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區區詩才,哪算得本事?兄長放心,我只是讓人將他勸走,並未下什麼黑手,倒是那小子,走的時候很是不忿,說什麼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以為自己是周子隱啊,還說什麼約定三年,學成歸來,真箇不知天高地厚,」陳息卻有些不屑,「要說作詩,我大兄的詩作也不算多,可有人會說他沒有才學?這人去依之為憑,大放厥詞!」

  一搬出陳止這尊大神,其他人只能一陣無奈。

  按說陳止也有詩作傳世,最初嶄露頭角時,還靠著勸人戒賭的詩句傳唱一時,只是在那之後,就鮮有作詩的時候,倒是文章做得多了,而且只要他有一篇文章問世,立刻就會被各方爭奪傳閱。

  說到了兄長,陳息來了精神:「我兄長文章寫好,各方爭睹,這才是才學,區區書生,賣弄一點文采,在商不能換來財貨,在物不能為工匠計,在兵不可為勝,在民不可生糧,有何可自傲的?」他固然敬畏陳止,但與外人說話的時候,卻是與有榮焉的。

  周圍的人紛紛稱事,可也有那精明的,知道陳止的文章一旦出爐,之所以引得八方爭搶,文采和學問固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陳止貴為一州刺史、征北將軍,手下兵馬十萬,一舉一動涉及到天下局面,所以各方關注。

  文章一出,會被很多人拿去研究,試圖從字裡行間中,分析他的政策傾向,以及指導思想,提前做好應對之策。

  當然,還有些零散之人,是想學習陳止為政的學問,畢竟幽州的欣欣向榮,很多人看在眼裡,都想要窺探裡面的根源。

  而更多的,卻是那些寒門為學之人,尋得文章,研究晉身階梯。

  其中種種緣故,清楚的人也不說破。

  陳梓則道:「既處置了,就讓這事過去吧,不要引來太大影響,沒人提及,也就平息了,咱們陳家一定要端正門風……」

  接下來就是一陣訓言,眾人早都習慣了,也不排斥,表示受教,待得晚飯過後,各自散去,過著尋常生計。

  薊縣就這般風平浪靜,整個幽州境內同樣一片安寧,日頭漸落,看來又是普通的一日。

  將軍府中,處理了一天公務後,暫時有了休息時間的陳止,沒有立刻休息,而是坐在書房裡,閉目不語。

  長大了的書童陳物,在旁邊收拾著東西,他小心翼翼的拿放,生恐發出來的聲響打擾了陳止的休息。

  不過陳物不知道的是,自己的這位主人,看起來是在閉目養神,實際上卻順著官職聯繫,將心神連接到了遠在平州的張方身上。

  這個能力,陳止早在幾年之前就已發現,知道通過給出官職,屬下之人與自身氣運相連,通過消耗名望金液,可以感知其人周圍的景象。

  進攻王浚的時候,這個特性就令陳止可以遠距離的探查戰場,了解三路戰場的大概情況,從而縱覽全局,維持著對戰局的掌控。

  如今,經過幾年的摸索和習慣,陳止本身氣運隆重,深深紮根在幽州的土地之中,以他為首的整個勢力,更是積累雄厚,像是個被加滿了水的水缸,氣運濃烈的隨時都會滿溢出來。

  而得益於氣運的增強,陳止對屬下的感知隨之更加清晰,不過這種感知有局限性,並非時時刻刻皆可為之,是要在對方履行職位、職權的時候,方可有所感應。

  具體到事上,就是諸多屬下進入各自衙門,開始辦理事務的時候,陳止能夠有所察覺,可如果他們回到自家府中,褪去了身上官袍,那便無法再感應了。

  但也有例外的。

  如那兵家得令出征,領軍在外,便是時時刻刻履行征伐守備之職,其身邊景象便不斷絕,陳止不用擔心會對戰況缺少了解。

  此時陳止遙遙感應,目標正是處正在外的張方大軍,只是他這邊剛將意念順著氣運聯繫寄託過去,迎面就是一陣刺目的火光!

  而後,就聽到張方略帶張狂的語氣,哈哈大笑著說道:「你們宇文部不用再費心思拖延時間了!宇文逸豆歸已死,你們如果老老實實的,那還好說,本將回去在將軍面前為你們求個活路,若還執迷不悟,便是舉族斷絕的下場!」

  第1054章 漢家疑,鮮卑惶

  「這什麼情況?」

  這個情況立刻就讓陳止驚了,他讓張方出去,是要掃蕩平州不假,可宇文部怎麼說都是歸屬自家,有點小動作也無傷大雅,怎麼到了他這,直接給砍了首領?

  驚訝之中,他順著感知搜集情報,漸漸窺到了事情的大概過程。

  時間回到兩個時辰之前。

  當時,張方率領的三千兵馬,抵達了賓徒縣,於是就停了下來,安營紮寨。

  等大帳立起來之後,身高體重的張方召集諸多部將、幕僚,商談軍情。

  「將軍讓我等懲戒高句麗,這兵馬自是要多多益善,得要徵用一些宇文部的兵馬,這事將軍在我來之前也已首肯,諸君覺得,徵用多少人馬才合適?」

  眾部將還沒回話,就有一名幕僚出聲道:「校尉,此事不可操之過急,不如先讓屬下過去與其交涉,看看那宇文逸豆歸的意思,再行定奪。」

  張方眼睛一瞪,有些不悅的道:「怎麼,不是已經通報了他們麼?鮮卑人的架子這麼大,還要我先派人過去問候?他們託庇於將軍府,不知高低貴賤?外族蠻夷,見了上國之將,還要我去扣門?而且我這都來了這麼久了,那邊都沒半點反應,有些怠慢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