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遼點頭表示明白,沒有因為職權和人手會被分散出去,而顯露出懊惱。

  陳止繼續說道:「舉子下鄉宣講,有諸多目的,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在每一個鄉、每一個里,都建立一個基礎,讓將軍府的命令,可以直接傳達各地,同時直接從各處獲取情報。未來一年,要著手完善的司衙,目標就是建立起一套根植於地方鄉里、上達村鎮、連接郡縣的民情管理體系,以後對舉子的人數要求,還要增加很多,不愁讀過書的人沒有事做,瞎琢磨。」

  蘇遼聽到這裡便道:「此舉若成,則幽州上下固若金湯,真正融為一體,主公的任何一條命令,都可以傳達到各地,貫穿上下,整個幽州便如臂使指!而到了那個時候,哪怕咱們幽州的人口,即便比不上冀州,但整體的戰力,卻要遠遠超過!」

  「這個目的若是達成,戰力翻倍只是一個方面,」陳止輕輕點頭,「但更重要的一點,是能更好、更有效率的治理,不過能達成多少效果,實在是不好說啊……」

  基層組織下鄉這種事,可以最大限度的動員治理範圍內民力,基層組織如果能遍布到最底下,對整個勢力帶來的改變是翻天覆地的,不過受限於時代的交通和通訊的條件,當下真正能做到什麼地步,陳止自己都不好估算。

  「與之相比,還是另外一個目的更方便實現,」陳止略過話題,說起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打好基礎,方便儘快在各地建立官學。宣講的舉子可以為師,刊印的書冊可以用作蒙學,等舉子宣講的事到了一定程度,百姓都習以為常,就可以增加講學的內容了。」

  「關於這個事,屬下有話想說。」蘇遼謹慎的提議,得到了陳止的許可,他跟著就道:「尋常百姓雖羨慕學有所成之人,卻不願讓自家孩子把精力放在讀數為學上,舉子宣講學問,恐怕沒有多少人願意為學,這官學開著,便是白白空耗。」

  「這是自然,」陳止早有考慮,聞言點頭,「百姓羨慕的,其實不是為學之人的博學,而是學有所成之人的待遇,因為能脫產讀書的,一般都世家子弟,而世家在民間可是享有諸多特權的,百姓有羨慕,也渴望特權,或者是不願意被壓迫,因而推崇。」

  「既然如此?」蘇遼露出疑惑。

  陳止直接說道:「宣講讀書,是為了找到適宜讀書的苗子,人各有所長,百姓家的孩童有些可能適合為學,有些可能適合為匠,有些就只能靠種地才能維持生活,豈能強求?靠著宣講,找到適合讀書的孩童,挑選出來,送入當地官學,將軍府會給被選中的孩童家中一定的補助,若是學有所成,一樣參加文舉,若是無成,則看看有無為匠的天賦……」

  「但如此一來,耗費巨大啊!」蘇遼對幽州各地的情況都有了解,知道當下人口基數,哪怕只是十個孩童裡面挑出一人來,要與其家的補貼也不是小數目。

  「權宜之計,肯定不可持久,當下幽州的財貨還可支撐,未來幽州的財貨收入還會增長,但以後人口增多,必不可循之,」陳止倒是講的明白,「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舉,得儘快搭建起架子!」

  第1052章 以聞代思,陳氏閒事

  聽得陳止透露了計劃,蘇遼便沒什麼好說的了,更重要的是,他從這番話中聽出了弦外之意——

  自家主公顯然打算在幽州長期待下去。

  一個正常的刺史任期,也就是四到六年,哪能趕得上選出來的孩子成年?這些被挑選出來為學的,想要學有所成,少說也得五到十年,要是陳止到了任期便走,怕是要盡數錯過了。

  即便算上征北將軍這個職位,那也說不過去。征北將軍更加側重於兵家事,對於民政之事的干涉力度,其實很有限。

  另一方面,這話也從側面體現了陳止對天下局勢的判斷——

  天下將持續很長時間的動盪,甚至傷及朝廷的根本。

  否則的話,陳止何必布置這樣一個後手?

  將近十年的成才周期,以及足夠充沛的為學之人,無疑是為了更長周期的割據和擴張在做準備。

  事實上,這四年以來,陳止就沒放鬆對教化之事的關注和投入力度,在幾個主要的郡和縣中都興建了官學,對於求學之人給予諸多便利,目前陸陸續續的有些學子出師,通過文舉,投入到了幽州的建設中。

  見蘇遼明白了自己的用意,陳止掀過這個話題,又問:「這民間的風氣倡導如何了?」

  這其實是在問,舉子講學對百姓的輿論導向,進行的怎麼樣了。

  面對蘇遼,不用包裝,陳止無需像與盧志等人交談時那樣,還要有一番遮掩和說辭。

  蘇遼回答的也乾脆利索:「百姓平日少有尋樂之處,既有舉子宣講,多數會過去旁聽,以之為樂,將很多事當做是傳奇話本來聽,事後更多有討論。」

  「這是個好現象。」陳止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控制幽州的輿論環境。

  任何形式的宣講,都是強加自己的思考給旁人,當後者習慣了這種吸收信息的形式之後,就會逐步喪失思考能力,按宣講之人的思考邏輯進行判斷。

  這種事,在後世就被稱之為洗腦。

  事實上,任何人都逃脫不了被外界信息洗腦,不過有些人認為自己沒有被洗罷了。

  一個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後世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中,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門檻降低、途徑增多,但零零散散的信息、不成體系的片段,卻考驗著一個人的分析和整理能力,這時候,許多便利的搜索工具出現了,於是很多人就習慣了搜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