驚失色!

  隨後,兩王馬上將幾個心腹大臣召集了過來因為新皇帝年幼,根本無法搭建自己的執政班子,所以這裡里外外、大事小事,包括人事任命,都已被兩名宗室拿到了手裡。

  現在,他們一召集心腹,就等於把關中小朝廷的決策層聚集在了一起。

  「諸君,你們之中可能很多人,已經得到了消息。」

  等人一到齊,兩王一看,就見有幾人的臉色十分難看,便猜到了緣故,他們也不隱瞞。

  「那并州邊境的戰事發生了反覆,玄甲軍中的一小撮叛逆之人,不顧征北將軍的勸阻,執意要與朝廷衝突,所以咱們派過去北伐的兵馬,如今如今如今遭遇了挫折,暫時難以為繼,你們看,這件事,要如何處置啊!」

  楚王見了眾人,開門見山的說著,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讓眾臣拿出一個處置方案,趕緊把這件事了結,防止失控。

  倒也有懂得揣摩上意的,馬上就說:「當務之急,還是壓住消息,切不可走漏了風聲,免得讓民心動盪,畢竟關中剛剛平靜」

  關中確實剛平靜下來,之前鬧出偌大風波,又張羅新皇帝登基,當真紛紛擾擾,連西北涼州的張家都被驚動了,派人過來詢問。

  如今,好不容易才把諸多影響壓下去,又借著匈奴國崩潰的機會,令士氣大振,才能收攏兵心,組織起一支兵馬,出潼關北上。

  但這支離去還沒有多久的兵馬,轉眼間就分崩離析了,世事變化之快,著實讓他們有些應接不暇。

  目前擺在眾人的面前的,可不止這一個問題。

  「請問王上,不知那平陽郡,要還是不要了?」就在此時,重新得到了尚書台之位的張應,出列問了起來,「此郡乃司州所屬,被匈奴拿去多時,朝廷的兵馬剛剛收復,卻又復失,到底該如何處置?」

  他一開頭,其他人紛紛跟進

  「張尚書這話正中關鍵,收復失地的公文都已發出去了,要不了多久,就要傳遍天下,這地方上的官府都要知曉,如果放任地方被他人占著,可是要鬧笑話的,以後朝廷威嚴何在?」

  「正是這般道理,可咱們的人打不過人家,為之奈何?莫說是咱們的兵馬,就是天下兵馬都拉在一起,又能有多大用處,也著實難料啊!不如以朝廷的名義,傳一文書過去?」

  「還是先搞清楚這次事情的責任吧,如果是咱們的,就得將鬧事的人抓出來,嚴厲懲處,以令那邊舒心,不復追究,若不是咱們挑起的,就該好生反省,到底是什麼地方給了對方可乘之機!再派人去往晉陽,與那位交涉,想來這邊界衝突,必不是其人授意,否則哪裡會拖到今日?」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出謀劃策,獻計獻策。

  但兩位宗室聽著聽著,就有些不對了。

  張應還好,說出的確實是謀國之言,雖沒有解決辦法,卻點明的關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