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書生微微一笑,搖頭說道:「你的這話啊,只說對了一半。」

  「怎麼就一半了?」莊稼漢嘿嘿一笑,也不著惱,「那你這小書生就說道說道,也讓俺們再長長見識。」

  其他人也紛紛起鬨。

  劉琨混在人群之中,卻是越發驚訝起來,目光落在那書生身上,心思泛著思量。

  那個書生倒不推辭,侃侃而談——

  「這四家裡面,名義上地盤最大的,乃是草原北方的『北匈奴』,諸位可曾聽說?」

  「我知道!」這次說話的,是個看上去身子瘦削的小廝,穿著青衣,應該是哪家的僕從,「就是那個匈奴的劉曜建立的部族,這人好像和匈奴國主不對付,說是兩家要打仗呢。」

  劉琨聽著心裡泛酸,這兩家說要打仗,結果把自己給打了。

  那書生則點點頭,繼續道:「正是那匈奴人劉曜所建,他先前領軍北出,統合了一方,自號單于,被北匈奴族人稱之為可汗,不過,『北匈奴』這個名字,是劉曜對外的稱呼,實際上,草原上的部族則將之稱之為『柔然』。」

  旁人終於不解,問道:「這是為何?」

  「這有什麼難理解的,」劉群卻是有些按耐不住,在人群中說道,「因為劉曜統轄的,其實並非匈奴部族,而是北邊一個柔然部!」

  這說法眾人聽著新鮮,有人就問那書生:「是否如此?」

  書生看了劉群一眼,注意到了劉群身邊的劉琨,隨後收回目光,笑道:「正如這位先生所說,所謂的北匈奴,組成部分乃是柔然的幾個大姓,在南邊還有一個匈奴漢國的情況下,那些不願意得罪劉聰的小部族,自是要避諱一些,因而以『柔然』稱呼劉曜所屬。」

  便又有人不解的問道:「不是說這個北匈奴,乃是北邊最大的部族麼,何以其他小族,不敢得罪匈奴,卻敢得罪柔然?」

  「問得好!」書生稱讚那一句,讓那人很是自得,跟著就聽書生解釋起來,「北匈奴、或者說柔然部落聯盟,看起來地盤大,但占據的乃是北邊的土地,荒涼、貧瘠,不光多荒漠,冬季更是寒冷異常,是以地廣人稀,如拓跋部這般大族,當年也曾在草原之北遊獵,最終承受不住,這才南遷,這樣的土地,支撐不了強橫之軍,更無穩固之地,是以柔然雖眾,比起拓跋、慕容等部族,還是大有不如!遑論那匈奴偽國!」

  「原來如此……」

  眾人點頭之際,莊稼漢卻道:「你剛才說,北邊草原有四大勢力,瓜分土地,既然北匈奴柔然是其中之一,卻不如拓跋、慕容,那這兩家就該是餘下三部之二了吧!」

  「不錯,」書生笑著點頭,「所以我才說你說對了一半,鮮卑四部的兩家,拓跋與慕容兩部,便是剩下三家中的兩家,一個在草原以西,扼守關隘,常擾匈奴,北抗柔然,一個則在草原以東,常寇平州,為一大患!」

  第1037章 滅其族而誅其種,絕其根而斷其脈

  「先說拓跋部吧,想來諸君對這家鮮卑人最是熟悉……」

  書生的話音落下,人群里就有人點頭,在這群人裡面,說不定就有人是從拓跋部中被帶回來的。

  「拓跋部這幾年發展的不錯,吞併了周遭諸多部族,而那拓跋六修擊敗了拓跋鬱律,也坐穩了位置,提倡鮮卑優先,開始的時候,還有幾次入寇幽州,這代郡地界,因為防衛不夠,被其人抓住機會,劫掠了兩次!」

  說到這,圍觀的眾人紛紛點頭,不少人露出了唾棄和憤怒的表情。

  劉琨也知道此事,首是發生在兩三年前,當時幽州已經埋頭發展了一陣子,內部兵馬正在進行整編、調動,來自王浚麾下的投降兵馬被分化和勸退,總體兵力有所波動,比起對外,更注重內部整合,甚至連指揮體系、軍隊構成、軍銜結構,都進行了修改和再造。

  在這種情況下,驟然受到入侵,由於指揮體系還沒有穩定下來,所以在最初的時候,吃了幾次虧。

  「……當時駐守北邊的,也是冉將軍,但當時他手下真正能聽令的兵馬,不過兩千人,這兩千是代郡武丁出身,除此之外的,除了一部分是原本的屯兵,其他都是投靠過來的降兵,皆無戰力,加上將軍令要求軍中改制,劃分東西南北中五大守備,作為北方守備的冉將軍,要處理的事太多,一時疏忽,讓拓跋部的人入寇得逞,鬧出了不小動靜……」

  書生講述的,不少人都知道了,可他們知曉的多數只是一個面,是表面情況,比如知道鮮卑人入寇,守備軍沒有攔住,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事後征北將軍斥責了冉瞻,讓他戴罪立功等等。

  現在一聽這個書生宣講,卻是知道了更深層次的邏輯。

  比如那拓跋六修當時處境其實不妙,雖在內戰中慘勝,但損失不小,因此在族中地位其實不算穩定,加上之前被冉瞻搶人,威望受損,種種因素結合在一起,促成了他硬著頭皮出兵代郡的結果。

  與之相對的,則是冉瞻這邊,本身經驗就不足,又覺得剛剛得勝,拓跋也該像是慕容一樣低頭了,於是放鬆了警惕,加上指揮體系有些混亂,被人打了個措手不及,這才造成了前兩次的失誤。

  這麼一解釋內因,圍觀群眾馬上就能立體的看待問題,也明白了,為何拓跋部第三次入寇的時候,會敗得那般悽慘。




章節目錄